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猞猁都是被低估的對象,在不少網絡文學作品當中,猞猁的生存境況被描繪得很慘,常常要依靠爬樹和裝死來躲避灰狼的捕殺,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猞猁,尤其是猞猁屬裏體型最大的歐亞猞猁,是非常兇猛的存在。

其實力堪稱中小型貓科動物的“戰力天花板”,它的體重在18-30千克左右,受限於體型,不能像虎豹一樣捕食大型獵物,但狩獵一些中小型鹿類、野豬,是沒太大問題的。

歐亞猞猁

狼在北半球的分佈範圍很廣,橫跨了歐亞大陸及北美,但並非所有的狼都如北美地區的灰狼般強壯和高大,尤其是歐亞地區的一些森林狼,由於獵物水平較低、競爭因素等,其體型甚至都不如猞猁大,所以這類狼對成年猞猁是造成不了太大影響的。

在白俄羅斯中西部的納利波基森林及北部的帕齊爾森林,就同時生活着歐洲狼和歐亞猞猁,經白俄羅斯科學院專家們的研究發現,事實恰恰與網絡文學相反,狼羣不僅沒能壓制住猞猁,甚至反被猞猁壓制,尤其是狼幼崽,被猞猁大肆捕殺

歐洲狼

雄性猞猁的擔當

成年的雄性大猞猁,是猞猁一族中體型最大、戰力最強的,同時它也是“屠狼”的主力軍,在1997-2017年間,研究人員就記錄下5只成年狼,11只幼年狼被猞猁殺死。

很多人不解,即便是歐洲狼體型較小,但總歸不會小到哪裏去,且狼是羣居動物,難道還對付不了獨居的猞猁嗎?事實上狼之所以能夠在北半球分佈這麼廣泛,與它們的適應能力脫不了關係。

雖然狼是羣居動物,但它的生活模式較爲靈活,既能呈大型羣居,也能呈以家庭爲單位的小型羣居,還能獨居。

狼與猞猁對峙

生活在納利波基和帕齊爾森林裏的狼,受限於當地的獵物水平,它無法像北美地區的灰狼般呈大型羣居,更多的是以家庭爲單位的小型羣居狀態,兩隻夫妻狼帶着幾隻幼崽的組成形式在這片森林裏面很常見。

而到了4-9月份,即納利波基森林的溫暖季,這個時候林中的小型獵物數量丰度較高,狼則多以獨居的形式生活,在此階段,獨狼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羣居狼的數量

單獨行動的狼

溫暖季同時也是猞猁哺育幼崽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成年雄性猞猁就顯示出了它的擔當。傳統觀念裏面認爲,獨居的貓科動物,一旦雌獸受孕,雄獸基本上就離開了,之後也不會參與整個育幼過程。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拿納利波基森林裏的歐亞猞猁來說,雄猞猁在母猞猁發情期之前就已經與其生活在一起了,母猞猁生產之後,雄猞猁也會偶爾照顧一下它們“母子”,其行爲包括但不限於投餵食物。

森林裏的雌雄猞猁

當然對於“已爲人父”的雄性猞猁來說,它在整個育幼過程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爲幼崽提供保護,雄猞猁通過圈領地來防止其他雄性猞猁的入侵,通過捕殺生境內的狼來消除幼崽的潛在威脅。

前面說過,溫暖季的獨狼數量較多,而在這個階段內,雄性猞猁就會有意無意地積極捕殺它們,研究表明,在這個季節猞猁攻擊狼的現象會更常見,通常來說狼幼崽、懷孕的母狼、受傷年老的獨狼、體型較小的成年狼,都會成爲猞猁的獵殺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成年雄性大猞猁,也不會主動去招惹狼羣。

被猞猁殺死的亞成年狼

狼幼崽的低成活率

成年猞猁,尤其是雄性猞猁,會定期故意殺死一些懷孕的母狼、狼幼崽來抑制生境內狼羣的發展。由於白俄羅斯科學院在納利波基森林的科考研究,所以自1999年之後,這裏的狼種羣就受到了徹底的監測的監測,2015年之前,這裏的狼幼崽存活率都比較高,平均爲52%,而2015-2017年,狼幼崽的存活率就變得很低了。

而這個階段,也是猞猁數量大量增加的階段:

2013-2014年,森林裏只有22只猞猁;2015-2016年,猞猁數量上漲到40多隻;2017-2018年,林中的猞猁數量已經達到85只了。

一窩狼幼崽

研究表明,猞猁的干預的確對狼種羣的發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在一些猞猁密度較高的區域裏面,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63%乃至96%,而猞猁卻不受影響,即便是在有狼羣存在的前提下,其幼崽的存活率也高達80%左右。

爲何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

猞猁能捕殺狼幼崽,甚至是能捕殺小型的成年狼都不奇怪,但它能如此大規模的捕殺狼幼崽,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按理說以狼羣的組織結構來看,守護幼崽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狼羣裏面的頭狼、次狼、亞成年狼均能爲幼崽提供保護,理論上猞猁沒有可乘之機,可現實卻非我們想象得那樣,必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經科學家們研究之後發現,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歐洲狼的育幼機制大多數關於狼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圈養狼、北美灰狼爲主要研究對象的,但歐洲森林地區的野生狼,其在行爲和生態上都與這兩類狼有着明顯的不同。

在我們的認知中,狼幼崽出生之後由狼羣(主要是狼父母)照顧,一個月大之前幾乎都在洞穴裏面度過,2-3歲時便能達到性成熟,但是在狼幼崽30-100天大的這個階段,外界卻鮮爲人知,而這個階段,也正是狼幼崽被猞猁殺死的高發期

狼羣

科學家們在納利波基森林及帕齊爾森林裏放置了近70個相機陷阱,用以研究歐洲狼的育幼機制,發現早期狼幼崽主要依賴母乳,但20-25天大時就已經能夠開始喫一些固體食物了,這個固體食物主要靠狼父母吞進胃裏,回來再通過嘔吐出來所得,而到了40天大時,母乳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隨着幼崽不斷長大,它們也變得更加活躍和好動,科學家們就曾觀察到一個月大的狼幼崽趁父母外出覓食時獨自行走了500米;同時,狼父母也會越來越頻繁地離開幼崽,離開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而這,就給猞猁一個趁虛而入的機會。

單獨行動的狼幼崽

“不上心”的狼父母在幼崽斷奶之後,狼會更加頻繁地更換住所,這與它們的習性有關,狼羣多是以追逐的方式狩獵,所以它們往往跟隨獵物或者獸羣,即獸羣去哪,狼羣就去哪。

在狼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它們通常會將幼崽留在特定的地方,然後再回來找它們。而隨着幼崽不斷長大,它的探索欲也在逐漸增強,70-90天大的狼幼崽,便能獨自行走約2公里左右,由2-5只幼崽組成的無父母隊伍也很常見。

這種“散養”的育幼方式,勢必會讓狼幼崽有更大的概率單獨被猞猁遇見,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狼幼崽逃生的機會幾乎爲零。

事實上狼父母也的確“不太上心”,在科學家的觀察中,母狼找到食物後返回尋找幼崽,只投餵了在附近出現的幼崽,即便是這些幼崽肚子已經喫得鼓鼓的了,那些走得更遠的狼幼崽也沒有被投餵,顯然母狼沒有積極用心地去尋找自己的幼崽。

歐洲狼一家

當然狼父母爲了保證幼崽的安全,也會做一些事情的,比如會試圖消滅掉生境內所有的赤狐、貉、狗獾等動物,以防它們給幼崽帶來危害;母狼也會喫掉幼崽的糞便,以消除它們的氣味;也會盡量地遠離棕熊、野牛羣的生活區域;不過狼父母最高的一招則當屬建造了多個巢穴,能給幼崽很好地庇護。

(關注我,瞭解野生動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