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驚雷”下,A股留給*ST華儀的日子似乎不多了。

4萬元在晚清祠堂起步,30多年來,很多溫州人見證了華儀集團和華儀電氣的發展和成功,曾經的輝煌到黯淡無光也就短短几年間,且讓我們“於心不忍”看看溫州風電富豪陳道榮家族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敗局吧!

“樂清第一家上市公司”在A股的日子不多了

華儀電氣

多重“驚雷”下,厄運纏身,頭頂“溫州市首家主板上市的電氣企業,樂清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光環的華儀電氣,已在股票名字前加上了*st,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等同於受到了A股“病危通知書”。如果2020年淨利潤再度爲負,公司或將被終止上市。

2019年年末,事先毫無徵兆的溫州明星上市企業華儀電氣,風雲突變,接連爆雷了,讓許多投資者頗感意外、措手不及。2019年11月,*ST華儀自爆違規擔保、控股股東資金佔用高達19.84億元。2020年4月,因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淨利潤爲負,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據*ST華儀8月31日發佈的半年財報:1—6月,公司實現營收2.8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6.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9964.6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295.48%,基本每股收益-0.1311元。

中秋國慶雙節長假過後,華儀集團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曾流拍的浙江樂清聯合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股權,起拍價已比首次拍賣降低了近20%。被迫拍賣銀行股權,也間接地印證了溫州風電富豪陳道榮家族眼下陷入的重重困境。

華儀集團董事長陳道榮

溫州風電富豪陳道榮家族旗下的華儀集團,創建於1986年,擁有2家上市公司——*ST華儀(華儀電氣 證券代碼:600290)和掛牌新三板的華儀電子(證券代碼:838314)。

*ST華儀是溫州市首家主板上市的電氣企業,樂清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曾爲“中國電氣產品製造十大領軍企業”,產品廣泛服務於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北京奧運場館、上海世博會、巴西世界盃等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而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華儀電子”,是國內首批專業從事電子式電能表研發、製造和銷售的企業之一。

曾一度坐擁40億元身家的華儀集團董事長陳道榮,於2019年7月和南存輝、胡成中、高天樂、鄭元豹、陳春良、王迅行等17位企業家,榮膺“樂清市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彼時對他的評價是:“他開創了樂清企業主板上市的先河,他是我國新能源行業‘追風逐日’的開路先鋒,他放眼全球,深耕‘一帶一路’,誓將科技創新之路進行到底。”

如今,*ST華儀已被送入資本市場的ICU病房,面臨着被終止上市的風險。9月下旬,《浙商》雜誌引述了溫州一位民企研究者頗爲感慨的話:“30多年間,我見證了華儀集團和華儀電氣從初創到壯大到上市,再到如今的困境重重,若要將其作爲企業經營的‘失敗案例’,實在是‘於心不忍’。

華儀電氣董事長陳孟列(右1)

2020年9月25日,華儀電氣董事會公告稱,9月23日,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

經查明,華儀電氣涉嫌違法的事實有:一、資金佔用。2017 年至 2019 年,華儀電氣通過控股股東華儀集團實際控制的樂清市合頤貿易有限公司、浙江伊賽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賬戶及部分員工個人賬戶走賬,通過多道劃轉,最終將上市公司資金轉至華儀集團及其關聯方。上述行爲構成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累計發生額 23.2 億元,餘額 11.41 億元,上述行爲未按規定披露。

二、關聯擔保。2017 年至 2019 年,華儀電氣及其全資子公司華儀風能有限公司、浙江華儀電器科技有限公司爲華儀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累計擔保金額 10.875 億元,未按規定披露。

三、違規使用募集資金。2018 年及 2019 年,華儀電氣未按規定用途使用募集資金合計 4.94 億元,未按照非公開發行方案所列用途使用募集資金,未經股東大會審議而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其披露的 2018 年半年度、2018 年年度、2019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專項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浙江監管局擬對華儀電氣、實際控制人陳道榮、董事長兼時任總經理陳孟列、副董事長範志實、時任財務總監李維龍、時任監事會主席周丕榮、董事張學民、董事兼董事會祕書金旭丹、時任董事會祕書李曉敏等處以60萬、30萬、5萬、3萬元不等的罰款外,擬對陳道榮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擬對陳孟列採取10 年證券市場禁入。

順帶提及,東海證券通過對華儀電氣2019年募集資金的專項現場檢查報告提及,公司有提供僞造銀行對賬單之行爲。

陳道榮之子、華儀電氣董事長陳孟列

1986年,陳道榮等以4萬元起家,在溫州樂清的一家晚清祠堂裏創辦了現在華儀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樂清縣機械五金附件廠”。2007年,華儀電氣受讓“蘇福馬”59.68%國有法人股,成功“借殼上市”,是浙江溫州首家在主板上市的電氣企業,也是樂清第一股。

曲線上市之年,陳道榮以40億身家位列該年度胡潤富豪榜第198位。陳道榮最初是做高壓開關的,30多年來,他先後打通了電氣、風電、環保三大產業鏈,特別是風電新能源產業,已變爲華儀電氣的支柱產業。

從風機制造入手,華儀電氣已形成了風機研發、製造、風場投資、開發及運營維護、EPC總包的全產業鏈佈局。曾有人問陳道榮,華儀高壓電氣領跑全國的時候,爲什麼要轉身風能?陳道榮當時回答:“如果僅僅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華儀不會失敗倒閉,但肯定喪失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陳道榮進一步闡釋稱:“一個企業要想有百年發展,不僅眼光要看得遠,還要不斷創新。”他說:“創新之於企業和高管人員而言,是極其痛苦的,就如同蛇經歷了一次次蛻皮,從頭到尾將硬的老皮翻脫,換上柔嫩的新皮,讓身體長大。

不過,客觀來看,風電是個行業集中度較高的領域,行業洗牌趨勢猶在,華儀電氣在風電業務做好時曾擠進前十,但現在競爭力及競爭優勢已喪失了。除了要應對虧損壓力外,華儀電氣目前仍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壓的風險,求生壓力很大。

事實上,去年未出事之前的幾個經營年份,華儀電氣也是盈虧交織狀態,市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存疑。諸如違規擔保、大股東佔用資金、經營虧損等僅是表象問題,深層癥結在於跨界經營的競爭力上。

華儀之敗,困於“一言堂”?

陳道榮長子陳孟列

浙江監管局下達《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裏,對陳道榮、陳孟列父子的違規行爲有了明確定性。比如“董事長兼時任總經理陳孟列知悉、同意並參與了資金佔用及違規擔保等事項,對信息披露違法行爲負有主要責任,是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又比如,“實際控制人陳道榮籌劃、授意並指揮他人從事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及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等多項違法行爲。”

有人說,“一言堂”是家族企業在治理體系上弊端之一。“告知書”也透露了華儀電氣在內部管理的諸多問題,在實控人的控制下,也由於內控失效,纔會出現高比例質押、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癥結。

“一言堂”問題,常出現在家族企業上,但並非是家族企業獨有的現象。企業決策及重大管治繫於一人(或幾個核心人物),內部缺乏溝通和制衡,讓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及不足,甚至會導致企業陷入萬劫不復之困境。但解決“一言堂”弊端是個系統工程,有制度設計、組織架構、利益及權力配置等多重層面,必須多元施策、綜合治理。

陳道榮有二個兒子陳孟列、陳孟雷,一個女兒,在二代接班佈局上,運用“分工不分家”模式。女兒陳琴娜,持有華儀集團的股份,長子陳孟列,爲華儀電氣董事長,次子陳孟雷,爲新三板華儀電子的董事長。二個兒子陳孟列、陳孟雷都是在2017年正式接棒的。

2017年5月,也就是華儀電氣“曲線上市”十週年之際,陳道榮正式卸任華儀電氣董事長,由其長子陳孟列交棒。陳孟列生於1984年1月,曾任華儀風能供應部經理、副總經理、上海華儀風能電氣總經理、華儀電氣公司總助、副總經理等職務。“扶上馬,送一程”,交接棒上到底有沒有問題,也是華儀必須反省的方面。

華儀集團董事長陳道榮

經濟學者說的“溫州模式”,起於上世紀80年代,是溫州人在商業領域的改革探索;其中,以抱團文化爲代表的“溫州合夥人”現象,是“溫州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礎。

陳道榮,生於1956年12月,溫州樂清人。“先做人,後做事”是華儀的企業理念,也被奉爲華儀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準則,搏擊商海的座右銘。

華儀集團的前身“樂清縣機械五金附件廠”,1986年誕生於溫州樂清當地一座晚清祠堂了,屬於“溫州合夥人”類型的企業。創始人陳道榮,時年30歲,他與另外四個親戚朋友每個人湊8000元,一共4萬元創建了這家工廠。

事實上,這僅是華儀的開始,但不是樂清人陳道榮創業的開端。1979年,23歲的陳道榮揣着200塊錢,跟着朋友赴陝西寶雞,推銷從家鄉柳市批發來的電器。當年,陳道榮幾乎走遍了隴海線,從最東部的青島、徐州,再到最西部的青海、新疆,都有他的足跡。一趟下來,早出晚歸,他能掙到數百元。

從“百萬推銷大軍”一員,後來又變爲溫州老闆,陳道榮跑了六七年,1986年在祠堂辦了那家五金配件廠,雖一年比一年好,但僅2年多光景就散夥了。1988年,華儀廠由合夥變爲獨資經營,陳道榮在最困難的時候一人接手下來。

陳道榮後來說:“我是一個不喜歡半途而廢的人,男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後來,他接到一筆大訂單,賺了100萬元,這也是陳道榮商界人生的第一桶金。

“溫州合夥人”有“三火”之說。起步時,幾個人湊在一起合辦企業,爲“起火”;衆人拾柴火焰高,企業也“紅火”了,到後來又“散夥”,各奔前途。起火、紅火、散夥似乎是“溫州合夥人”宿命,因爲每一個溫州人都是奔着做老闆來的。

順帶提及,華峯氨綸(002064)和*ST華儀是溫州最早的二家上市公司,和瑞安企業家尤小平的堅持自主IPO不同,屢經挫折的陳道榮不願意再苦等了,他改變思路,最後選擇“借殼上市”。

本文內容爲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