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時間,距離21考研初試的時間已經不足兩個月了!

偶然間又看到一位考研學子給某政治老師的留言——某老師,已經十月下旬了,我的政治基本上還沒有開始複習,我還能考上嗎?

的確,這個問題確實挺讓人揪心的。對於一個一戰的考研人來說,由於經驗不足,他們並不能把握好複習的計劃和進度。當遇到像這樣的情況時,心裏沒底,而且很慌!

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進度與時間的比例關係不正常——按理來說,本應該剩餘的時間越短,進度越快纔對!而現在呢?時間沒了,進度也沒有趕上!用馬原的話來說,這就是他正在面對的主要矛盾!

關鍵是,如何處理和解決矛盾?如何將矛盾轉化爲動力?三方面,一定要做好!

其一,正確認識考研政治的地位

無論是考研還是考博,政治思想這門課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它所佔的分值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最必不可少的。比如,有的科目可以不考數學,但一定不能少了政治。

所以說,想逃是逃不掉的,無論複習的程度好壞,你都要擺正態度面對它,即便是“慘淡”的。

其次,在考研中,政治總分100分,與英語一樣!但是,它的難度要比英語小!畢竟考研英語30到40分是常態,而考研政治則是50到60分是常態!

對於一些英語學習真的很喫力的同學而言,有一筆賬是不划算的——本來英語就不好,再怎麼複習還是那個樣子,但是卻需要花最多的時間去複習和備考。而政治以及其他課呢?政治無疑時間最少,其他兩門課還算好一點。

如果是這樣,那我真的建議你把複習的重點往其他課程傾斜。當然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要能保證你的英語是能夠過國家線的!如果英語一直都是35左右的樣子,那反倒不如正常保持一定的複習時間,把時間往政治或者數學上傾斜一下,如果能夠把這部分時間提高這兩門的成績,那麼總分一樣會有所提高。只要能過線,你仍然是有優勢的。

但是,有一點大家不要誤解,並不是建議不要學英語,而是要學會變通,本來複習時間就不多了,不要在一件效果不明顯的事情上死磕。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一樣,時間也要用在最能提高分數的科目上!

其二,辯證地看待這件事,不要慌!

正如那位考生所擔憂的——時間和進度成爲了一對矛盾,這就勢必會給考生很大的壓力,或許會瞎想“別人複習得怎麼樣了?”“我還能複習完嗎?”“還能考得上嗎?”等等,甚至還想到了二戰!

如果僅僅是因爲自己的時間不夠用而擔心和糾結,那我建議你要學會用馬原的知識“辯證法”辯證地看待這件事——如果說你的政治還沒有開始複習,那麼說明你把時間都花在了其他科目上,你的其他三科複習得好的話,你仍然很有優勢!

如果你已經把那三個難啃的骨頭都給拿下了,那還怕什麼政治?這樣看來,在後期的複習過程中,只要稍微變通自己的複習計劃——多給政治分一點時間,那就不用擔心!最起碼,你也可以考一個大衆分數——50到60分!

其三,一個誤區——一個月是真的太緊了

有些同學還剩兩個月沒有複習,是因爲他們聽了所謂的考研經驗分享——說是政治隨隨便便一複習就可以,或者說政治簡單,最後一個月突擊就行了。

這難免有些太不負責,每個人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所謂的經驗不能太當真。一個月去背背近代史和思修的知識點還差不多,那些馬原和毛概的知識點有些特別需要先去理解,很喫學生的理解能力,特別是馬原。

馬原和毛概的知識都是很講究邏輯性的,而馬原在講究邏輯性的基礎上還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畢竟專業詞彙太多,你最起碼要明白一些名詞的真正含義,然後再去縷清它的邏輯性,然後理解它、喫透它。

你說,這些內容的消化需不需要時間?

所以說,趁着還有兩個月,該學會“統籌兼顧”了!擺正態度,兩個月是來得及的,不能說能考很高的分數,考個一般往上的分數還是能做到的!與其去白白糾結這些事,倒不如去幹,去了解它、消滅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