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做皇帝的代價

劉承佑昏了頭,殺掉了郭威和柴榮的全家,最終郭威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入了開封城,而在此之前,這個皇帝早就如同喪家犬一樣,逃走了。

都說落毛的鳳凰不如雞,這被趕下臺的皇帝,恐怕連個喪家犬都不如,喪家犬還有流浪和生存的權力,但劉承佑逃走之後,沒兩天就被人原來的部下逮住殺了,在此時後漢的土地上,無數人想要拿着劉承佑的腦袋去向新主子邀功。

就這樣,在劉承佑的作死操作下,後漢榮登中國最短命王朝之列,這個歷史之最的軍功章,有郭威的一半,也有劉承佑的一半。

就這樣,當年那個人稱郭雀兒,一身勇猛殺屠夫的少年,終於坐上了中原大地皇帝的寶座,郭威是怎麼想的,並不重要,也不是我們關心的。

我們關心的是當下的主角趙匡胤,他最近很苦惱,因爲身爲郭威的親兵,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中國傳統社會,趙匡胤的確是升官了。

具體點說趙匡胤此時的職務是,禁軍東西班行首,也就是相當於禁軍部隊裏的一個小班長,職責依然沒變,保護郭威。

職責雖然沒有變,可惜的是郭威變了,從一個將軍,變成了皇帝,這個改變讓趙匡胤有點抓狂,之前是作爲親兵,可以隨時見到將軍郭威,貼身學習最頂尖的軍事技能和權謀術。

可是當郭威做了皇帝之後,趙匡胤的任務就從貼身保護,變成了站崗,因爲野戰將軍住營帳,皇帝郭威住皇宮。

皇宮裏的郭威,需要的是威風凜凜的站崗隊伍,趙匡胤此時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班長,這種職務雖然名義上官階不高,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在古代絕對是肥差中的肥差。

但年輕氣盛的趙匡胤完全不滿意,難道說自己每天的努力,就是把腰挺得更直一點嗎,這樣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

趙匡胤需要自由,需要更主動的出擊,是實現不是那麼清晰的目標,至少目前他肯定沒有當皇帝的野心,但這樣的職位絕對無法讓趙匡胤滿意。

現在就業領域有句話叫做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在古代官場同樣適用,絕大多數時候,你選擇跟誰,直接能體現出你的眼光和水平。

跟對了人,你就前途無量,而一旦跟錯了人,你的前途是一眼能夠看到頭,甚至有些是根本沒有前途的。

在這個新朝剛立的時刻,趙匡胤選擇了離開郭威,因爲郭威身邊已經圍繞了太多的人,各色人物全部圍繞的郭威的身邊,郭威已經不需要,或者已經忘記了趙匡胤的存在,因爲他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於是趙匡胤離開了,新皇剛剛登基不久,他做了一個決定,投奔柴榮,現在看這是個多麼正確的做法,爲後面所有的基業打下了基礎,但當時這個決定是非常危險的。

(17)柴榮有多尷尬

柴榮當時的頭銜很多,總結如下: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用現代語言翻譯一下這個官職就是,他在都城之外有自己的地盤(澶州),還有自己的軍隊(鎮寧軍節度使),還大於並約等於當時的宰相(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樣的柴榮看似風光無限呀,但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爲這些所有的職務,最終的支撐點可能對會落在一個很虛的名分上,他是郭威唯一的“兒子”。

大凡是軍閥割據時代,軍閥們都喜歡認兒子,五代時期這種風氣尤盛,但也正是亂世,所謂的兒子殺老子又或是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那個時代不絕於耳。

但柴榮有點幸運,因爲造反前,郭威家和柴家都被殺光了,所以柴榮就成了郭威唯一的兒子,這個殊榮導致了一系列的待遇。

但這個唯一,似乎隨着郭威登基做皇上,開始變得不確定起來,畢竟生孩子這種事,對於身爲皇帝不缺女人的郭威來說,似乎很容易就能實現。

柴榮是柴皇后家的人,郭威就算是再愛柴皇后,但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把天下傳給柴榮,這個話題始終是敏感,因爲柴榮始終都有再生出來兒子的可能性。

而郭威一旦生了兒子,柴榮的一切將不復存在,趙匡胤投靠柴榮,不排除有投機的因素,但更多的應該是看到了柴榮身上,那種作爲將領的勇猛。

趙匡胤身上有種莫名的親和力,但柴榮身上有着匕首一樣的寒光,他實在太像一把匕首了,從此後周的時代,四處征伐,經常會聽到一個名字,柴榮。

趙匡胤先後跟着郭威和柴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他倆兒的複合體,趙匡胤作戰自然是很勇猛,但是單純的比勇猛,五代時期第一猛將,絕對應該屬於柴榮,而且柴榮是那種當了皇帝之後,依然勇猛到不可思議的那種。

似乎柴榮當的不是皇帝,依然是個將軍,但目前柴榮依然是身份尷尬,而且處境也很不好,因爲有個人處處跟他作對。

(18)後周老二爭奪戰

自從郭威當了皇帝,柴榮就開始鬱悶,因爲皇帝身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見一次面實在是太費勁了,而且朝廷上出現了一個人,整天跟柴榮對着幹。

跟柴榮對着幹的這個人叫王峻,這個人是郭威的嫡系,後周第一功臣,眼下的職位是宰相兼樞密使,放眼整個後周,這是妥妥的天下第二呀。

中國皇帝的權力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在加強的,在五代時期,宰相的權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王峻是宰相兼任樞密使,樞密使可是管軍事的,這位宰相的權力實在是已經位極人臣,達到了權力的頂峯。

但越是站在頂峯,越是要防範着跌落,而王峻最要防範的人就是柴榮,他把柴榮視爲有資格和自己爭奪後周第二人的對手,於是各種針對柴榮的措施層出不窮。

經過元明清三代的侵染,尤其是這些年清宮劇氾濫成災,大家的感覺那皇帝權力都是無限大的,說殺誰就殺人,一句話就能讓所有臣子都瑟瑟發抖。

但事實上在宋朝及之前的朝代並不是這個樣子,那個時候宰相有着非常大的權力,其中有個比較牛的權力叫做“封駁”權,也就是皇帝的命令我可以不執行,給你退回去。

當然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那個時候的皇帝和宰相的關係,有點像現在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關係,董事長當然有權任命總經理,但是董事長的命令,必須通過總經理才能執行,而你如果恰巧遇到一個比較強勢的總經理,董事長的日子可就有點難過了。

他當然不會和你爭皇位,但是天下第二的位置,宰相總是要牢牢佔據的,爲此宰相總會做出打擊儲君的行爲,以防止自己老二的位置不穩。

於是在郭威當皇帝的那幾年,柴榮被王峻壓得死死的,不但通過合理的理由,讓柴榮離開了開封,而且完全把他按在封地不能動彈,柴榮想見郭威一面都很難。

有一次柴榮想偷偷溜回開封,想趁着王峻外出監修河堤的機會,和自己的老爹嘮幾句假唱,結果爪牙祕密的王峻得到了消息,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立馬趕回開封,結果柴榮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王峻如此對待柴榮,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晚清官場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封疆大吏,權傾朝野的那種大臣,但是爲官之道截然相反。

曾國藩屬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種,李鴻章就屬於飛揚跋扈,牢牢抓住權力,讓所有人都怕你那種,這兩種都是爲官的方式,沒有高下之分,只是看人適合哪一種。

只可惜王峻性格太囂張,弄的郭威實在是受不了,他以爲他一手握相權,一手握兵權,在朝堂上動不動就可以頂撞郭威,這種不可一世只不過是一種錯覺。

就像明朝時期,宮門裏二尺寬的條子遞出來,任你是權勢多麼大的太監,分分鐘就能讓你人頭落地失去一切,後周的天下,郭威還活着,只要一句話同樣就能讓王峻失去了一切。

王峻最終失去了一切不要緊,但是他打壓柴榮的事情,給整個後周都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爲後周的儲君,目前威望是這個樣子的。

郭威做後漢的樞密使時,他是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威駐防邊境時,他是貴州刺史、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等郭威起兵造反時,他留守後方;等劉崇進犯時,由於前線總指揮是王峻,他只能在澶州遠遠觀望。

柴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作爲,王峻死了不要緊,但是郭威也會死,他死之後,柴榮按照規矩柩前繼位,成爲了後周的第二代皇帝。

但此時的柴榮,完全沒有一點點威望,這讓人不禁想起了劉承佑,起碼他還有老爹留下了的一大批忠心的部下,可是柴榮呢?

幾年前就算是郭威的部下,還都是姓劉呢,更何況是現在,順利登記的柴榮一點都不開心,因爲他面臨的局面非常棘手,而且這個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消息,北漢進犯。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沒有威望的柴榮,將會如何化解這次危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