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江湖中真正的武林盟主,應該是浙江書生金庸,因爲他的瑰麗想象,纔有了一衆大俠的叱吒風雲。而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所有的高手幾乎都對應着一座名山,比如張三丰的武當山、令狐沖的恆山、達摩祖師的嵩山、滅絕師太的峨眉山,高手過招要去華山論劍……可見,自古名山出大俠,一來大概是因爲山高人遠的適合收心練武,二來則是高手們看破浮名漂泊半生後求個退隱江湖享清淨。

在浙江麗水的遂昌縣,有一座九龍山,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氣不大,知道的人不多,特產是野人,以及野熊……

就在這座頗具神祕色彩的大山裏,有一個遠離城鎮的小村子——茶園村,它的特產除了名字裏的“茶”,就是武術。

茶園村就位於遂昌縣級公路盡頭的半山腰處,進村時要經過一座寨門,頗有舊時土匪窩的氣派。村子背山而立,左旗(山)右槍(山),前方一塊平臺,人稱點將臺,旁邊還有一片由數百棵古樹圍合而成的林子,林子中央是空地,這裏是茶園村民習武的地方。

你沒看錯,這是一個真正的武術村,連環境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

茶園村人世代習武,無論男女。在這裏開展新生活運動期間,我們跟村民認真地聊過,他們告訴我們,根據族譜記載,他們是羅士信的後人。羅士信也就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的原型,赫赫有名的回馬槍就是他的絕招。

英雄的後代傳承了祖先的一身本領,從小練武,是刻在骨子裏的基因。

另一種說法是:200多年前,茶園村先人從福建遷居至此,爲了防範土匪保護財產安全,就從福建請來武師看家護院——武師據說出自南少林——然後,村民們就自己學會了,於是就有了“茶園拳棍”。

“茶園拳棍”共有六套,包括“開四門”、“父子同拳”、“五虎下山”、“七步連槍”、“紅雞垂翅”、“拆棍對打”,多以剛勁威猛爲主,其中練步是“茶園拳棍”的基礎,簡單易學,但難以達到精湛的程度。

在招式上,“茶園拳棍”動作各異多變,但都步穩勢烈、發力短猛、防守嚴謹,並具有形威、力猛、步實、手狠的風格,招招致力於實用主義。

練武,最初是爲了打土匪、防強盜、保家護村,雖然生存環境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今村民們已經不再需要藉助拳腳功夫自我保護,但是茶園武術卻仍然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承:

在這個常駐村民僅48人的茶園村,會武術的多達30餘人,上至80老人,下到3歲娃娃,隨時都能來幾招亮瞎你好奇的雙眼。

茶園武術雖然已經傳承了近三百年,但一直處於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狀態,直到2007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才撩開其神祕面紗。2009年,茶園傳統武術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兩年,更是聲名鵲起,吸引衆多遊客前來一探究竟,還有來自意大利、美國等海外武術愛好者慕名前來切磋交流。

得益於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勤練武術的傳統,茶園村民大多高壽,70幾歲翻山越嶺步履輕盈,80歲年輕人可以扛着百斤毛竹輕鬆走上幾公里,90歲老者還能種地生活全部自理……

上圖是老鼠皇帝和壽叔,兩個加起來已經140的哥倆還能訓牛,就問你服不服?

加起來180歲的愛情。夫婦倆至今自己做飯獨立生活,就問你服不服氣?

60歲花甲?在茶園村是不存在的,60幾歲都是年輕人!

果然是好山好水出好漢,高手在民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