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

在國際貿易不平等環境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終於出爐了。

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其中規定:國家出口管制部門及有關部門可以禁止管制物項的出口,並且將於12月1日生效。

對此,國際稀土市場上有觀點認爲,基於全球市場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過高,中國對這種戰略資源的出口管制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面對外界的擔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王宏禹教授在10月21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這部管制法參考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系統性地對部分關乎國家利益的物資和技術進行管控,本質上是一種戰略佈局和法制建設,其目的並不是完全禁止出口。”

從創匯手段到專注可持續開採

被稱作“工業黃金”的稀土元素是鈧、釔以及鑭系元素等17種化學元素的總稱,它們在化工、電子和軍事領域一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甚至有人如此比喻:如果人類沒有發現稀土,人類就造不出火箭和智能手機。

而最早發現並開採稀土的國家是美國,位於美國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場一度是全球稀土的重要產地。但中國在20世紀五十年代也發現了大量稀土資源。憑藉着儲量大、勞動力成本低、寬鬆的環保政策和補貼優勢,中國稀土行業迅速發展,在全球稀土產量中的佔比從1990年的27%最高上升到過2012年的97%。

中國長期佔據全球稀土產量的6成以上,而且部分應用在高精尖領域的重稀土(以鏑、鋱爲代表)僅分佈在中國南方和部分東南亞國家。

時代財經查詢中國自然資源部和稀土行業協會的數據瞭解到,2019年全球稀土開採總量超過21萬噸,中國開採總量爲13.2萬噸,佔比超過60%,其中自用7.9萬噸,出口5.3萬噸。第二名美國開採2.6萬噸,佔比約爲12.38%,第三、四名分別是緬甸和澳大利亞。

與此同時,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再加工技術也在全球領先。據彭博社報道,目前中國在稀土領域的研究專利佔全世界的30%。

位於美國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場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場。(圖源:洛杉磯時報)

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2012年發佈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10月21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幾十年前,出口稀土還是中國爲數不多的創匯手段,但今天中國已經不再需要依靠大量出口稀土來創匯。中國的稀土行業更加專注在可持續開採和控制產能過剩上。”

低利潤困境

綜合多種因素考慮,中國早在2003年就已開始對稀土實行配額制,並整合規範國內的稀土行業。但長期以來的一種觀點是,儘管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上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但稀土沒能像石油對於中東那樣,也給中國帶來巨大財富。

對此,王宏禹指出,認爲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中居於主導地位的觀點過於片面。“稀土本身是一種戰略物資,但是稀土貿易體系卻是國際商品貿易體系的一部分。中國是這個貿易體系的主要供給者,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是這一貿易體系的主要需求者,供需雙方共同構建的稀土貿易體系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種國際公共產品。”

也正因此,歷史上稀土出口“透支”已導致中國稀土陷入了低利潤的困境,而出口限制也間接導致了國內稀土企業間存在惡性競爭,非法開採屢禁不止。

就在今年10月12日,有媒體曝出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山——內蒙古白雲鄂博礦的稀土被當成鐵礦挖了60年。直接運營該礦的包鋼集團在2019年淨利潤同比減少近80%,而其所屬的北方稀土集團的銷售毛利率也從2011年最高72.8%下降到2019年的10%左右。(相關報道:“世界最大稀土礦”白雲鄂博被當鐵礦挖了60年?專家:尾礦封存不等於白白浪費)

內蒙古的白雲鄂博礦。(圖源:路透社)

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自然資源部聯合下發的文件顯示,2020年度全國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爲14萬噸和13.5萬噸。而且僅有中鋁集團、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集團、廣東稀土集團和中國南方稀土集團這六家稀土企業可以開採。除此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無指標和超指標生產。

“稀土價格的降低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王宏禹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對稀土企業的產量進行了近10年管控,這是出於將稀土視爲戰略物資的考慮。但企業會把稀土作爲一種爭奪國際市場的工具,導致不同的稀土富集區出現惡性競爭。“所以會出現國家管控越嚴格,企業越是爲了逐利而爭奪市場,導致稀土的價格也變得越來越低。”

在王宏禹看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導致稀土價格降低,那就是中國以前沒有進行戰略管控,導致稀土大量外流,進口國很容易囤積到大量稀土作爲戰略儲備,並逐漸影響國際稀土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稀土的出口管控十分重要,但涉及到出口也就難以避開貿易摩擦。

中國曾在2009年暫停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隨後在美國、日本和許多歐洲國家的聯合抗議下,世貿組織(WTO)最終裁決中國應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對此,白明指出,“儘管歐、美、日的要求並不合理,但當時中國還是尊重了WTO的裁決。而中國在此後對內銷的稀土實行了配額制後,中國的出口管控也就更加合情合理了,也符合WTO的環境保護規則。”

此外,對於中國未來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否可能招致歐美等國家再次上訴至WTO,王宏禹指出,“現在的世貿組織處於停擺狀態,在這種局面沒有得到改善或其他替代機制尚未出現之前,向世貿組織起訴這一做法並不會帶來相關收益。“

美日正在尋找替代渠道

事實上,即便中國限制稀土的出口,對國際社會和產業鏈下游的影響也可能比較有限。

王宏禹表示,在過去,其他國家即使有稀土資源也會因爲中國出口的便宜稀土佔領市場而失去開採的動力,導致這些國家片面地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而中國一旦禁止出口稀土,這些國家爲了維持高精尖產業的發展,就會被迫發掘本國或者其他可替代的稀土供應渠道,但它們對於中國稀土產業鏈和稀土資源的依賴不會擺脫的太快,在未來的十年內,中國仍然是這個體系的重要供應者

稀土元素。(圖源:路透社)

面對中國未來可能收緊的稀土出口,最着急的或許是美國和日本。

據中國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出口稀土2003.3噸,較去年同期的出口量(3570噸)大跌了約43.8%。

美國和日本作爲兩個科技強國,長期以來一直高度依賴中國稀土。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19年數據顯示,美國約80%的稀土進口自中國。日本經濟產業省2019年數據亦顯示,日本約58%的稀土進口自中國。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9月30日簽署了一項行政令,宣佈美國的採礦業進入緊急狀態,並動用《國防生產法》推動美國的稀土行業復甦。

與此同時,儘管日本曾於2012年在其專屬經濟區南鳥島附近的海域發現了儲量巨大的稀土礦牀,但朝日新聞在近期的報道中指出,該礦牀的開採仍然面臨着難以突破的技術難題。

除此之外,美國和日本近期已開始尋求與蒙古、澳大利亞等稀土資源國的合作。

王宏禹還指出,在今年經歷了新冠疫情後,全球各國都在戰略取向和經濟取向之間權衡,許多國家出於國家安全考量都希望降低產業鏈上對別國的依賴,這其中或許也包括稀土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