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月薪五千買兩萬的包,買的不是包是更好的人生;

你什麼都嫌貴,別人就嫌你便宜;

越會花錢的人越會賺錢;

這些話看着是不是很熟悉。

工資兩千,卻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買了一萬的iPhone 12;

衣櫃裏全是衣服,仍覺得沒衣服穿,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自己;

口紅買了用了不到三次,看見李佳琦直播又開始剁手;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就像詹青雲所說:“我們不是在爲喜歡的東西買單,而是爲‘精緻’這個概念買單,是因爲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在用流量和網紅告訴我們,這就叫做精緻。”

1

網上說,現在年輕人信奉的是:“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早買,越早買,到你死之前用的就越久,平攤到每天就越便宜。”

十一長假剛過,同事小李就天天喫泡麪,哭喊着沒錢。

月薪五千的她,在十一前買了衆多明星同款衣服配飾,找了一家高檔的拍攝公司,打卡了很多網紅推薦的景點,爲自己拍了套寫真集。

看着朋友圈裏的贊,小李喫着泡麪癡癡地笑了。

她堅持這樣“打卡”已經兩年了,花唄、借唄、信用卡,能提前支取的她都辦理過。

這不禁讓我想起網上的熱搜詞語 #縱慾式精緻#

拿着5000元的工資,過着2萬元的生活。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背後全是靠着信用卡和各種借貸平臺的支撐。

他們沉溺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之中,早已忘掉了自己負債累累!

根據香港滙豐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90後的人均負債高達12.79萬,早已超過了他們月收入的18.5倍。

還有一個數據說:90後羣體負債率高達1850%,在消費貸款的羣體中佔比達43.48%。其中衝動消費成了生活的重要支出。

什麼時候購買這些東西,讓我們覺得自己距離“精緻”很近?

下單的那一瞬間。

很窮,但是偏偏要精緻,於是這精緻就多了幾絲虛假。

因爲,精緻窮最關鍵的字眼,不是精緻,而是窮。

2

朋友麗麗最近換了份不錯的工作,大公司待遇高環境好。

爲了讓自己快速融入環境,看起來是“圈內人”,她特意買了一個三萬的包包。

本就積蓄不多的她,更是窮上加窮,爲了儘快拿到錢,她在網上找到了快速借貸的平臺,承擔着高額的利息。

她一邊向我傾訴還債好難,一邊又準備入手一套大牌化妝品。

《烏合之衆》中說:“人一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爲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很多年輕人也是這樣的心理,爲了追求別人的認同,明明月薪五千,卻要活出五萬的模樣。

其實,這就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圓桌派》裏蔣方舟說:“本來並不焦急,可一打開朋友圈,大家都過得比自己好,緊迫感就油然而生。”

別人出行飛機,我不能坐硬座啊?別人愛馬仕香奈兒,我不能用大寶啊?就這樣,不少人就花錢買下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年輕小夥子因爲虛榮心賣腎買手機;漂亮姑娘爲了買奢侈品賣卵;裸貸、輕生、自殺,這幾年來,這些新聞不止一件。

朋友圈裏歲月靜好,現實生活中一地雞毛。

我們表面上過着光鮮亮麗的生活,靠透支未來、借貸消費、分期付款的方式,維繫表面的精緻,可是我們每一天醒來,頭腦中帶着一串串的數字,帶着焦慮醒來時,我們真的開心嗎?

就像詹青雲說的:“我一天也不敢離開我的工作,一天也不敢不健康,窮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它是一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和一種窘迫感、一種緊張感。

就是我一旦停下來我所擁有的一切,就會迅速沒有。我們表面上過着自己喜歡的光鮮亮麗的生活,實際卻是每天在焦慮中醒來。”

3

和“縱慾式精緻”一同登上熱搜的還有條新聞“美國超三成家庭積蓄已見底”。

美國46%的家庭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其中31%的家庭用光或幾乎用光了他們的積蓄。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存錢的重要性。

成年人的底氣,大多是錢給的。

你要知道,靠外物才能營造出來的“精緻”,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一種虛幻的“僞精緻”,總有一天會顯出原形。

爲了不讓自己被所謂的“精緻生活”毀掉,你應該試着讓自己過上理性消費的生活。

曾經刷到過一個博主,她在小縣城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穿着樸素但整個人看起來非常精緻。

屋內隨處可見的是書籍和綠植,餐具依次排列,傢俱乾淨整潔。

她每天早起爲自己準備一份健康的早餐,中午喝一杯蜂蜜水,晚上聽着音樂沐浴,睡前讀半小時書。

週末在家練習瑜伽,看一部好片子或者在書桌前練練字。

亦舒在《圓舞》裏寫: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爲她沒有自卑感。

控制自己的慾望而理性消費,是過好自己生活的基本能力。

當你生活拮据,面臨失業,你買的衣服、口紅、包包,你拍的寫真、打卡並不能拯救你於水火。

精緻並沒有錯,但不要用透支未來的方式。擁有掌控未來的能力,比超前消費滿足一時的慾望,更讓你安心。

文 | 毒哥&星與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