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iPhone 12 發佈後引起最大爭議的話題,既不是 5G,也不是信號,而是 iPhone 12 的藍色。

有網友在網上曝光了藍色 iPhone 12 的真機圖片,吐槽和官網色差嚴重,還有人找到了一組和 iPhone 同款的藍色物品,瞬間在網上炸開了鍋,這個話題也迅速衝到了熱搜榜第一。

一向以高端形象示人的蘋果,怎麼能將垃圾桶、馬桶刷、內褲這些廉價日用品的藍色,放到 iPhone 身上呢?再也不能愉快地裝逼發朋友圈了。

恰好我們也提前拿到了藍色的 iPhone 12 ,從我的實際觀感來看。 iPhone 12 的藍色與官網的色差並沒有網上所說的那麼嚴重,不過在不同的光線、角度來看,呈現的觀感的確會有所差異。

iPhone 12 這個被網友羣嘲的藍色其實大有來頭,它有一個逼格滿滿的名字——‘克萊因藍’,被稱爲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藍色,還在時尚界和藝術界風靡了半個多世紀。

iPhone 12 的藍是什麼藍?

1947 年的夏天,一個叫做伊夫· 克萊因(Yves Klein)的 19 歲少年和幾個朋友躺在法國尼斯海灘上,不知道誰提出了一個看似無聊的建議:我們來認領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吧。

克萊因朝着天空比劃着自己的名字說道,這藍天就是我的第一幅藝術作品了。

世事就是那麼奇妙,這個少年隨手一比劃,讓 70 多年後發佈的一款手機,成爲網絡上熱議的話題。

你可能已經猜到,iPhone 12 的 ‘克萊因藍’正是由伊夫· 克萊因創造,並以克萊因的名字來命名。

其實‘克萊因藍’也不是克萊因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和一位來自巴黎的繪畫顏料供應商的朋友共同創造,他們將羣青顏料與一種透明樹脂材料混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羣青的色彩強度,同時透出深邃的光澤。

標準克萊因藍的 RGB 比值是 0:47:147,高飽和度也讓這種藍色有着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1957 年,克萊因在意大利米蘭舉辦了一場主題爲‘藍色時期’的畫展,第一次展出了 11 幅畫藍色的單色畫布,很快受到了藝術界的追捧,這種藍色也開始有了一個傳世的名字‘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IKB)。

不就一副藍色畫布,怎麼就成了藝術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合成顏料的技術含量,克萊因希望用這個純粹的藍色來象徵沒有界限的天空和大海,在他心目中藍色是這樣的:

藍色是天空,是水,是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在克萊因以‘克萊因藍’爲素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也是最具爭議的,就是 1960 年一個叫做‘人體測量’Anthropométrie)的作品。

克萊因讓幾個裸體女模特身上塗滿‘克萊因藍’的顏料,伴隨着交響樂的演奏,指揮女模特在一塊白色大畫布上翻滾移動,以身體爲畫筆在畫布上作畫。

雖然我也看不懂這是什麼操作,但藝術家的腦洞總是異於常人。誰又能說清楚藝術究竟是什麼?如果有,那可能就是‘看不懂’。

儘管伊夫· 克萊因 34 歲就英年早逝,但憑藉着‘克萊因藍’,就成爲了藝術界的殿堂級人物,與安迪·沃霍爾、杜尚和約瑟夫·博伊斯一起,並稱爲 20 世紀後半葉對世界藝術貢獻最大的四位藝術家。

看到這裏,你可能還是無法理解‘克萊因藍’所謂的藝術性,對於上面提到的幾個藝術家也十分陌生。

這都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 iPhone 12 的藍色出自一位偉大藝術家之手,四捨五入,iPhone 12 也算一件藝術品了,這樣一想那些買了藍色 iPhone 12 的朋友心裏是不是也平衡些了?

廉價?克萊因藍早就征服了時尚圈

當然,你可能依然無法接受 iPhone 12 的藍色,先別急着吐槽。

‘克萊因藍’是否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廉價’?在時尚界你可能會得到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

雖然我們對於所謂的藝術品往往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它們往往會潛移默化着影響着我們。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裏,時尚雜誌主編米蘭達就說出了那些前衛的時尚是如何普及到每個人身上的。

你挑了那件藍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爲是按照自己意願選出這件衣服。但是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藍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藍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

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 2002 年 Oscar de la Rent 的發佈會第一次出現了天藍色禮服,然後伊夫·聖·朗洛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色就出現在隨後的 8 個設計師的發佈會裏,然後,它就風行於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最後大面積的流行到街頭,然後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裏買了它。

‘克萊因藍’在從藝術圈到時尚界,再到大衆消費品的流行路徑也大致如此。

當‘克萊因藍’在藝術圈名聲大噪後,時尚界也將其視爲瑰寶。在‘克萊因藍’誕生 50 週年的 2007 年,這個顏色幾乎承包各大時裝週的的舞臺。

 

在迪奧 (Dior)、紀梵希 (Givenchy) 、布魯諾·皮特斯(Bruno Pieters)等時尚品牌的時裝秀上,各大名模穿着‘克萊因藍’的服裝在 T 臺走秀,寶馬也推出了克萊因藍配色的 Mini Cooper 。

此外英國王室貴族也特別鍾愛這種豔麗的藍色,從伊麗莎白女王到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都常穿着一身‘克萊因藍’在公開場合亮相。

至今‘克萊因藍’在時尚潮流圈仍未過時,被稱爲‘Yeezy 之父’的侃爺 Kanye West,在去年發佈的新專輯封面和周邊服飾上,也採用了類似的藍色。

無獨有偶,這抹亮眼的藍色還出現在了 Supreme、Off-White、Cav Empt 潮牌身上。

 

而在家居設計中,‘克萊因藍’也是常被用到,比如西班牙的一個社區空間 second home,用克萊因藍和黃色搭配,讓整個空間更加明亮活潑(這配色讓我想起宜家)。

如果一開始在網上與 iPhone 12 一起出現的‘同款藍’,換成上面這些時尚單品,不知道大家的評價會不會又有所不同呢?

不過這麼多人不喜歡‘克萊因藍’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爲這種藍色過於搶眼,不太容易與其他顏色搭配,要駕馭並不容易,因此很多產品採用的也並非標準 RGB 比值的‘克萊因藍’。

另外不少科技公司也愛用藍色作爲 logo,藍色更被稱爲‘科技色’。一種觀點認爲這是因爲冷色系的藍色具有沉穩、理性的意象,和科技給人的感覺更相符。

當然很多科技公司用的藍色並非‘克萊因藍’,往往飽和度更低。可值得注意的是,像支付寶、Facebook 等科技公司,這兩年都不約而同將 logo 的藍色調整更鮮豔的亮藍色。

無論人們怎麼吐槽,但時間證明了‘克萊因藍’的確是一種經久不衰的顏色,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但也要承認,同一種顏色用在不同的產品和搭配上效果可能大相徑庭,就像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

色彩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

一部手機的配色能引發這樣的熱議,其實並非偶然,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爲一款產品的顏色對於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幾乎每個人都是‘顏控’。

無論什麼產品,第一眼看到往往就是顏色,色彩也是我們和產品的第一次交互。

色彩營銷集團(Color Marketing Group)在 2015 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85% 的消費者是根據產品的顏色而做出購買決定,有 90% 的衝動消費是因爲產品顏色導致的。

首爾國際色彩博覽會祕書處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高達 92% 的受訪者表示在購買產品時重視視覺因素,其中顏色是影響最大視覺元素。

色彩對消費的驅動效應也讓色彩營銷應運而生,這也是爲什麼色彩公司潘通(Pantone)每年發佈的年度流行色都受到廣泛關注的原因。

據 Quartzy 報道,潘通在公佈年度流行色前幾個月,就會開始和各大品牌商談合作,推出一系列以年度流行色爲主題的產品來攻佔市場,讓這款顏色真正變成‘流行色’。

值得一提的是,2020 的潘通年度流行色也是藍色,不過是經典藍(Classic Blue)。潘通色彩總監 Leatrice Eisenman 是這樣描述經典藍的:

經典藍所表達的是一種恆久與自信,是我們始終可以依賴的堅實而可靠的藍色。

在手機行業同樣如此,都說‘科技以換殼爲本’,這不只是一句玩笑。

iPhone 的‘土豪金’和‘玫瑰金’都曾顯著帶動過產品銷量,前兩年紅色 iPhone 發佈後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熱度絲毫不亞於如今 iPhone 12 的藍色。

就像愛範兒在《手機顏色戰爭》一文所說的:

新配色往往成爲吸睛利器,拉動大衆關注度,並對銷售做貢獻,廠商們自然瞭解其中的門道。而在產品週期的中後期爲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的產品推出新配色,更是可以爲其略顯強弩之末的銷售趨勢帶來新的動力。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不妨再看看那臺藍色的 iPhone 12,是不是覺得好像也沒那麼醜了?

題圖來自:The Ver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