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佐是日本旧军制下的一种军衔,属于日本军队中的中级指挥人员。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制,相当的不走寻常路。其军队编制不同于当时国际常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其另辟蹊径,搞出了一个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的编制体系。

当然了,这一套军队编制并不是日本自创,而是学的德国。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军队建设,其实就两句话,陆军学德国,海军学英国。所以,日本近代陆军从编制到训练,甚至于作战风格,都能找到当年普鲁士军队的风格。比如日本陆军最早的镇台制度,就是效仿的普鲁士军区制度。而一师团下辖两旅团,四联队的二二制编制也几乎是旧时德国陆军师的翻版。

不过,随着一战后德国陆军改革军制,全世界范围的陆军普遍实行三三制,日本也就成为了普鲁士军队二二制风格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事实上,咱们当时中国的军队,也是学的德国,甚至于在编制上基本都是照搬。但由于当时军阀林立,并没有形成体系。

而且,从具体的编制名称,和军队规模划分上,日本还是具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日军的师团,作为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其人数规模最多可达三万人。而当时各国陆军的单位规模,普遍不足两万人。

除了军队编制特立独行以外,日军在相应的指挥人员军衔划分上,也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一般咱们常讲“将校尉、上中下”,一共三级九等,而日军虽然也差不多,但是他们“将”、“尉之间”,不是校级军衔,而是佐官,即咱们常说的大佐、中佐、少佐。

表面上看,日军的佐官和其他国家的校级军衔是相对应的,即大佐对应上校,中佐对应中校。然而事实上,在正常的编制下,日军的佐官所拥有的实力,要高出校级军官不少,至少要高于大部分中国陆军的校级军官。

在日本陆军中,大部分联队的指挥官军衔就是大佐,而与之对应的上校,在咱们国家的军队中,一般是团级指挥员。但是,日本陆军的一个联队,可要比当时中国陆军的一个团厉害得多。无论是士兵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配置,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日军一个常规编制下的步兵联队,满编人数一般是3800人,如果算上师团配置下辅助兵种,往往能达到4000人左右。这个规模要明显大于同时期中国陆军的一个步兵团。当时中国陆军步兵团的规模,普遍在两千人以下。即使是最新编的整理师,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德械师,其下辖步兵团规模也不会超过三千。

当然,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战斗力上。得益于更为强大的军事装备水平,日军步兵联队的武器装备配置,火力远超中国步兵团。

一般来讲,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下辖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以及联队指挥部等其他直属单位。其中作为作战主力的三个步兵大队,一共装备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以及6门92式步兵炮;而炮兵中队则装备至少六门70毫米口径的92步兵炮,或者4门75毫米山炮,此外还有76具掷弹筒。

相较而言,中国步兵团的装备就要差不少了,以装备最好的国府德械师为例,其步兵团的重机枪只有18挺,轻机枪则是56挺,此外各种口径的步兵炮在8门左右。单就从火力上而言,一个日军步兵联队,可以抵得上德械师的两个团。

当然,毕竟是步兵联队,重火力装备优势并不突出,如果上升到旅团级或者师团级单位,配合上炮兵联队的重火力支持,日军的火力优势将会越来越大。根据二战日军的编制,一个驮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共编有36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75毫米野炮。而咱们当时最为精锐的德械师,一个师仅有炮兵营,而这个炮兵营配备的是75毫米山炮12门。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装备水平普遍落后的中国陆军来说,一个日军步兵联队足以算得上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绝对不能将其单纯的以团级单位视之。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从未有过一支日军联队,被成建制的歼灭。而作为联队指挥官的大佐,自然也要比一般的团级指挥官来得有实力。

此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联队是日本陆军一级作战单位,是日军战术层面最重要的作战单位,日本的军旗,是由天皇亲自授予的,陆军中只有联队拥有军旗,其他任何作战单位,都没有军旗,从侧面也印证了日军联队在军中的重要地位。而大佐作为联队指挥官,也算得上是日军战术层面最高指挥官了。如果说军曹是日本陆军的基石,将军是日本陆军首脑,那么大佐就是日本陆军的骨干,是撑起日本陆军体系的中流砥柱。

对于日军普通士兵来说,大佐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因为二战中日军实行的是职业军人制度,军官的晋升极为严苛。一般来讲,征召入伍的普通士兵,最高军衔只能是军曹,停留在士兵阶段。如果想要成为尉官以上的干部,那么则需要有着各级各类军事院校背景。一般来讲,就读的军事院校越好,所能晋升的职位就越高。

正常情况下,想要当上大佐,那么都得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才可以。而日本陆军大学乃是日本旧陆军时代的最高军事学府,门槛极高。一般要求军衔在中尉以上,年龄需要在30岁之下,且要在军队中服役两年以上,所以不是谁都能去的,大佐这个军衔自然也就显得非常难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