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逢疫情,夏遇颱風!豐收時節冷空氣頻襲!這個地方卻畝產增加130斤!咋回事?

眼下正值秋收的收官時節,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10月13日傍晚,一場大雪突如其來,覆蓋了黑龍江省勤得利農場,很多還沒來得及收割的水稻就這樣被大雪壓倒在了地裏。一場秋收被打亂了。

一天至少連續工作十四個小時以上

水稻收割“搶不停”

春逢疫情,夏遇颱風!豐收時節冷空氣頻襲!這個地方卻畝產增加130斤!咋回事?

勤得利農場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同江市,北依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南部是一望無際的三江平原,現有耕地面積102萬畝,其中水田87萬畝,旱田15萬畝,一共有33個作業站,主要以種植水稻爲主。

勤得利氣象站的負責人高山通過天氣監測軟件發現,未來幾天,農場所在的區域還會再次迎來雨雪天氣,如果不抓緊進行搶收,雨雪天氣將對已經倒伏的水稻再一次造成傾壓,這樣一來,農場和種植戶的損失將會加劇。

假如氣溫接近0℃,將嚴重影響秋收,高山立即給大家發信息,建議整個農場所有的種植戶,加快推進搶收的進度。但搶收會帶來含水量過高的問題,一旦強行收割,沒有足夠的場地進行晾曬,會導致水稻發黴;如果使用烘乾機進行乾燥,花費的成本又會增加。

孫明祥是土生土長的農墾人,他家種了1495畝的水稻,是農場裏的種植大戶,現在還有800多畝倒伏水稻沒有收割,5臺收割機一天至少連續工作十四個小時以上,希望在下一場雪來之前把地裏的水稻都收完。

種植戶馬闖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像這種水稻被壓到了地上,收割起來特別慢,收割時間就要延長,使用收割機的費用就要提高,而且在收割的過程中,有一些倒伏比較厲害的水稻更是給收割帶來了困難,裏裏外外算下來,一畝稻田的產量,會減少至少百分之三。

負責驗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地裏收回的稻穀含水量都在百分之十七左右,稍微偏高,後續存放時要多加留意,不要堆過大的垛子。

爲了避免以後倒伏情況再次發生,農場也在宣傳推廣割曬方式來進行搶收,就是將水稻黃化完熟率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提前割倒進行晾曬。

截至十月二十日,農場大雪後買了300餘臺農機,爲了最大限度進行搶收,最多的時候,一天投入收割機2351臺,投入人力7053人。

五常水稻已完成收割98%

畝產增加130斤

春逢疫情,夏遇颱風!豐收時節冷空氣頻襲!這個地方卻畝產增加130斤!咋回事?

在距離勤得利農場600多公里的五常,眼下也到了收割稻子最忙碌的時節。五常今年種了238萬畝水稻,年產大米13億斤,相當於全國每人每年1斤的量。今年冷得早,大家都在加緊搶收。

種植戶關喜傳感慨地說,今年的好收成着實來之不易。春耕時節,正是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候;夏季又經歷了三次颱風的侵襲;到了收穫時節,今年的冷空氣又頻繁來襲。爭分奪秒搶收,顆粒歸倉之後,老關心裏才能踏實。

今年五常市水稻收割動手早、動手快,爲了加快秋收進度,確保顆粒歸倉,五常當地大約在9月初就將全市近5000臺套收割犁田機具進行檢修,並調集了2500臺套水稻聯合收割機 。目前五常已經完成了230萬畝水稻的收割,也就是說五常98%的水稻都已經搶收完畢,平均畝產達到1049斤,比往年增加了130斤。

半小時觀察:搶收盡收 打贏秋收戰役

黑龍江是中國最大的粳稻生產省,常年種植面積約6000萬畝,佔全國粳稻種植面積的45%左右。慶幸的是,受到雨雪天氣影響的農場面積只有100多萬畝,只佔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當地通過科學調度,搶收倒伏地塊,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從《經濟半小時》記者的田間調查和專家分析來看,雖然今年接連遭受了疫情、颱風、雨雪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整體上,今年仍是一個豐收年。收割和儲存是糧食增產增收的重要方面,糧食收購工作更事關百姓的錢袋子和國家的糧食安全,我們期盼着,在獲得來之不易的豐收之後,後續的收儲工作也能有條不紊地展開,爲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不斷增添砝碼。

責任編輯:張玉 SN23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