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裏都是土路,坑坑窪窪十分難走,賣豆腐的都不敢進村,生怕把豆腐顛壞了。沒想到三十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張書記來了就全部解決了!”山東省臨邑縣林子鎮小龐村村民說。

54歲的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監察專員、海洋處處長張雲震,作爲小龐村的省派村支書,用兩年多的時間,讓省定貧困村小龐村改變了模樣,獲得“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鄉村”“省級衛生村”“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等榮譽稱號。

舊村變樂園

小龐村位於山東省臨邑縣城北偏東方向約15公里外,人口共有300餘人,730多畝鹽鹼地,以種植小麥、玉米爲主,村裏的青壯年一般在外打工。

2018年2月8日,張雲震第一次來到小龐村。村莊不大,但土堆、糞堆、柴堆到處都是。放眼望去,地上一片一片裸露着白鹼。村路泥濘難行,村裏牆倒垣傾,小龐村確如別人所說,“灰頭土臉”。

2月22日,張雲震正式上任,並給老黨員和貧困戶拜年。在村東北角,一位老大爺攔住張雲震:“你是扶貧幹部,路都這樣了,怎麼還不修?”

修路是村民所急所需所盼。

爲徹底改變村裏出行難和髒亂差的局面,張雲震多方爭取資金,新修道路3公里,形成了“三縱四橫”的村內交通路網,小街小巷路面硬化4000多平米,真正實現了“戶戶通”。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對農村有感情,想給村民辦點事。而且人是講感情的,你真心對他,村民能感覺到。只要心裏認可你了,什麼事情都很好辦。”張雲震說。

張雲震不但對村民有真心真情,而且對工作下真力真功。爲了讓村裏“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他精心挑選美觀大方、維護方便的綠植,在街道兩旁進行綠化,還把全村房屋進行了統一粉刷,彩繪牆體500多平;爲防雨後“看海”,滂沱大雨中,他走街串巷查看積水點,確定下水管鋪設位置;爲解決澆地難,他爭取資金疏通北辰北溝,引水到田間地頭;爲讓羣衆記得住鄉愁、看得見希望、握得住幸福,他爭取資金,先後建設了佔地360平方米的鄉村記憶館和600餘平米的幸福院。如今的小龐村已是“路環村,景相連,千樹列陣盈眼前;記憶館,幸福院,昔日舊村變樂園”。

“以前出門都不好意思說是小龐村人,現在我以是小龐村人而驕傲。”村民王兆勝說。

村風民風變了樣

村裏居住條件變好了,張雲震開始着手補小龐村的“精神鈣”。但人心渙散、幹羣關係緊張,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擺在張雲震面前的難題一個接一個。

2017年小龐村村“兩委”換屆選舉沒能選出合格的當家人。村裏矛盾深,即便村“兩委”班子健全,往往各自爲政、相互拆臺,以至於村民“不信村幹部說的話、不幹村裏安排的活、不參與村裏的事”。

“張書記來了以後,定期組織開會,黨員羣衆參加的積極性很高,會上討論的熱火朝天,就是因爲我們在這裏說的話有人重視了。”老黨員王明祿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張雲震把加強班子建設作爲首要任務,他以“黨員活動日”爲載體,抓班子、帶隊伍、建制度、育骨幹,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同時,他充分徵求羣衆意見,積極發現、培養後備幹部,從2018年2月份以來,已經有7名村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1人發展爲預備黨員,2人納入後備幹部人選。

他還組織村民開展了“星級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特色美食評選”等活動,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制定小龐村義工倡議書,爲每家每戶訂做特色門牌號......細微之處顯力量,漸漸地,小龐村的村民心更近了,村風更純正了。

產業發展打通致富路

小龐村共有貧困戶6戶,均無致富能力和致富技能。張雲震組織“村兩委”幹部多次研究商議,制定舉措,建章立制,責任到人,幹部和黨員一對一幫扶貧困戶;他帶頭結對幫扶因腦溢血後遺症喪失勞動力的王慶剛,每年資助其10歲的女兒3000元學費,直至大學畢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爲幫助小龐村脫貧摘帽,張雲震還確定了引進項目帶動輻射全體村民的發展思路。

第一個項目是投資87.5萬元引進潤盛園林,新建佔地100餘畝的苗木基地。昔日,百畝鹽鹼地,“草盛豆苗稀”。如今,苗木基地裏,綠樹搖曳。西側的海棠、國槐等蒼翠茂盛,東側大棚裏的月季千姿百態。今年以來,基地銷售了10萬多株月季,大棚裏的“庫存”幾乎被清空。

“引進產業,不能拍腦袋決定。有人說,先引進產業試試,不成功算交學費。小龐村沒底子,交不起學費。”張雲震堅守的標準是,引進的產業必須無污染、無噪音,且能解決就業問題。

第二個項目是建設了520平方的鋼結構扶貧車間,引進臨邑浩強電子有限公司進行電子元器件加工。該車間現在有5條生產線,員工70多人。

2019年10月,又投資160萬建成佔地35畝的農業科技園,5個高標準大棚種植西紅柿。第一季西紅柿今年2月上市,產量20多萬斤,產值80多萬元。

目前,三個項目並駕齊驅,吸納本村及周邊村民100餘人在家門口就業,真正實現了集體增收、村民致富。2019年,小龐村年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走在了全縣前列。

如今,走進張雲震的辦公室,牆上掛着的一面錦旗上寫着:“盡職責心繫百姓,共興建和諧小龐”。那是小龐村村民龐道文和王懷東自發送的,也代表着小龐村全體村民共同的心聲。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與人民網共同推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