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奋是西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也是一位皇族外戚。他性格开朗,颇为豁达大度,虽然是一位武将,但是也颇有谋略。在他早年的时候,在司马懿带领军队攻打公孙渊的时候,他以平民的身份跟随军队出征,为司马懿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后来在班师回朝之后,他官拜校隶,最后转任徐州刺史一职。

还曾经带领军队平定了匈奴的叛乱,建立了不朽的军功,因此得到了升迁。在他晚年的时候,或许是为了弥补少年时期没有好好学习的缘故,他格外喜欢读书,因此作得一手好文章,他所到当官之处,大家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泰始年间,他的女儿被送入后宫,得到了皇帝的极度宠爱,从此之后对胡奋也是十分的信任,先后多次提升他的官职。

司马炎曾言道:"议郎胡奋,开爽忠亮,有文武才干,历位外内,涉练戎事,威略之声,著于方外。"

当其他儿童还在外面嬉戏打闹的时候,少年胡奋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目标,那便是成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因而对于武学方面格外上心。公元238年,司马懿奉旨率领军队讨伐在辽东地区的公孙渊,在这次战争中,胡奋当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他就以这个身份跟随在司马懿的身边,凭借着一身真才学识得到了司马懿的看重。等到得胜归来,班师回朝之后,在司马懿的推荐之下,他担任校隶一职。所谓在其位谋其事,他一直都将此作为自己的为官原则,因此很快便得到了升迁,担任徐州刺史

甘露二年,朝中大臣诸葛诞发生叛乱。他带领着数百人的军队擅自逃出了所镇守的地区,却不料中途被担任大将军司马的胡奋所拦截杀害。也由于除去有功,胡奋首次进入了世人的眼中,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泰始七年,匈奴一部落的统领刘猛发生叛乱,朝廷立马派遣骠骑将军前往讨伐,胡奋也在其中担任监军,负责带领军队随后而来。作为军队的后援力量,其中所具备的作用自然是无可估量的,等到敌军也溃败之际时,胡奋便立马带领军队从后包抄,从而使匈奴惨败。第二年刘猛被自己的亲信所杀死,并投降于西晋,胡奋一行人也因此凯旋而归。因为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胡奋也被升任为征南将军,后来又担任护军。

众所周知,在晋武帝司马炎统治后期他便对朝政事务置之不理,开始沉迷于美色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私欲,他竟然下圣旨要从朝中大臣的女儿中来挑选妃子,以充实后宫,很不幸的是胡奋的女儿被选入宫中封为贵人。这说来也是可怜,胡奋还有一个儿子,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去世,等到听说女儿要进宫为妃之后,更是悲伤不已。还好因为胡奋的身份,再加上有后宫其他贵人的帮助,因此得到了晋武帝宠幸优待。或许是爱屋吉屋吧,凭借着女儿的宠爱,晋武帝对胡奋也越来越信任,在不久之后竟然加封他为准军大将军。

后来并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侵犯西晋的边塞地区,胡奋率领军队将他打败。当时的另一将领杨骏凭借着是皇后父亲的身份骄傲自大,胡奋就对杨骏说:“你现在仗着女儿的身份越来越蛮横无理了,你认真查访之前的历史,凡是和皇帝结亲的没有不遭灭门之祸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你现在的行为却还在加快祸患的到来。”杨骏也给予了反驳,但胡奋却直接控告他。杨骏也因此怀恨在心,但却没有办法采取实际行动。

公元二百七十七年,胡奋调任为都督江北诸军事。也是在这一年,西晋王朝带领军队大举进攻吴国,当时担任平安将军的胡奋率领军队从峡口出兵与其他六路军队会合之后共同出兵攻打吴国。按照计划安排,他成功地攻克了吴国的地区,为西晋覆灭吴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之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没有享受到西晋统一国家带来的厚待。

房玄龄等《晋书》中言:"孝兴之智勇,玄威之武艺,灭丑虏于河西,制凶酋于,审杨欣之必败,讥杨骏之速祸。"

这胡奋真可谓是一位明事理之人,哪怕他的女儿在后宫中无比受宠,但他也从不因为这个身份恃宠而骄,反而始终认清自己的位置,更加兢兢业业的在朝堂中为皇帝分忧,从而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作为一名武将,他也始终在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功能,成为了西晋统一天下的大功臣

参考资料

《晋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