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朝鮮戰爭,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戰勝了老牌強國美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而美國卻受到了朝鮮戰爭的拖累,放緩了戰後發展的步伐。同時,美國也意識到了自己實力上的不足,以他當前的實力是很難打贏一場局部戰爭的,從而把發展軍事實力的重點轉移到了發展核武器和空軍打擊力量。戰後,美國對軍費的投入開始激增,朝鮮戰爭以前大概只有一百五十億美元左右,戰後迅速增長到四百億美元以上。

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戰後軍備競賽,反而給了臺灣和日本一個難得的機會,爲他們的經濟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條件。而這個時候的日本卻成了朝鮮戰爭後最大的受益者。

其實,蘇聯在朝鮮戰爭中,也可以說是受益者

在朝鮮戰爭中,蘇聯雖然投入了一些經費,但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牽制了美國的力量,使他自己處於一種比較安全的環境。

臺灣對於美國陷入朝鮮戰爭,應該是比較高興的

在朝鮮戰爭以前,杜魯門政府甚至計劃拋棄蔣介石,重新扶持新的代理人。朝鮮戰爭以後,美國對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從“棄蔣”改爲了“援蔣”。戰後臺灣得到了美國大量的軍事和經濟上的援助,使得這個時候的臺灣逐漸站穩了腳跟,也爲後來臺灣經濟的最終騰飛奠定了基礎。所以說,臺灣也是朝鮮戰爭的受益者之一。

要說朝鮮戰爭最大的受益者,那應該就是之前戰敗了的日本

朝鮮戰爭期間,日本一直都是美國主要的後方補給基地,大量的物資需要在日本採購,這使得日本的經濟迅速開始繁榮。

到了1951年的時候,日本經濟甚至達到了此前從未達到的歷史最高。另一方面,在戰爭期間,美國爲了他這個後方基地的安全,甚至同意了日本組建“自衛隊”,這也爲日後的美日軍事同盟奠定了基礎。

二戰期間,日本的工業體系,基本上被美國毀滅殆盡,兩顆原子彈的爆炸也摧毀了日本的兩座城市,戰後的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日本抓到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作爲臨近朝鮮的美國後方基地,這個時候美國大量的戰爭“特需”救活了日本的經濟。

這個時候的美國“特需”對日本來說有多重要,我們看一份日本的官方統計就很明瞭了。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一直到1955年,日本得到的美國“特需”總計達到了35億美元,當時這些“特需”佔到了日本全部出口的65%左右,原本瀕臨崩潰的日本經濟又活了過來。

而這一時期,美國除了這些“特需”訂單,還有大量的設備維修任務也都交給了日本,可惜說正是這些維修任務就挽救了日本的汽車工業。僅僅是在1950的一個月,日本的汽車企業就修理和製造了六千多輛軍用卡車,到了1980年,日本的汽車工業甚至超過了美國,變成了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朝鮮戰爭期間美國還需要大量的勞務,這一任務也交給了日本。比如設在福岡縣蘆屋町的美國空軍基地,在日本大量勞務人員的協助下,就爲美軍空運了三百萬的兵員、三十萬的傷病員和七十萬噸的物資。在仁川登陸的時候,美軍有四十七艘坦克登陸艦,其中就有三十多艘就是由日本人駕駛的。

所以說,日本經濟的戰後復甦,就是建立在朝鮮戰爭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朝鮮戰爭的局勢發展也深深影響着當時的日本經濟。到1953年,斯大林病重的消息出來以後,日本的股票市場就發生了暴跌。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美軍停止了對日本的“特需”訂單,雖然有些依賴這些訂單的企業頓時陷入了困境,但是整個日本的經濟已經度過了戰爭最艱難的時刻,也迎來了日後經濟高速發展的契機。所以說日本纔是朝鮮戰爭最大的受益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