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歐洲航線後,上汽集團汽車"走出去"戰略進入新的階段。

10月20日,隨着搭載近1800輛MG新能源汽車的"上汽安吉鳳凰號"從上海海通碼頭啓航,上汽集團歐洲自營航線正式啓動。

作爲國內汽車出口的排頭兵,上汽集團已連續四年蟬聯海外市場第一,今年1-9月份,上汽實現海外整體銷量22.1萬輛,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自主品牌達14萬輛,在疫情衝擊的大環境下逆勢增漲24.7%。

2020年前8個月,上汽在海外新能源車銷量已超過1萬輛,其中在標準十分嚴苛的歐洲市場,上汽新能源車銷量約8000輛,在所有中國車企中排名第一。

歐洲自主航線開闢後,上汽集團掃除了海外市場不可控的物流障礙,按照規劃,上汽集團至2025年,自主品牌在歐洲市場規模力爭突破"十萬輛級"。

值得一提的是,據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愛民向《財經》記者表示:"2025年歐洲10萬輛市場規模是專指新能源汽車,而不包括傳統車輛。"趙愛民表示,未來三年歐洲會大力推動碳排放減排,但歐洲新能源車起步相對較晚,這爲上汽新能源汽車進入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窗口期,上汽集團有信心在5年內做到10萬輛規模。

確實,在歐洲政策的拉動下,今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爲40.33萬輛,一舉成爲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歐洲新能源車整體銷量有望超過90萬輛,同比增幅將達61%。

毫無疑問,歐洲新能源市場對中國車企來說是"一片藍海"。得益於有系統、有規劃、成建制的出海佈局,上汽集團已經搶得歐洲新能源市場先機,但隨着國內其他車企衝擊歐洲新能源市場以及歐洲本土汽車豪強快速轉型,上汽集團能否保持市場優勢仍是未知之數。

上汽集團出海記

今年以來,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暢銷,在全球疫情籠罩的大環境下格外振奮人心。其中,中國單一品牌出口冠軍MG品牌在歐洲實現銷量近2萬輛,新能源產品佔比近50%。

據趙愛民預計,2020年上汽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大概在2萬輛,5年內,爭取做到10萬輛規模。

出色的市場表現背後自然有其獨到的祕籍。首先則是上汽在與歐洲車企長達數十年的合作中,充分了解了歐洲市場的特點,且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本來就是源於歐洲的百年賽車品牌,而上汽大通MAXUS也是來源於收購英國LDV公司品牌和技術,早在收購之初就有重返歐洲的長遠計劃。

其次則是過硬的產品技術,例如2019年MGEZS成爲EuroNCAP歷史上首款獲得五星安全評價的純電動小型SUV。最後則是上汽集團差異化的變通,這也是很多"出海"車企,不太重視的細節所在。

以在歐洲市場品牌基礎相對薄弱的上汽大通爲例,據上汽大通銷售公司海外事業部總經理楊峻嶺向《財經》記者介紹,爲避開在傳統汽車技術上的劣勢,早在三年前就確定了將電動汽車作爲第一梯隊核心產品的戰略,並不斷加大投入,這種投入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更有極具細節的、大量適應場景的前置性工作。

在渠道上,找到合適的競爭對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上汽大通主要盯的不是歐洲傳統品牌經銷商,也不是日本品牌,而是韓國品牌。

在品牌建設上,上汽大通盯準了政府用車,尤其是郵政系統用車,理由很簡單,郵政用車頻繁,檢驗質量的效果立竿見影,同時"出鏡率"高,是無形的品牌宣傳。

在定價上,上汽大通並非是傳統的根據競爭對手定價,而是重點考慮產品在當地的使用度和需求度,也因此,上汽大通的產品比歐洲本土汽車還要貴幾千歐元。

在差異化推進的過程中,本土化的變通和細節非常重要,沒有一套嚴密的符合當地國情的市場邏輯,賣一輛車容易,賣一款車難。

車企爭相掘金歐洲市場,

上汽集團能否守住優勢?

在出海領域,上汽集團的優勢十分明顯,這種優勢不僅僅體現在今年近38%的出口市場佔比上,還體現在全產業鏈的海外佈局上。

據悉,上汽在海外已經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產品和服務已進入全球60餘個國家和地區,打造超過750個海外營銷服務網點,形成了泰國、英國、印尼、智利、中東等7個"規模級"海外市場。

更爲重要的是,上汽集團旗下有數量衆多的全球隱形巨頭,例如華域汽車已經在海外建設了95個生產研發基地;安吉物流覆蓋了近40個國家等等,爲上汽出海事業奠定了紮實的產業鏈基礎。

然而,隨着包括新造車勢力在內的其他車企開始掘金歐洲市場,以及歐洲本土車企的新能源轉型加速,上汽的海外市場優勢,也在遭遇新的挑戰。

日前,領克汽車日前在中歐兩地同步發佈"歐洲計劃",宣告即將正式挺進歐洲市場。9月24日,小鵬汽車第一批歐洲市場訂單在廣州新沙港裝船,預計今年11月在挪威開售。8月19日,中國一汽集團宣佈以電動車爲主要產品開拓歐洲市場,預計2021年陸續投放產品……

而安吉物流開通的歐洲航線,也不僅僅是爲上汽集團服務,還包括整個汽車產業的服務,在本次開往歐洲的滾裝船裏,也包含了奇瑞、廣汽及其他品牌的車型。

中國企業瘋狂掘金歐洲市場,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驅動,除各國補貼額度激增外,歐盟近期還將碳排放標準由40%提升至55%。而截至目前,歐洲本土企業的新能源產品和產能仍有不少空缺,這爲中國車企提供了一個美妙的窗口期。

但留給中國車企的窗口期並不長,目前,包括大衆、寶馬、奔馳在內的歐洲本土車企均已相繼出臺激進的新能源計劃,以大衆爲例,在其"2020~2024投資規劃"戰略中,明確表示要將2029年純電動車累計銷量提升至2600萬輛。

鋪天蓋地而來的競爭對手,爲上汽集團帶來了巨大壓力。趙愛民也向《財經》記者坦承,上汽集團雖然取得了一定優勢,但也始終如履薄冰,要保持這個優勢會很難,但沒有沒有攻不了的山頭,上汽集團始終有信心把這個優勢保持下去。

-END-

責編|劉東峯

轉載合作請聯繫微信tfleo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