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熬出頭的柴榮

郭威死了,歷史就是這麼殘酷,無論你生前多麼不可一世,四個字你就要翻篇了,因爲想直接越過五代直接寫男主趙匡胤本人,所以前面的這些,都是與趙匡胤有關係的“背景牆”。

每個人都是鮮活的生命,尤其是帝王,他們對歷史進程的影響非常大,但這個系列的主角不是五代,也不是郭威,我們的主角已經若隱若現很久了。

要寫趙匡胤就必須把必要的背景和與他有關的人物交代清楚,不然就算是寫了他再多的事情,你看的也是一頭霧水,歷史上大多的人和事,你拋開歷史具體的場景看,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也看不出來這個人到底牛不牛厲不厲害。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歷史人物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對比,才能明白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幸好在全心全意講趙匡胤之前,只剩下一個重要人物了,他就是趙匡胤的第二個重要領導,柴榮。

柴榮很忙,這是他作爲皇帝最基本的底色,如果可以用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樣的話來形容的話,那柴榮就是燃燒自己照亮五代黑暗的火把,而這把火有多亮,柴榮的生命就有多短暫,因爲必須用盡全力燃燒自己,才足以照亮這個黑暗的時代。

沒有太多的波瀾,柴榮順利繼位,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整個國家突然拉響了警報,北漢聯合契丹突然來犯,滿朝文武靜靜的看着柴榮,就像在看一個死人一般。

彷彿高高在上的皇帝,離死亡也不遠了,因爲這滿朝的大臣想起了一個人,前朝皇帝劉承佑,畢竟這些大臣絕大部分也都曾經做過他的臣子,親眼目睹了熟悉的一幕,也都知道劉知遠創業,劉承佑敗家的故事。

威嚴這種東西,不是你有了某種稱號,就自動擁有的,武則天稱帝之前,就已經深度參與政治,牢牢掌控朝局幾十年,不當皇帝也能看一眼就讓文武大臣瑟瑟發抖,最後坐上皇位也是順理成章。

帶柴榮就不一樣了,就算有了皇帝的稱號,這滿朝文武大臣,心裏該嘀咕還是會嘀咕,柴榮最需要做的就是樹立自己的威信。

帝王術發展到後周時期,已經非常成熟了,只要你做了皇帝,遵循一套帝王術,假以時日臣子們慢慢就會對你產生敬畏之心了。

但敵人卻沒有給柴榮這個時間,郭威在公元954年正月去世,北漢劉崇在當年二月就帶兵殺了過來!三萬北漢兵,一萬契丹人,氣勢洶洶,就是要趁着柴榮立足未穩就壓過來。

目的很明確,劉崇就是要弄死後周皇帝,替自己的兒子報仇,恢復自己兄長建立的後漢,甚至是恢復沙陀人當年的榮光。

而此時大殿上亂糟糟一團,羣臣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似乎沒人特別在乎這個新君的想法,柴榮主動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朕要御駕親征,親自去攻破北漢”,注意柴榮用了攻破,因爲在柴榮的字典裏從來都沒有防守二字,終柴榮這一生,都是一把鋒利的匕首,從來沒有退縮過,哪怕是在自己完全被人輕視,寂寂無名的時候。

(20)馮道的失算

這話並不是我自己的演繹,枯燥無味的資治通鑑,如果你仔細讀,依舊能夠感受到,一個人作爲個體,給歷史留下的鮮活記憶,資治通鑑原文如下:

帝曰:“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

簡單直接,甚至都不用翻譯的,你都能明顯感覺到那種氣勢,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在嘲笑,而最不應該嘲笑的人居然也有點諷刺柴榮了。

這個最應該穩重圓滑的人就是馮道,這個侍奉過四朝十帝的長樂老人,卻明確的留下了硬懟柴榮的話,柴榮要御駕親征,馮道反對。

柴榮激動的說,當年唐太宗建立不世的功業,哪一次不是御駕親征,打下江山,我爲什麼不能御駕親征呢?

不知道馮道是不是老糊塗了,也可能是馮道看出來柴榮有本事,想要跟着柴榮好好幹,做個直臣諫臣,總之馮說了一句完全讓柴榮無法下臺的話:

你看看你的樣子,能學得來唐太宗嗎?

馮道是個很複雜的人,或許他真的是看準了柴榮的爲人,五代十國君主大多都是當兵的出身,臣子那句話說的不對,拉出去砍了的事,稀鬆平常。

儘管馮道用話差點噎死年輕的柴榮,這也更加堅定了柴榮親征的決定,他必須要樹立自己的威望,讓天下人看看,後周的新皇帝是個什麼樣子。

我們回看馮道與柴榮的這次對話,不難看出,馮道也是爲了柴榮好,畢竟柴榮根基不穩,皇帝應該坐鎮開封,遣將出徵。

理由是五代中有很多皇帝都喜歡御駕親征(因爲他們實際上都是一些武將),前腳剛出門後腳家裏面就造反了,連被譽爲五代第一名將的唐莊宗李存勖也是這樣死掉的。

柴榮很快就會讓天下人知道,他不是好惹的,一戰成名,讓想來欺負他的北漢劉崇徹底死了心,甚至還會覺得,這個人簡直就是一個瘋子。

柴榮下令,令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領兵截斷北漢軍後路;河中節度使王彥超自晉州(今山西臨汾)東下,夾擊劉崇;禁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宣徽使向訓等率軍向澤州(今山西晉城)移動,那裏是劉崇進軍開封的必經之路,必須從正面迎擊。

皇帝陛下則親自帶着自己爲數不多的班底,親自領兵迎擊北漢的劉崇,而此次出征的班底,就包括了趙匡胤。

(21)“瘋子”皇帝一戰成名

劉崇跟後周有着世仇,這次他吸取了當年被圍晉州,被王峻打敗的教訓,一路上沒有與後周的軍隊做過多的糾纏,他的目標很明確,直指開封城,他要徹底消滅後周政權,要了柴榮的命。

劉崇這次信心滿滿,正當他全力以赴往開封城撲的時候,卻出乎意料的,比自己預期的時間早了N多倍,與柴榮遇上了,這個地點叫做高平。

後世無數人都會提到高平之戰,不過不是因爲柴榮,而是趙匡胤,都說這是趙匡胤人生的第一仗,從此太祖開始了名將生涯。

但平心而論,高平之戰的主角是柴榮,更是柴榮的成名一戰,爲了避免敘事的過於複雜,有關趙匡胤的部分,到後面會專門講述,此時他還要先忍一忍,因爲柴榮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此刻柴榮正駐馬山崗,眼前就是敵人,這次蔑視自己,乘着父親剛死就欺負過來的敵人,滿腔怒火徹底燃燒了柴榮,他完全沒有把這些敵人放在眼裏,很快他就下達了命令,全軍出擊。

身邊有人提醒陛下,我們的人馬還沒有到齊,是不是等人到齊了再重逢,柴榮那顧得上這些,他急於向世界證明他是誰。

老將劉崇就喜歡這樣容易衝動的小夥子,當滿腔怒火的後周士兵衝向北漢軍隊的時候,大概是感受到柴榮的氣勢,北漢的軍隊完全不堪一擊,迅速撤退。

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柴榮看到這一切的柴榮,命令全速追擊,全線壓上追擊北漢部隊,但很快後周部隊就蒙圈了,而劉崇終於從心底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但柴榮追擊到巴公原的時候,所有後周軍隊都開始揉眼睛,一直在反覆問自己,我沒看錯吧,是的不用再揉眼了兄弟,你沒看錯。

對面漫山遍野全是敵人,分成了三個方陣,東邊的是北漢先鋒張元徽(無敵猛將),西邊的是楊袞率領的契丹人,中間坐着的是北漢皇帝劉崇。北漢皇帝自將中軍,坐鎮中央,近四萬的人馬就那麼靜悄悄地站在那裏,目光冰冷地看着後周人送上門來。

如果馮道跟着來,不知道會不會落井下石,眼下這情形很顯然是柴榮中計了,而且中的是那種戰場上並不複雜的計謀,假裝戰敗爾後設埋伏。

這個計謀說起來簡單,但是古往今來戰場上這條計謀,被人正着用反着用,來來回回用,不是大家不吸取教訓,而是因爲戰場就是這個樣子。

岳飛曾說過,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不是他故弄玄虛,而是殘酷的戰場必須做出快速的判斷,根本沒有現成的謀略可以學,就單單是現在令柴榮中計的這條假裝敗走計謀,你真的親臨現場,完全沒有把握說,你追還是不追。

柴榮追來了,中計了,被人包圍了,但柴榮沒有慌張,這種決定國運的戰鬥,絕對是驚心動魄的,當所有的兵力部署都到位之後,兩支部隊都在等,他們在等風。

此刻刮的是北風,對於後周不利,但劉崇作爲老狐狸,也在等,他知道柴榮在等什麼,迎風攻擊無論是弓箭的威力還是人馬的速度,都會受到折扣。

所以柴榮儘管已經熱血澎湃,但是他還是在等,敵我兵力如此懸殊,只能向老天借力了,很快風向真的變了,正當後周軍隊準備衝鋒的時候,陣型的東邊突然大亂。

這就是劉崇的風格,穩重但絕不遲鈍,更不是一個庸才,他知道柴榮在等風向,所以就在風向剛開始有點轉變,後周軍隊心裏剛鬆了一口氣的時候,搶先發動了攻擊。

戰場形勢突然發生了劇變,東邊被北漢大將張元徽擊垮,更爲嚴重的時候,這個時候從東邊軍隊裏傳來了高呼萬歲的聲音,一時間柴榮像是跌入了冰窟窿,陣前叛變,損失的可不僅僅是投降的那一點人馬,更重要的是影響全軍的士氣。

柴彤的致命缺點終於暴露了,他在軍隊沒有足夠的威信讓士兵臣服與你,而劉崇再一次露出了微笑,他知道他贏了,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也敢御駕親征,你還是太年輕呀。

但很快劉崇就笑不出來了,因爲柴榮衝他衝過來了,柴榮衝了出去,直奔劉崇,穿過層層人浪,劈開一層又一層組個人羣,柴榮離劉崇越來越近。

儘管此時柴榮的心裏有點淒涼,因爲自己的衝鋒,並沒有太多人人跟着,但柴榮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全力衝刺直去劉崇首級。

冷兵器時代,領兵打仗士氣很重要,但劉崇面對瘋子一般不要命的柴榮,眼看他就要衝到自己的眼前,劉崇居然害怕了,他撤退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柴榮是怎麼突出重圍來到自己面前的,怎麼穩操勝券的局面,突然就一下子變了過了,但劉崇還是決定開跑,無數經驗告訴他,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戰場就這麼奇蹟的發生了反轉,剛纔還陷入包圍的後周部隊,現在居然變成了追擊者,而北漢部隊,則是拼命的逃跑。

柴榮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全力追擊一定要殺死劉崇,一場戰鬥頓時變成了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賽跑,就此所有人都記住了柴榮,他也用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從此柴榮的名字,講徹底讓後周的敵人瑟瑟發抖。

高平之戰,柴榮一戰成名,但這僅僅只是開始,等待柴榮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一件比一件急迫,面對層出不窮危機,柴榮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