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字伯昭,祖籍鉅鹿。漢武帝時,先祖任職二千石官員的緣故,舉家搬遷到扶風茂陵。

耿弇的父親,名喚耿況,字俠遊,以明習經學,被選爲郎。與王莽的從弟王伋一起跟安丘先生學習《老子》,後來被王莽任命爲朔調連率。

朔調就是上谷郡,連率就是郡太守,王莽喜歡改地名官名嘛!

所以,耿況就是上谷郡太守。

王莽末期,農民起義,王莽被推翻,更始帝劉玄建都長安。耿況想到自己是王莽任命的地方官,就很惶恐。

於是,耿況就派兒子耿弇去長安求見,奉使貢獻,以求能保全官位身家。

耿弇剛走到宋子,王郎已經以漢成帝兒子劉子輿的身份在邯鄲稱帝了。

孫倉和衛包,是耿弇的從吏,倆人就合計:“乾脆就近投了劉子輿得了。”

耿弇當時才21歲,聽了兩人的謀劃,按劍而起:

“劉子輿是個廢柴,遲早要完蛋。

我到長安,跟國家講講上谷、漁陽的兵馬糧草形勢,也就幾十天的時間。

等我回來後,發漁陽、上谷突騎兵,打劉子輿這些烏合之衆,還不是摧枯拉朽!”

透露出兩點:

一、王郎這種江湖騙子型野心家,耿弇實在沒放在眼裏。而且,更始與王郎,孰強孰弱,顯而易見。

二、漁陽、上谷臨近邊塞,精兵糧草充盈,實力強大。

但是孫倉、衛包兩個老油條,看着慷慨激昂的黃口小兒耿弇,笑了笑沒吭聲,趁耿弇不注意,還是收拾包裹投了王郎。

不過,耿弇也沒有去長安。

他走到了宋子,聽說劉秀去了盧奴,就又追到盧奴。

劉秀起兵前後,去了兩次盧奴,這是第一次,是逃亡到薊縣的途中。

耿弇到了盧奴,劉秀也沒太把這個毛頭小子當回事兒,只是任命他爲門下吏,在護軍朱祐手下辦事。

但耿弇很有想法,他看劉秀帶着數百隨從,也沒法打王郎,就向朱祐請假,要回上谷帶兵來打邯鄲。

劉秀聽說了,很驚奇:“小傢伙,志向不小嘛!”

之後,耿弇跟着劉秀到了薊縣,恰好遇上劉接起兵響應王郎,情勢危急。

劉秀跟隨從商議,接下來怎麼辦?耿弇的意思,讓劉秀去上谷,合漁陽、上谷鐵騎,再南下攻取邯鄲。

劉秀當時急需第一桶金,本來也有此意,但奈何手下人都不同意,於是決議南走。

同時,劉秀跟耿弇約定,耿弇回漁陽,作爲劉秀在北方的支援——“是我北道主人也!”

劉秀南歸,一路狼狽不堪,最終在信都站穩了腳跟,這上回講過。

鞏固了信都根據地之後,劉秀又帶兵去了盧奴。

劉秀去盧奴幹嘛呢?

帶着兵,當然是打架了!哦,不,打仗搶地盤。

劉秀依託任光的信都郡、邳彤的和戎郡,又接納了劉植、耿純的部屬,組織起一支一萬多人的人馬。

軍隊素質上,要顯著強過王郎,但王郎兵多糧廣、銳氣正盛,劉秀沒有跟王郎決戰的打算。

哪位要問:劉秀昆陽大戰1:40的兵力對比,都打了,還怕王郎?

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

昆陽大戰,是被逼到絕路上,不得不拼死一搏,是賭命。

既然是賭命,哪能經常賭?就算你是位面之子,總能得到昊天上帝眷顧,但萬一哪天昊天上帝打盹了呢?

何況,王郎此時需要鞏固政權,也騰不出手來,向劉秀全面進攻。

所以,趁機打野擴大地盤是正道。

真定王劉揚也起兵了,一時間響應他的有十多萬人。但他依附的也是王郎。

真定在信都西北不遠,可以與王郎一起,對劉秀的信都根據地形成夾擊態勢。

劉秀決定先從劉揚這裏破局,於是,派劉植去勸降劉揚。

劉揚竟然真的就投降了,條件是劉秀娶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爲夫人,未來將會是皇后。

真定,就這樣通過政治聯姻搞定了。

真定聯姻的細節資料很少,個人感覺,一定被刻意掩藏了什麼,比如:劉秀到底做出了怎樣的讓步?

後來,建武二年,也就是劉秀稱帝的第二年,劉揚試圖謀反,被劉秀派耿純以雷霆手段逮捕誅殺。

而郭聖通成了皇后,甚至兒子已經被立爲太子,但最後皇后被廢,太子也被廢。

然而,詭異的是,不管是對劉揚,還是對郭皇后,劉秀都沒有趕盡殺絕,兩家的家族利益都得到了保證。

真定聯姻前後,劉秀又出兵盧奴,同時傳檄沿邊郡縣,號召大家一起起來跟隨自己代表更始政權消滅王郎。

那麼,劉秀私底下讓步的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劉秀在最大程度地構建統一戰線。

“跟隨我,我將最大限度保證你們的既有利益”,這是劉秀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攻下盧奴後,劉秀回軍途中,順勢攻下了新市、真定、元氏、房子。

劉秀這一遭走下來,基本上就掃除了信都西北地區的威脅,將控制區擴大了不止一倍。

這時候,劉秀能組織起來的聯軍,估摸要超過十萬人了。基本上可以跟王郎決戰了。

但僅僅是勢均力敵也不夠,劉秀還要建立絕對優勢,而耿弇帶來的增量就是絕對優勢。

劉秀大軍佔領了房子之後,可就離趙國不遠了。

前部偏將朱浮、鄧禹繼續帶兵前進。

這兩位大概是前邊打仗打得太順,跑嗨了,也沒有哨探,一頭扎到了柏人。

王郎當時,已經派李育在柏人屯守。

李育大軍嚴陣以待,忽然看到兩隻找不着北的鴨子撞過來,一聲令下,縱兵出擊,朱浮、鄧禹前部被打得丟盔棄甲。

劉秀從後邊帶主力趕來,一路收集朱浮、鄧禹的殘兵敗卒,整頓軍隊,開到柏人城下再次與李育大戰。

這一次,漢軍有備而來。兩軍在柏人外城展開搏鬥。

劉秀一生,親臨戰陣的,沒有輸過,這一次也不例外。

漢軍大破李育軍,斬獲輜重無數,李育則退回柏人城中堅守。

李育作爲邯鄲豪族,號召力、作戰素養都頗有可取之處。又兵法雲“十則圍之”,劉秀的軍隊沒有十倍於李育,一時拿柏人也沒什麼辦法。

圍還是圍了,但強攻不下。不過劉秀也沒閒着,圍城的同時,派偏將去把廣阿打了下來。

這就是劉秀與王郎勢力均勢的大概略結果:僵持。

不過,耿弇回來了。

耿弇北歸,走到昌平,說服了老爹耿況。耿況又派部下寇恂到漁陽郡,和太守彭寵相約。

最終耿況與彭寵各自派了兩千突騎、一千步兵,合計六千人前來支援劉秀。

六千人不算多,但四千突騎,是當時的多功能戰車兵種,且邊郡的士兵,日常要與烏桓、鮮卑、匈奴、高句麗軍事交流,戰鬥力普遍好於內地士兵。

而帶領這六千人前來的將領是這麼幾位:

寇恂,上谷昌平人,被耿況任命爲郡功曹。

吳漢,南陽郡宛城人,當過縣亭長,王莽末年,以賓客犯法,亡命漁陽,更始使者韓鴻徇河北,拜爲安樂令,設計力勸彭寵助劉秀。

蓋延,漁陽要陽人,力大無窮,彭寵用爲營尉,行護軍。

景丹,耿況的副手。

王梁,彭寵任命的狐奴令。

加上耿弇,這六位都在雲臺二十八將之列,可以視爲上谷幫。

而以耿弇爲首的上谷資本的加入,瞬間讓劉秀成爲河北最大勢力。

是時候消滅王郎,獨霸河北了。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