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男籃終究還是離開了CBA的舞臺。

事實上,這個消息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意外。早在10月13日,距離CBA新賽季正式開啓只有4天時間,浙江諸暨進行採訪的前方記者透露,CBA公司原本爲八一男籃預定的酒店,已經住進了轉播團隊的工作人員。

此外,當CBA正式比賽打響,八一第一輪比賽對手北京隊如約來到比賽場地,在比賽開始15分鐘後,八一男籃依舊沒有現身。根據比賽規定,八一男籃直接0-20被判負。

此時所有人都明白,八一的離開已成定局,只待官方的一個說法。如何轉身告別,反而成了最大的懸念。

於是,北京時間10月20日中國籃協官方宣佈,八一男女籃今後不再參加CBA聯賽和WCBA聯賽。

“中國籃球協會10月19日收到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的來函。來函表示,八一男女籃今後不再參加CBA和WCBA聯賽。中國籃球協會已要求相關聯賽管理機構依規妥善處理後續事宜。”

細心的球迷很容易發現,這一次,當中國籃協正式宣佈八一男籃不再參加CBA聯賽,官方公告的“抬頭”寫的是:中國籃球協會致敬八一男女籃。

致敬二字,抹去了轉身離去時眼角的淚水,沖淡了近年八一賽場上的不順,着重提起的,是八一的輝煌和對中國籃球卓著的貢獻。

八一男籃在近幾年有多慘淡,當初的他們就有多輝煌。在CBA不算漫長的25個賽季裏,只有6支球隊問鼎過CBA總冠軍,其中只有三支球隊可以被稱得上“王朝球隊”,分別是八一、廣東和北京。

其中,八一是第一個CBA聯賽中第一個王朝。他們在中國職業聯賽起步階段,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六連冠”。

如果你體會過上賽季廣東隊常規賽及季後賽的31連勝紀錄,就能明白什麼叫做統治力。但事實上,八一在六冠王巔峯時期,他們的統治力甚至比上個賽季的廣東隊更勝一籌。

尚顯洪荒的1995-1996賽季,那是CBA剛剛起步的階段,那個賽季八一全季不敗。而那些年八一不只是年年冠軍,而且幾乎都是碾壓,總決賽的比賽中他們從沒輸過,拿冠軍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當時任何一支球隊擊敗八一,都足以讓球迷談上一兩個賽季。

曾經統治聯盟的輝煌就足以讓所有人致敬嗎?結果並非如此。中國籃協致敬的,是八一男籃那一代人對於中國籃球的貢獻。

談及中國籃球的輝煌,很多人會想起姚明在五棵松對陣美國投進三分球的2008年,那代人被不少球迷稱之爲中國籃球的“黃金一代”。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聯,是中國籃球難以逾越的三座大山。

奧運八強,也追平了中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的最好成績。而追平的這一“最好成績”,正是參加了1994年中國多倫多男籃世錦賽和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男籃創造的。

那批隊員中,劉玉棟、張勁松、李楠組成的鋒線羣,都來自八一。後衛線上的阿的江和初出茅廬的王治郅,同樣來自八一。

當時籃球圈流傳着一句話:“只要能夠打上八一隊的主力,基本就可以進入國家隊了。”在上個世紀之交中國籃球輩出的時代,這樣評價的含金量很足。

同樣,中國籃協致敬的,還有八一男籃給CBA留下的奮鬥精神。

2006-07賽季,33歲即將退役的張勁松,在季後賽對陣浙江萬馬時,右胯邊緣撕裂性骨折,當時醫生給出“恢復至少兩個月”的診斷結果,但張勁松則說:“只要我還能跑,我就要上場,死拼對手。”

最終,張勁松在半決賽火線復出,最終拿下八一歷史上最後一個總冠軍獎盃。

同樣的故事還有劉玉棟,2003年奪冠後,劉玉棟從膝蓋裏取出了10塊碎骨。可以說,他幾乎是憑藉着一條腿打球,但依然能在聯賽中大殺四方。阿的江說:“10塊黃豆大小的碎骨頭在他膝蓋裏磨着,普通人連走路都困難,我一直以爲只有兩三塊,真的不可思議。”

李楠剛剛出道之時,打的是四號位的內線。彼時他甚至連罰球都不太穩定,更別提三分球了。但因爲傷病和球隊的需要,他開始練習外線遠投,最終成爲了聲名遠播的“小李飛刀”。

這些江湖故事,就如同王仕鵬那句“要幹就幹第一外援”一樣,組成了整個中國籃球堅韌、不屈和團隊的精神內核。其中八一隊的軍人氣質,很大程度影響了中國籃球的風格。

而他們離開CBA舞臺,只是整個歷史潮流進程下的滄海一粟。職業聯賽市場化,軍隊體制改革,最終促成了這一結果。事實上,這一進程下揮手告別的並非只有八一男籃。

本賽季,包括八一女籃、八一男排和八一女排在內的多支球隊都沒有出現在各自的職業聯賽裏。而這些球隊中,八一女籃甚至仍然擁有統治級的實力。只是相比而言,男籃的影響力更大而已。

王朝落幕多少有些清冷寂靜的意思,但對於球迷來說除了懷念也別無他法,或許只能像韓碩今夏寫下那六個字一樣送別他們:

“感恩、感激、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