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做皇帝的代价

刘承佑昏了头,杀掉了郭威和柴荣的全家,最终郭威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开封城,而在此之前,这个皇帝早就如同丧家犬一样,逃走了。

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被赶下台的皇帝,恐怕连个丧家犬都不如,丧家犬还有流浪和生存的权力,但刘承佑逃走之后,没两天就被人原来的部下逮住杀了,在此时后汉的土地上,无数人想要拿着刘承佑的脑袋去向新主子邀功。

就这样,在刘承佑的作死操作下,后汉荣登中国最短命王朝之列,这个历史之最的军功章,有郭威的一半,也有刘承佑的一半。

就这样,当年那个人称郭雀儿,一身勇猛杀屠夫的少年,终于坐上了中原大地皇帝的宝座,郭威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也不是我们关心的。

我们关心的是当下的主角赵匡胤,他最近很苦恼,因为身为郭威的亲兵,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中国传统社会,赵匡胤的确是升官了。

具体点说赵匡胤此时的职务是,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相当于禁军部队里的一个小班长,职责依然没变,保护郭威。

职责虽然没有变,可惜的是郭威变了,从一个将军,变成了皇帝,这个改变让赵匡胤有点抓狂,之前是作为亲兵,可以随时见到将军郭威,贴身学习最顶尖的军事技能和权谋术。

可是当郭威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的任务就从贴身保护,变成了站岗,因为野战将军住营帐,皇帝郭威住皇宫。

皇宫里的郭威,需要的是威风凛凛的站岗队伍,赵匡胤此时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班长,这种职务虽然名义上官阶不高,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在古代绝对是肥差中的肥差。

但年轻气盛的赵匡胤完全不满意,难道说自己每天的努力,就是把腰挺得更直一点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赵匡胤需要自由,需要更主动的出击,是实现不是那么清晰的目标,至少目前他肯定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但这样的职位绝对无法让赵匡胤满意。

现在就业领域有句话叫做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古代官场同样适用,绝大多数时候,你选择跟谁,直接能体现出你的眼光和水平。

跟对了人,你就前途无量,而一旦跟错了人,你的前途是一眼能够看到头,甚至有些是根本没有前途的。

在这个新朝刚立的时刻,赵匡胤选择了离开郭威,因为郭威身边已经围绕了太多的人,各色人物全部围绕的郭威的身边,郭威已经不需要,或者已经忘记了赵匡胤的存在,因为他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赵匡胤离开了,新皇刚刚登基不久,他做了一个决定,投奔柴荣,现在看这是个多么正确的做法,为后面所有的基业打下了基础,但当时这个决定是非常危险的。

(17)柴荣有多尴尬

柴荣当时的头衔很多,总结如下: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这个官职就是,他在都城之外有自己的地盘(澶州),还有自己的军队(镇宁军节度使),还大于并约等于当时的宰相(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样的柴荣看似风光无限呀,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所有的职务,最终的支撑点可能对会落在一个很虚的名分上,他是郭威唯一的“儿子”。

大凡是军阀割据时代,军阀们都喜欢认儿子,五代时期这种风气尤盛,但也正是乱世,所谓的儿子杀老子又或是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那个时代不绝于耳。

但柴荣有点幸运,因为造反前,郭威家和柴家都被杀光了,所以柴荣就成了郭威唯一的儿子,这个殊荣导致了一系列的待遇。

但这个唯一,似乎随着郭威登基做皇上,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毕竟生孩子这种事,对于身为皇帝不缺女人的郭威来说,似乎很容易就能实现。

柴荣是柴皇后家的人,郭威就算是再爱柴皇后,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把天下传给柴荣,这个话题始终是敏感,因为柴荣始终都有再生出来儿子的可能性。

而郭威一旦生了儿子,柴荣的一切将不复存在,赵匡胤投靠柴荣,不排除有投机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看到了柴荣身上,那种作为将领的勇猛。

赵匡胤身上有种莫名的亲和力,但柴荣身上有着匕首一样的寒光,他实在太像一把匕首了,从此后周的时代,四处征伐,经常会听到一个名字,柴荣。

赵匡胤先后跟着郭威和柴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俩儿的复合体,赵匡胤作战自然是很勇猛,但是单纯的比勇猛,五代时期第一猛将,绝对应该属于柴荣,而且柴荣是那种当了皇帝之后,依然勇猛到不可思议的那种。

似乎柴荣当的不是皇帝,依然是个将军,但目前柴荣依然是身份尴尬,而且处境也很不好,因为有个人处处跟他作对。

(18)后周老二争夺战

自从郭威当了皇帝,柴荣就开始郁闷,因为皇帝身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见一次面实在是太费劲了,而且朝廷上出现了一个人,整天跟柴荣对着干。

跟柴荣对着干的这个人叫王峻,这个人是郭威的嫡系,后周第一功臣,眼下的职位是宰相兼枢密使,放眼整个后周,这是妥妥的天下第二呀。

中国皇帝的权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加强的,在五代时期,宰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王峻是宰相兼任枢密使,枢密使可是管军事的,这位宰相的权力实在是已经位极人臣,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但越是站在顶峰,越是要防范着跌落,而王峻最要防范的人就是柴荣,他把柴荣视为有资格和自己争夺后周第二人的对手,于是各种针对柴荣的措施层出不穷。

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侵染,尤其是这些年清宫剧泛滥成灾,大家的感觉那皇帝权力都是无限大的,说杀谁就杀人,一句话就能让所有臣子都瑟瑟发抖。

但事实上在宋朝及之前的朝代并不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宰相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其中有个比较牛的权力叫做“封驳”权,也就是皇帝的命令我可以不执行,给你退回去。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正常情况下,那个时候的皇帝和宰相的关系,有点像现在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董事长当然有权任命总经理,但是董事长的命令,必须通过总经理才能执行,而你如果恰巧遇到一个比较强势的总经理,董事长的日子可就有点难过了。

他当然不会和你争皇位,但是天下第二的位置,宰相总是要牢牢占据的,为此宰相总会做出打击储君的行为,以防止自己老二的位置不稳。

于是在郭威当皇帝的那几年,柴荣被王峻压得死死的,不但通过合理的理由,让柴荣离开了开封,而且完全把他按在封地不能动弹,柴荣想见郭威一面都很难。

有一次柴荣想偷偷溜回开封,想趁着王峻外出监修河堤的机会,和自己的老爹唠几句假唱,结果爪牙秘密的王峻得到了消息,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立马赶回开封,结果柴荣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王峻如此对待柴荣,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晚清官场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权倾朝野的那种大臣,但是为官之道截然相反。

曾国藩属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种,李鸿章就属于飞扬跋扈,牢牢抓住权力,让所有人都怕你那种,这两种都是为官的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看人适合哪一种。

只可惜王峻性格太嚣张,弄的郭威实在是受不了,他以为他一手握相权,一手握兵权,在朝堂上动不动就可以顶撞郭威,这种不可一世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就像明朝时期,宫门里二尺宽的条子递出来,任你是权势多么大的太监,分分钟就能让你人头落地失去一切,后周的天下,郭威还活着,只要一句话同样就能让王峻失去了一切。

王峻最终失去了一切不要紧,但是他打压柴荣的事情,给整个后周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后周的储君,目前威望是这个样子的。

郭威做后汉的枢密使时,他是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驻防边境时,他是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等郭威起兵造反时,他留守后方;等刘崇进犯时,由于前线总指挥是王峻,他只能在澶州远远观望。

柴荣,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王峻死了不要紧,但是郭威也会死,他死之后,柴荣按照规矩柩前继位,成为了后周的第二代皇帝。

但此时的柴荣,完全没有一点点威望,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刘承佑,起码他还有老爹留下了的一大批忠心的部下,可是柴荣呢?

几年前就算是郭威的部下,还都是姓刘呢,更何况是现在,顺利登记的柴荣一点都不开心,因为他面临的局面非常棘手,而且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北汉进犯。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没有威望的柴荣,将会如何化解这次危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