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一直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議題。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影響較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冰川融化。

普遍觀點認爲,冰川融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放任不管海水甚至可能會淹沒大部分沿海城市。據早期研究數據顯示,1994年至2017年間,世界上的冰川,尤其是高山地區的冰川,減少了約6.5萬億噸。

《nature》雜誌曾發佈報告顯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研究人員根據對西南格陵蘭的地質觀測結果,創建了從過去1.2萬年一直到公元2100年的高分辨率模擬。模擬顯示,格陵蘭冰蓋在21世紀的質量損失率將突破過去1.2萬年來的最高水平。

法新社巴黎在一篇題爲《氣候變化導致冰川湖數量急劇增加》的報道中也表示,基於衛星數據的新研究稱,30年來,全球範圍內由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數量猛增了50%。

爲了阻止冰川融化,除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外,科學家們也開始從冰川本身入手。

今年8月5日,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利用給冰川“蓋被子”的手段,在海拔約5000米的冰川消融區建立了500平方米的試驗區。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因此試驗效果顯著。

爲了進一步定量冰川“蓋被子”試驗的效果,本次科考還採用了冰川3D激光掃描雷達對冰川進行了詳細的測量,爲後續冰川消融減緩試驗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撐。

據瞭解,給冰川當“被子”的土工布成本很低,500平方米的成本在千元左右。 減緩消融的原理也十分簡單,減少太陽直射等熱輻射,同時阻斷或者儘量減緩“被子”內外溫度的交換,裏面的冷氣無法出去,外面的空氣無法進來,起一個保溫隔熱的作用。

初步看來,這次“蓋被子”實驗對減緩冰川消融是有效的,如果後期能夠進一步驗證推廣,對減緩海平面上升速度,減輕沿海城市壓力以及其他由於冰川消融而引起的環境問題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科學探索、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