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似白色森林,蔚为壮观;光伏发电板像蓝色海洋,熠熠生辉。“十三五”期间,玉门市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统筹推进调峰电源、输出电网、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经济增长“助推器”。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安成玲:“玉门首航节能光热反射镜制造项目是玉门市今年签约落地的重点项目,项目从7月份进厂施工以来也是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目前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厂房的浇筑工作。”

玉门首航节能光热反射镜制造项目是玉门首航光热装备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420米长,48米宽的2跨标准化厂房一座,配备年产1050万平方米平面反射镜和年产450万平方米的高精热弯反射镜生产线各一条。项目建成后,年可满足700MW塔式和300MW样式光热电站建设所需。目前项目地面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

玉门首航节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炜烽:“我们预计在11月底整个项目具备设备进厂条件,设备大概在元旦前后就进行安装调试,力争在2021年农历春节之前形成产能。达产的情况下, 预计年销售收入10.8亿元,带动大约250人就业。”

新建项目快马加鞭赶进度抓建设,投产项目也在加足马力扩产能蓄后劲。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安成玲:“在玉门市经济开发区,各大装备制造企业也是在逐步的扩大产能,加足了马力满负荷生产。我现在在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的建设现场,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工人们一边在加紧的安装设备,在另一边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已经投入了试生产。”

玉门市艾朗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雷安全:“现在我们二期投入一共是五条线,72米的生产线三条,68.6米的生产线两条,所有的生产线基本在十月中旬,五条线人员全部到位,正式投入生产。”

玉门市艾朗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新兴科技企业,也是玉门市新能源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企业自2015年落地投产以来,订单稳定,公司每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左右。今年,随着风电产业回暖,公司的叶片生产也是供不应求,二期项目也就应运而生。

玉门市艾朗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叶文忠:“二期正常六条线全部具备生产能力之后,我们明年一年的产量要达到300套到350套,产值差不多是6亿元到7亿元左右,销售达到7.8亿元左右,一期加二期我们力争产值达到12亿元,争取完成13亿元,一期二期加起来差不多需要劳动力1400人左右。”

日前,二期项目的第一片叶片已经顺利下线,标志着玉门市艾朗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的生产全部进入正轨。

“十三五”期间,玉门市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风、光、水、火、生物质能等多能并举、互补开发的多元产业体系。止2019年底,全市各类电力装机累计达到360.5万千瓦,全市风光电企业累计发电量达297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建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37家,年可生产风机叶片500套、塔筒900套、光伏支架加工500兆瓦、光热定日镜7.2万套,2019年,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完成总产值18.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93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6.8%和25.2%。

现如今,林立的白色风电“森林”在千里戈壁拔地而起,浩瀚的蓝色光电“海洋”在茫茫大漠耀眼璀璨,完备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工厂”在悠悠丝路激情运转……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成玉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助推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