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學習、傳承和弘揚紅旗精神是林州永恆的課題,是每一個林州人與生俱來的責任和義務。

過去的輝煌由紅旗渠精神引領創造,未來的理想依然要靠紅旗渠精神引領實現,“弘揚紅旗渠精神,爭做新時代出彩林州人!”紅旗渠精神傳人挺進的腳步聲與他們的口號一樣鏗鏘有力。

飲水思源,思源勵志。徜徉林州,人們可以耳聞目睹這樣的情景:健身廣場上紅旗渠歌曲鏗鏘嘹亮;紅旗渠紀念館播放的紅旗渠影像撼人心魄;紅旗渠幹部學院的道路兩旁,高懸着紅旗渠建設者的事蹟和照片;林州街頭、公園內,隨處可見紅旗渠雕塑。任羊成、李改雲、張買江、郭秋英等紅旗渠勞模走進課堂、廣場和社區,講述紅旗渠故事。

該市利用紅旗渠幹部學院、谷文昌紀念館、紅旗渠紀念館等黨性教育基地,引導全市黨員幹部增強黨性、牢記宗旨、提升本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該市制定並落實《進一步弘揚光大紅旗渠精神,爭當新時代出彩林州人實施意見》,深入開展紅旗渠“五個一”特色活動,引導幹部羣衆每年讀一本紅旗渠的書、學一首紅旗渠歌曲、走一回長渠,組織領導幹部每年講一堂紅旗渠精神主題黨課,發動幹部羣衆開展一次新時代弘揚紅旗渠精神大討論。該市還深入開展紅旗渠精神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村)、進校園、進家庭活動,使紅旗渠精神成爲全市人民克難攻堅、幹事創業、創優爭先的不竭動力。

該市持續進行“全民閱讀、書香林州”建設,各鎮、街道和單位把每月10日定爲“全民讀書日”,幹部羣衆在讀書中分享紅旗渠故事,使紅旗渠精神入腦、入心。該市在黨員幹部中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切實把林州市委提出的“做學習型幹部、思考型幹部、行動型幹部”落到實處。

新時代要堅持創新發展。該市將紅旗渠精神放在新時代的大背景、大趨勢、大邏輯中來透視、分析、考量、把握,讓紅旗渠精神研究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植根於人民羣衆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一是依託紅旗渠幹部學院、紅旗渠精神研究院等平臺,組織專班專題,聘請社科大家或學術界知名人士,研討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持續擴大紅旗渠精神的影響力、輻射力、吸引力。二是依託紅旗渠大力開展紅色研學和黨性培訓。6年來,紅旗渠幹部學院培訓外地學員25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500餘家機關、院校、企事業單位到紅旗渠掛牌設立紅色教育基地,每年由此帶來遊客960餘萬人次。目前,林州已經打造紅色精神研學等特色精品旅遊線路16條,紅旗渠景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正加速凝聚起以紅色旅遊爲底色、全域旅遊大發展的強勢動能。三是在市直學校開設微型紅旗渠精神展覽館,構建紅旗渠校本課程、活動課程和特色課程,以“月月有主題,週週有活動”爲原則,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培養出數十支紅旗渠志願服務講解隊。四是開設“最美奮鬥者”專欄,在全媒體高頻率宣傳紅旗渠勞模、紅旗渠修渠人、紅旗渠重點工程等基礎上,關注平民英雄,挖掘凡人善舉,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五是加快推進紅旗渠指揮部舊址保護和紅旗渠精神傳承基地、桃園渡槽公園、紅旗渠紀念館公園改造以及青年洞景區提升等項目,以項目建設追溯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如今,紅旗渠水滋潤的綠水青山成了富民強市的“金山銀山”。一個偏遠的山區縣一無區位優勢、二無資源優勢,經濟卻爲何位列河南省前十位?這源於黨的領導,源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源於一切爲了人民的執政理念創造的紅旗渠偉業。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成爲脫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座標、精神底蘊,成爲激勵林州人民勇當排頭兵、共圓中國夢的永恆動力。(安陽日報記者 劉劍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