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舉,殿試第一名叫做狀元。如果是考中文狀元,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如果考中武狀元,那就不值錢了。比如江西的董藻,就是個不受鄉親們待見的武狀元。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朝廷號召全國勇武之士,參加武科舉考試,以期選拔出勇武敢戰之士,率部抵抗金兵。

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位勇武之士,參加了武科舉。來自吉州永豐縣雲蓋鄉流坑村的董藻,技壓羣雄,取得了殿試第一名的成績,就是俗稱的武狀元。

圖爲狀元文化園,拍攝於永豐縣恩江古城。

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吉州永豐縣雲蓋鄉的舉子董德元,殿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爲金榜題名的榜眼。宋高宗本來想點董德元爲狀元,由於董德元曾經當過官,依照禮制不能當狀元。

宋高宗沒辦法,只好欽點王佐爲狀元,賜董德元“恩與狀元同”。董德元雖然是恩榜狀元,但是讓家鄉人歡欣鼓舞。時任永豐縣令吳南老,爲了慶祝永豐縣建縣以來第一位狀元,在恩江之濱修建了狀元樓。

圖爲狀元樓,拍攝於永豐縣永叔公園。

董藻在公元1127年,金榜題名高中武狀元,而且是如假包換的第一名。董德元在公元1148年考中狀元,而且是擴招的恩例狀元。按道理,永豐縣第一位狀元,應該是董藻,不是董德元。

宋朝的時候,舉國上下重文輕武。當時人們的主流的觀念,都認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武狀元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不值錢的功名。永豐縣和流坑村的士人,聽說董藻考中武狀元之後,並沒有特別高興。

圖爲董德元雕像,拍攝於狀元文化園。

過了21年之後,董德元高中恩榜狀元的消息,傳到了永豐縣,也傳到了流坑村。永豐縣和流坑村的鄉親們,都歡欣鼓舞。永豐縣和流坑村,都爲董德元建立了狀元樓。同樣是狀元,武狀元和文狀元的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吉州永豐縣的雲蓋鄉,在南宋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劃歸撫州樂安縣管轄。董藻和董德元的家鄉流坑村,隨雲蓋鄉一起,被劃到了撫州樂安縣。現在的情況是,永豐縣和樂安縣,都說董德元是本縣的狀元。

吉州現在是吉安市,撫州現在是撫州市。董德元和董藻,高中狀元的時候是吉安人。他們的故鄉,現在歸撫州管轄。吉安和撫州的地方誌,都說董德元是本州的狀元,卻不搭理董藻。

圖爲永豐縣文狀元羅倫雕像,拍攝於狀元文化園。

董藻的名字,只是在《永豐縣教育志》裏被一筆帶過。永豐縣修建狀元文化園,給董德元建了雕像,卻隻字未提董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一向認爲武狀元不值錢。

董藻貴爲武狀元,吉安和撫州的鄉親們,都不待見他。董藻的遭遇不是個例,江西其他的武狀元,情況也是差不多。比如樂平的武狀元徐衡,現在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江西方誌在介紹文狀元的時候,總是長篇大論,把狀元出生地、苦讀事蹟、中狀元的年載、入仕之後的表現,都寫得很詳細。

圖爲永豐縣文狀元曾棨雕像,拍攝於狀元文化園。

江西方誌在介紹武狀元的時候,就是“徐衡,樂平人,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武狀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其他武狀元,方誌上的格式,也是如此這般。比如“張神武,新建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7年武狀元。

文武,德化人,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武狀元。秦藩建,建昌人,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武狀元。汪道誠,樂平人,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武狀元。張鴻(念:注),鄱陽人,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武狀元。

圖爲永豐縣文狀元劉繹雕像,拍攝於狀元文化園。

江西所有的武狀元,都是這樣在方誌上留下隻言片語。你要是問我江西省所有的文狀元事蹟,我可以如數家珍,把他們的詳細信息告訴你。

你要是問我江西武狀元的事蹟,我只能說:“對不起,史書上的資料有限,我實在是說不出子醜寅卯來!

寫到這裏,我就納悶了:“文狀元和武狀元,都是皇帝欽點的狀元,待遇咋就差別這麼大呢?

本文史料來源:《永豐縣志》,《吉安府志》,《永豐縣教育志》,《江西通志》,《江西進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