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發展總體符合“十三五”規劃預期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丹 報道:10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佈會,介紹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問。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發佈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民航運輸規模快速增長,安全態勢總體平穩,服務品質穩步提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深化改革全面推進,行業發展總體符合規劃預期,綜合實力位於國際民航前列,努力實現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

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講話(張哈斯巴根 攝)

據馮正霖介紹,2015~2019年,民航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0%、10.7%和4.6%,民航旅客週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比重從24.2%提升至33.1%。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下,中國民航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9月國內旅客運輸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8%。航線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國內航線4568條(包括港澳臺航線111條),國際航線953條,通航境內234個城市及境外65個國家的167個城市;與127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重點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與9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其中54個國家保持定期客貨運通航。

針對航空安全問題,馮正霖介紹,中國民航堅守安全底線,堅持對安全隱患“零容忍”,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深入開展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爲內核的作風建設,安全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運輸航空已連續安全飛行121個月、8669萬小時,並連續18年確保了空防安全;運輸航空每百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值爲0,高於“十三五”安全目標和世界平均水平。

發佈會現場(張哈斯巴根 攝)

就媒體關心的機場建設整體推進情況,馮正霖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機場建設規模大、速度快、投資高、效果好、支撐實。中國民航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大力提升大型機場的容量,增強中小型機場保障能力,新建成一批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全面構建由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3大世界級機場羣,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樞紐和非樞紐運輸機場組成的覆蓋廣泛、分佈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機場體系,有力支撐了航空運輸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十三五”末,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將增至241個,完成新建、遷建機場43個,通用機場數量已超過運輸機場。特別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我國第一個貨運機場鄂州機場等重點項目均開工建設;以機場爲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形成,截至2019年,已有25個機場開通軌道交通37條。

針對公衆關心的民航服務品質,馮正霖表示,“十三五”期間,民航局以提升航班正常水平爲牽引,努力提升人民羣衆對民航服務的安全感、獲得感。目前,航班正常率已從“十二五”末的67%大幅提升到2019年的81.6%,連續兩年超過80%,今年前三季度達到87%。同時,民航局連續五年開展服務質量專項行動,重點推行“無紙化”乘機、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37家千萬級機場國內旅客自助值機比例超七成,開通12326監督投訴電話,開展國內中轉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試點工作,機場餐飲基本實現“同城同質同價”,實行機票退改簽階梯費率標準,出臺《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軍人依法優先通道、人體捐獻器官開通航空運輸綠色通道、母嬰室等特色服務卓有成效。

記者還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民航在運價改革、行業監管模式改革、通航法規體系重構以及企業股份制改革等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均取得突破,累計安排各項改革任務1544項,2017~2019年的改革任務完成率均超過90%。

馮正霖還表示,目前,民航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離黨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羣衆的期待仍有差距。下一步,中國民航將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將智慧民航建設作爲“十四五”民航發展主線,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多元化的航空出行需求和現代化航空物流需求,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