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年前,《史记》记载(项羽)“乃使使徒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州在历史上拥有了自己的姓名。

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氏在此拾嘉谷创水稻,制耒耜耕种,尝百草创医药,农耕文明从这里起源。

封建社会,名满天下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文豪杜甫、韩愈、柳宗元、秦少游、周敦颐等都是郴州的老朋友。

时间拉回近代,郴州一脉相承湖南的红色基因,朱德、陈毅在这里发动湘南起义。

9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相关片区。

方案提出,湖南自贸区要打造“一产业 一园区 一走廊”。

“一产业”是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园区”是指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一走廊”是指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在这条贯穿湖南南北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地处湘南、毗邻广东的郴州片区,将重点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则不言自明。

自此,“郴州”从一个外地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发音的城市开始名声大噪,成为万人瞩目的自贸片区之一。但其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自贸片区为什么落子郴州?

农夫机电轻型履带拖拉机生产车间

林中之城 | 山水风光这边独好

“郴”,顾名思义谓“林中之城”。

这点郴州与深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深圳是中国先行先试的起航点,也因气候适宜,空气清新,被誉为花园城市。

郴州森林覆盖率达67.7%,是南方重点林区,负氧离子丰富。年平均气温17.4℃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适宜人类居住。

此外,郴州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休闲城市,风景名胜110多处遍布全市。风景秀美的郴州,拥有的美景不可胜数。

如面积达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2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中南休闲水都”、国家5A级旅游区——东江湖

地球同纬度原始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莽山

水温高达98℃、被称为华南温泉之王——汝城温泉

被美国洞穴科考专家称为“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

代表西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采矿文化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有“丹霞奇境,寿山佛地”美誉、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誉为“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

有“湘南翠屏”之称的王仙岭生态公园及“天然氧吧”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郴州综保区鸟瞰图

区位优势 | 中部对接湾区大门

北瞻衡岳,南峙五岭,东界江西,西连永州是郴州的区位优势。众所周知,郴州是湖南省的“南大门”,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郴州地处湖南省关隘位置,交通优势也为郴州自贸区建设提供现实依据。郴州境内铁路纵横,公路发达。京广线、京珠高速等交通枢纽在此交汇。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岳临高速公路,平汝高速公路,京深高速铁路,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交通优势进一步拉近了郴州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现今从郴州出发,无论前往长三角还是珠三角重点城市,都能做到朝发午至。便捷的交通动脉对郴州片区发展完备的现代物流业,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意义重大。

郴州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资源禀赋 | 中国有色金属之都

郴州山好水好,也是全球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郴州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打造工业强市提供资源禀赋。

电灯瓦斯的材料钨、原子弹的材料铀235……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稀有有色金属在郴州的储量均世界前列,有些甚至探明储量世界第一。

据悉,截止2017年末,郴州已发现各类矿产11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6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30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11个。钨、铋储量全球分列第一和第二,钼储量全国第一,石墨储量全国第一,锡储量全国第三,锌储量全国第四,其中铋、钼、微晶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

2009年底,郴州开采的矿山有:煤矿292个,铁矿22个,铋矿1个,锰矿1个,铅锌矿78个,钨矿10个,锡矿10个,金矿2个,银矿1个,萤石16个,砷矿2个,石墨矿17个,砂、石、粘土522个。

郴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园

开放发展 | 对外贸易厚积薄发

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是郴州成为自贸片区的核心要义,与此同时,郴州早先具备的产业优势对自贸区建设而言,优势同样不可小觑。

2016年12月6日,郴州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由郴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而来,规划总面积1.06平方公里,2018年8月22日正式封关运行。这也是目前湖南省第五家综合保税区。

据悉,郴州综合保税区在电子信息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为主的保税加工业务,保税仓储、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保税物流业务,以及结合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加快离岸贸易、服务贸易、跨国公司总部等保税服务业务等对外贸易业务上,都具备相当的综合实力。

2019年,郴州综合保税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形势,郴州综合保税区外贸业绩实现逆势上扬。1至8月,完成实现进出口额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69.2%。

园区标志

量身定制 | 优势产业前景广阔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是郴州片区发展的现实依托,也是自贸区建设目标为郴州谋划大未来的出发点。

今年9月出台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支持开展湖南自贸区开展矿石混配业务,完善仓储、分销、加工及配送体系。

这条细则无疑是为郴州量身定制的。郴州有色金属含量丰富,矿物宝石加工工艺上经验丰富。自贸区落子郴州,为郴州资源禀赋谋划了一个国家级大平台,对郴州产业升级与过剩产能输出,具有重大利好。依托有色金属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资源的整合,郴州市未来可重点引导钨、钼、铋、锡、银、铅锌、铜向高端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支持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发展。矿物宝石精加工是郴州特有的优势产业,《总体方案》中支持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细则,对郴州实施“矿物宝石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创响“中国矿物宝石之都”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建立自贸试验区后,对郴州吸引外部优质人才的优势不言自明。郴州作为中部地区的二线城市,吸引优质人才是增加城市发展动能的不二法门,自贸区建成后,可根据人才成长链条布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从而吸引大批一线城市优质人才入驻园区,促进郴州产业升级,为郴州长远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郴州自贸区建成后,区域内部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届时将吸引大批优质外资企业入驻,这在推动郴州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也对郴州加快产业升级,对本土企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郴州台达电子有限公司

国际走廊 | 深化湘粤港澳合作

前文已提到,郴州片区将在湖南自贸区打造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的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

郴州片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定位是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郴州获批自贸区对深度融入大湾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优平台和崭新契机。

郴州获批自贸区后,依托自身有色金属资源禀赋,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对自身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贸区为郴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提供便利,可促进郴州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升级,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创新发展产业基地。

其次,自贸区落地后,使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强化规则对接,放宽市场准入,对郴州对标大湾区建设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自贸区建设过程中,郴州可借助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或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湖南)、省“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平台等为基础,与大湾区各地各部门实行平台联通、数据共享,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此外,自贸区建设可促进郴州要素自由流动,持续深化地区“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规范政商交往,营造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迎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红利,加快郴州产业转型,郴州市市长刘志仁亦表示,为将郴州片区打造成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郴州将:

继续完善区域协同开放机制。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和完善与大湾区对接对话和部门协商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政府层面与粤港澳大湾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有效合作机制,推动湘粤港澳四地市场一体、标准互认、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要素自由流动。

其次,郴州将深化湘粤港澳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大通关协作机制,推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等通关模式改革,提高通关效率。完善通关合作机制,开展货物通关、贸易统计、“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合作,逐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最后,郴州将继续坚守南向发展战略,推进湘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定港澳专业人才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金融、建筑、规划等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认可,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便利执业。

同时建立湘粤港澳创新资源合作机制。对接大湾区创新资源,打造以数据为驱动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承接带。

郴州高新区办公大楼

相信不久的将来,集结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与人文环境优势的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将披荆斩棘,凭借国家平台谋划郴州发展大未来。

(文丨沈雨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