很多時候,用言語去教化他人,還不如自己身體力行去做到。

01這樣的束縛,可以做到

曾經我在家的時候,一直對食物不怎麼在意,想喫就喫,不想喫放那也就不管了。家裏人好像也都是這樣,以至於一直都沒有意識到食物的重要性。

後來,我來到佛母寺參加法會。之前就聽其他師兄說過,在這裏喫飯是不能浪費的,喫多少要多少,自己碗裏的覺得不好喫也要喫完。所以,即使是有一絲被束縛住的不滿,但還是有思想準備,可以做到的。

那七天,是我喫過最乾淨的飯碗。

02喫飯也是一場法事

後來因緣和合,我來到佛母寺出家。執事師父培訓我們新佛子:喫飯也是一場法事,“施主一粒米大過須彌山”……你要學會喫飯不出聲,碗筷不相觸作響,坐姿威儀要端正……我挺直着身體端坐着,耳朵聽得清清楚楚,但並不知其所以然。

出家後的日子很規律,大雄寶殿、工作區域、齋堂三點一線,非常清淨。每天有早、午兩次過齋行堂。雖然蔬菜一直是那幾樣,但是典座師父(齋堂負責人)每天都換着花樣地做,咖喱冬瓜、冬瓜湯、冬瓜蘑菇……我每天喫飯都覺得很驚喜,像在開獎,不知道師父又有什麼好主意了。

03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付出多少?

有一天,我早上兩點半起來唸咒。走去大雄寶殿的路上發現齋堂後廚的燈已經點亮了。我很好奇,難道齋堂做早飯都要起這麼早嗎?我走了進去,發現典座師父正在揉麪。通過一番交流,我才知道,剛出鍋熱騰騰的饅頭才最好喫,典座師父爲了讓大家喫上這樣的饅頭,所以才這樣早起來。

喫飯的人多,所以用的面也多,揉起來也格外費力,瘦小的師父後背很快溼了一片。之後又是擀麪,又是洗豆子……齋堂的其他師父們也陸陸續續來了,備菜的備菜,熬粥的熬粥,還有幫着一起蒸饅頭的,大家忙中有序,很快就有成品菜做好盛出來了。

04一粒米的來之不易

在大雄寶殿拜佛唸咒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齋堂的師父們:她們不能上早殿,中午也落不着睡覺,每天還滿身的油煙味兒。我們每頓飯也就喫半個小時,完全沒有想過之前需要那麼長時間那麼多人的準備,和之後那麼長時間那麼多人的清洗善後。

而且,一粒米喫進我們的嘴裏,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作一年,再有人收割運輸、放到市場上賣、有人買來供養給寺院、師父們再給我們做出來……這其中的每一個過程,哪是幾個字可以概括的。而且,只要缺失了一個過程,我們就沒有東西可喫。現在我終於明白爲什麼“飢餓問題”始終是全球不可解決的災難之一了。

可以說,即使是一粒米也蘊含了大自然、人類,一切萬物的結晶。這樣珍貴的東西喫進我的嘴裏,我怎麼還能理直氣壯地不管不問呢?

施主一粒米大過須彌山。此話着實不虛。

05感恩一切來之不易,珍惜一切現在所有

從那以後,我再喫飯,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裝相”了。每一口飯,我都仔仔細細地咀嚼,去感受這成果的偉大,去感受“我有飯喫”的不容易。執事師父從前教誡我們的話,過去聽着只是空洞,現在卻實實在在的認同,謹持奉行。

聖空法師講課時說:“法佈施功德利益最大。但是不要執着講經纔是說法。你能給人利益一點,就是施給別人,這就叫法佈施。”

齋堂師父們從未與大衆說過自己做飯有多麼辛苦,她們只是一心幹好自己的工作,希望利益大衆,讓大家喫好喝好,我實實在在地接收到了師父們的真心。所以可能是佛菩薩加被,讓我看到她們用心地工作,從而感悟到自己長久以來不把食物當回事,這種輕佻輕浮的態度是大錯誤,然後發自真心地懺悔改正。

願與廣大同修道友共勉,感恩世界萬物的來之不易,珍惜一切現在所有。勿辜負得此暇滿人身,聞法修行。唯以勇猛精進解脫輪迴,方可報答一切衆生給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