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初學生用一週賺了1.7萬,這就是有財商的表現嗎?

一個初中生,用一週七天時間,賺了1.7萬。聽到的人往往會斷章取義地認爲,“一週”對“一個月”時間的差距,因爲國內薪酬最高的城市,平均薪資也不過一萬元出頭。

除了稱讚這位初中生有極好的生意頭腦之外,好像沒有辦法解決他是怎麼做到了。

這位初中生做事情非常簡單,只是玩一個“拋圈遊戲”,小塑料圈子只是圈住某個商品,這個產品就是你的,免費,不用你出錢購買。但是你要玩拋圈,一個圈子一元錢,付了錢就給你圈子,拋中了,請把物品拿走。

這種“拋圈遊戲”你沒有玩過,至少你是看到吧。

我曾看到一個成年人來幫這種生意,但是生意慘淡,真不像是一個好生意,因爲只要是個成年人,就會產生不信任感。當然對貪玩的孩子來說,獎品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的話,也很難讓他們積極參與的。

因此,這位初中生憑什麼可以在一週內賺1.7萬,這裏面會有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正如十來歲的孩子玩遊戲,大家覺得沒有什麼異議的,但40歲你還在玩遊戲,多少會被人認定這是“不務正義”,這樣的人註定是不值得信任的。

1、雞蛋在存放之前,先找一個好籃子

一個常識問題: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還是放在多個籃子?

國慶節後,同事心情極好,他說不是去旅遊玩得高興,而是中秋和國慶這些天,基本是休息、補覺呢。

問他補覺有什麼值得如此高興?

他說,他真正體驗到什麼叫“躺着賺錢”,感覺真的非常爽。

他找了一個好籃子,然後把一半的儲蓄放進去,結果輕鬆賺了3750塊,相當於他半個月工資。

我們都說他行了大運,因爲找一個好籃子哪有這麼容易,你找到了,就是遇上運氣。

找不到好籃子的時候,爲了碰運氣,只能把找幾個籃子,一個籃子放一些,均衡一下,也是爲了拼贏一下通貨膨脹。

#財商#2、財商原本就是選籃子的過程

這個世界有許多自稱爲“好東西”的東西,結果有些人被“好東西”擦花了眼,選錯了籃子,後果自負。

財商提高了,說明了選籃子的法力提升了。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我覺得放在財商的角度上來看,也是一個道理的。選怎麼樣的籃子和怎麼選籃子,其實是兩回事。

“選怎麼樣的籃子”是經濟學;“怎麼選籃子”卻是哲學,當然其中會有想通之處,但是站在位置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巴菲特橫行投資界幾十年無人超越,是因爲人家玩的是哲學。

3、有冒險精神,不等於有財商

出來做生意,創業,沒有冒險精神的人是幹不出什麼大事來的。

也許你會說,失敗的次數越多了,未來成功的機率也越高,就像愛迪生髮明電燈,前面1千次失敗了,最後不是成功了嗎?

當然愛迪生的方法也是一條路徑,但對於一個沒有財商的人來說,可能也是一條能走到終點,只要你有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敗。

清朝有一個曾國潘,在中國歷史中被爲“半個聖人”,文德武功,但打戰水平一般,如果張飛看到,要急到從馬摔下來。

所以大家知道了,現在遊戲人物中,可以有諸葛亮,但一定沒有曾國潘。

你有沒有財商,不是看你有沒有冒險精神,更重要的是你站在什麼位置上。

你站在中國首富的位置上,有許多籃子自動上門讓你選。而普通人嘛,真的要好好想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