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深圳給我的這個榮譽,我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深圳給我的信心。”今年85歲的胡應湘,是改革開放之後首批進入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近日獲評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他是受嘉獎的40人中的一員,也是40人名單裏受嘉獎的3個港人之一。

2018年10月,“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有“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之稱的胡應湘感慨,是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將他的這一夢想變爲了現實。

胡應湘:我祝福深圳萬壽無疆,更上一層樓!

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

上週,在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慶祝大會上,85歲的胡應湘走上了通往領獎臺的紅毯路上。這位香港知名建築師、知名實業家、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心潮澎湃,在獲獎感言中說:“很感謝深圳給我的這個榮譽,我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深圳給我的信心。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在深圳先後投資建設了廣深高速公路、深圳皇崗邊檢綜合檢查站等項目,這些項目至今仍在各自發揮着它們的作用,所以我是很高興的。”

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40位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胡應湘是40人之一,他也是受嘉獎名單的三個港人之一。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40人表彰名單中,有三個香港人,分別是胡應湘、徐楊生和李澤湘。

胡應湘是改革開放之後首批進入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從1980年起在珠三角投資廣深高速公路、深圳羅湖及皇崗口岸等工程;後來逐漸向深港口岸、電廠、酒店等行業延伸。

胡應湘在內地總投資逾670億元,興建公路及橋樑408公里、裝機容量388萬千瓦的電廠,曾被國家領導人譽爲“有膽略、有見識的企業家”,也有“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之稱譽。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澤湘

徐揚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他研究的領域包括機器人和智能系統等。

另一個受嘉獎的港人代表李澤湘,他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大疆創新董事長的李澤湘。

1961年生於湖南省藍山縣的李澤湘,早年曾赴美國留學,1992年學成歸來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書。看到了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的潛力,他於1999年在深圳創辦了固高科技,他也是大疆創新公司“孵化者”、“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學生汪滔創辦的大疆,如今已是世界領先的無人機公司。

胡應湘、徐楊生和李澤湘這三位香港人受嘉獎,釋放的信號很清晰,他們是大灣區一體化、教育和高科技創新創業的代表模範人物。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

作爲港中大(深圳)校長的徐揚生表示:“將深圳定義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如何發揮好引擎的作用,這裏面大有文章可爲。”徐揚生自2006年開始,便在深圳紮根工作下來,他認爲:“我們要培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人才,只有有了在國際舞臺上有競爭力的人才,中國纔可以進一步強大。”

上世紀80年代,爲支持內地的經濟發展,胡應湘從香港赴內地考察,當時他發現,從香港去廣州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交通非常不方便。他認爲,落後的交通,會成爲地區經濟發展的絆腳石。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最早倡議興建大橋的胡應湘難掩興奮心情,早在1983年他就提出興建內伶仃洋大橋,但遭到港英政府反對。

後來,胡應湘又於80年代提出了中部水域填海設想,但不斷遭到質疑,反對者不乏香港商界的頂級大佬,甚至譏笑他是“倒錢落海”。

這次參加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活動,胡應湘激勵年輕一代要牢記父輩拼搏精神。他說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堅持每日工作。作爲深圳的精神圖騰,“拓荒牛”低頭拱背、奮力向前,正是這股精神牽引着深圳用40年時間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爲世界級城市。

胡應湘說,深圳的年輕一代也應牢記父輩拼搏、開拓的精神,敢闖敢試,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在複雜艱鉅的環境中磨練真本領,爲深圳再創輝煌而貢獻才智。他也建議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香港等其他城市加強聯繫,“團結就是力量,我祝福深圳萬壽無疆,更上一層樓。”

填海是造金礦,胡應湘駁斥“倒錢落海”

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

也許有人會說,今年85歲的香港“基建先鋒”胡應湘,廉頗老矣!但我想說,測量財富不單有長度,更應有廣度、深度,和很多香港富豪相比,胡應湘是活得最灑脫的!

昔日合和,曾與長江、新世界、新鴻基、大昌合稱“華資地產五虎”胡應湘巨資建設的66層合和中心,雄霸香港地標王座十年之久,睥睨香港。如今胡應湘旗下公司的體量,確實無法和“長和系”李嘉誠家族等香港地產大佬相比,但不等於他矮人幾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胡應湘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做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港珠澳大橋通車時,喜出望外的胡應湘說,圓了他35年大橋夢。1983年,胡應湘率先提出興建“內伶仃洋大橋”(即港珠澳大橋前身)設想,因種種原因計劃被擱置,但他從未放棄,一直不遺餘力地堅持推動修建這項“世紀工程”。

看事物不是隻看一天的,要有眼光看得長遠一點好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胡應湘回憶稱,上世紀80年代他進去(內地)做高速公路,有的人跟他說,我們連單車都買不起,你搞什麼高速公路!?現在有人說了,那裏(整日)塞車。

胡應湘,工程師出身,在香港有“基建先鋒”之譽,他也是香港商界“北上先鋒”。在上世紀末之前,胡應湘投資建設的幾乎所有項目,都跑在了時代前沿。他投資的廣深高速,是中國內地第一條合資興建的高速公路。1978年由胡應湘牽頭、包括李嘉誠、鄭裕彤、馮景禧等組成的香港財團在廣州投資的中國大酒店,是改革開放以後內地的第一家合資酒店,也創造了改革開放後首次採用“BOT模式”並引入內地的先例。另外,他還首次提出了港珠澳大橋構想。

“我很高興見到自己40年前做的事對深圳有直接的幫助,並且有始發的作用,跟着又有更多人來投資。”這次在深圳接受嘉獎,作爲香港人得到先進模範人物的嘉獎,胡應湘非常高興。

左起:胡應湘、李嘉誠、胡應湘父親胡忠、哥哥胡文瀚

《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胡應湘的上榜身家爲19億美元,而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財富已高達217億美元,二人差距不小。

當年,胡應湘和父親胡忠、哥哥胡文瀚等能一起投資廣州的中國大酒店,可見彼此關係不一般。事實上,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港著名實業家、知名慈善家、香港“的士大王”胡忠、胡應湘父子家族的實力,遠超過彼時的“超人”李嘉誠。

上世紀80、90年代,很多關注中國改革開放外國投資者,曾把胡應湘在內地投資一舉一動,視爲中國市場和政策變化的重要風向標。同樣,內地市場也將胡應湘當成“看世界”活標本,作爲檢驗政策成效“試刀石”。曾有位領導人說:“胡應湘是帶頭羊,他做好了,後面跟進一半。

和李嘉誠進入內地,“坐地生金”大搞地產不同,胡應湘做的多是做公路、做電廠、做橋等。搞房地產更賺錢,可胡應湘卻不爲所動,當年他寫信向廣東省省長進言興建廣深高速:“國家經濟要騰飛,就必須優先發展三項事業,即交通、能源和通訊。”胡應湘更是一針見血寫道,“我一直想看見香港和珠三角的關係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是香港的前途!”

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團之一。其中,香港的21個集裝箱碼頭中,李嘉誠佔了快一半。集裝箱碼頭如同“印鈔機”,天天爲“超人”賺錢。

胡應湘曾多次炮轟李嘉誠,公開建議香港向南方電網買電。但李超人是香港“電王”,他把控着香港過半電力供應。相比之下,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基地的沙角發電廠,由相互毗鄰的A、B、C三座分廠構成。沙角B廠,運用的是“BOT”融資方式,全部是胡應湘個人出資,10年後須無償把電廠交予國家使用;即便如此,他依舊拿出155億元巨資建設了沙角C廠。

“富可敵國”可讓人仰慕,但創造財富的最高境界,是財富的“精神遺產”!李嘉誠和胡應湘,都是追逐財富的創造者,誰纔是真正“財富王者”呢?

胡應湘和長子、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

前二年,合和的私有化,備受港股市場的關注。

有不少人認爲,合和的私有化,可能也是胡應湘代際交棒佈局的一部分。2018年年底,合和私有化計劃裏,胡應湘及其夫人胡郭秀萍、女兒胡嘉明、胡芝明等爲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而另一部分是計劃股東(包括非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長子胡文新和外公郭子華、胡應湘的多位侄兒、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次子郭炳江等,爲該計劃建議的非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

胡應湘和太太胡郭秀萍,育有4個孩子,二兒二女。長子胡文新,生於1972年,現爲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被外界視爲合和下一代接班人。

次子胡文康,據傳曾患自閉症。長女胡嘉明,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醫學系,是位兒童整形外科醫生,她是4個孩子中最大的長姐。次女胡芝明,留學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現也服務於合和實業。

胡應湘夫人、香港紅十字會主席胡郭秀萍(左)

胡應湘夫人胡郭秀萍,現爲香港紅十字會主席。

2019年4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公開批評郭子華違反《收購守則》下的交易限制及交易披露責任。郭子華是胡郭秀萍的父親。合和實業,1972年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宣佈私有化後,李嘉誠家族旗下長實持有的Brilliant Shaft Limited曾兩度買入股份。

通常來說,私有化退市有多種原因,比如對股價的表現不滿意,比如經營不善等,另外,上市公司私有化,也便於公司的日常管理運營。

私有化退市,也有一些家族基於傳承佈局的考慮。比如百年利豐馮氏家族,當初退市私有化後再啓動上市,這就是重新梳理股權架構的“修剪枝葉”,目的是爲了讓家族更好地掌控企業。

1989年,香港利豐家族的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引入私募基金,將公司私有化,二兄弟同時還買入上一代姑姑馮慕英、馮麗華子女(表兄弟)等股權。

香港“的士大王”胡忠的全家福,前排左2爲胡應湘

胡應湘與父親胡忠、哥哥胡文瀚,被稱爲胡家“一門三傑”,載入廣州榮譽史冊。

生於1935年的胡應湘,是胡忠、江素琛夫婦的第三子,生於香港薄扶林村,他曾說:“我是香港的第三代,我的祖父從廣東來香港,父親1902年在香港出生。”

胡忠,祖籍廣州花都的花東大東埔陽升村,他在族譜的名字是胡祥忠。胡姓在花都並非大姓,人口也不算多,花都胡姓祠堂有二處,一處是花東鎮陽升村的胡氏宗祠,另一處是花東鎮保良村胡家莊的紹文胡公祠。

胡忠,生於1902年,19歲時在香港開出租車,也做過貨車司機。有“香港的士大王”之稱的胡忠,到1940年初時已擁有40多輛的士,1960年,胡忠的的士佔香港總數的一半,被稱爲“的士大王”。後來,胡忠跨入房地產業,是聽從三子胡應湘的建議,他曾是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和大寶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1年7月31日,胡忠病逝於香港,享年89歲。

大哥胡文瀚,也是一個工商鉅子,作爲子承父業第一首選人物,他由於熟悉汽車技術及運輸業務,於二戰後期被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破格委任爲省府設計考覈委員會專員,時年25歲,是當時廣東省府最年輕專員。

胡文瀚,也是香港第一個大學畢業的的士司機。14歲時他協助父親管理車隊,讀中三時,他利用課餘時間學會駕駛汽車,18歲在英皇學院讀書的胡文瀚,已考取了汽車駕照。同時,他也是中國冷氣機制造第一人,“惠風”牌冷氣機曾享譽一時。除創辦“中國冷氣”外,胡文瀚先後創辦惠風製衣廠、利威實業、利威房地產、利威工業。

胡應湘(右1)和父親胡忠(左3)、母親江素琛(左2)

胡應湘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是當年普林斯頓大學唯一一位來自香港的學生。

二戰時,爲避戰亂,胡應湘的母親江素琛獨自帶領她的9個孩子,從香港回內地,在廣東偏遠的韶關、梅縣等地避難。

即便條件艱苦,江素琛仍堅持讓所有孩子都去當地學校讀書,後來,她又將這9個孩子全部送進國外的名牌大學。

胡應湘大學攻讀的是土木工程,後來他勸父親放棄的士生意轉型房地產。上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九龍區最高的“胡社生行”大廈,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花東鎮陽升村胡氏宗祠

每年正月初八,花東鎮陽升村胡氏宗祠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燈宴,陽升胡氏子孫在祠堂內共聚鄉情,謀劃新篇,至今已有35年曆史。

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陽升村胡氏旅港鄉賢胡忠等人大力支持下,恢復了燈宴這個傳統活動。

陽升胡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幾經擴建、重修,是一座坐西朝東、三間三進的祠堂建築。宗祠高懸“樹猷堂”牌匾,兩側木柱有對聯曰:“劍鋒芳澤,譜牒重輝,弟友兄仁同德樹;安定家風,箕裘克紹,孫賢子孝展鴻猷。

胡氏始祖胡公滿,隸屬福建賢公世系,元朝時,陽升村開基祖三山公,由佛山市三水區梅花村遷入此地開基。順帶一提,胡氏先祖中,清康熙年間的胡嘉賓,系花縣創縣的功臣之一。花縣建縣前,與番禺、清遠、從化等錯壤,屬於“三不管”地帶。胡嘉賓協助清廷平定“花山寨”匪患之後,草擬《建縣條議》;1686年,清政府析南海、番禺二縣部分區域,置縣“花縣”,即今天廣州花都區。

祠堂是宗族的精神家園。作爲陽升村胡氏後裔子孫,胡應湘除了事業上的成就外,眼光也相當獨到、前瞻性強。早於80年代,胡應湘就提出中部水域填海設想。他說香港人一流收入,三流居住面積,說不需要增加土地的那些人,簡直莫名其妙!

80年代時他提香港東大嶼填海,後來他又建議用公開投標方式找私人機構填海造島,但香港反對的人質疑填海是“倒錢落海”。胡應湘駁斥:“如果填海是‘倒錢落海’,新加坡、韓國、深圳填這麼多海,人家破產了嗎?

明眼人都曉得,填海造地,才能滿足香港長遠發展的需求,特別是解決港人住房需求。胡應湘始終認爲,填海可爲香港創造萬億盈餘,另外高地價政策,也會加重市民置業負擔。不過,這明顯觸動了既得利益,胡應湘曾說,他已是八旬之人,此建議恐到他登訃聞時也未完成。

本文內容爲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