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有兩個詞特別引人關注,一個是內循環,一個是中美脫鉤。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過去四十年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奇蹟,是建立在融入全球產業和貿易鏈條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的港口和機場,每天不斷向外界輸送“中國製造”,藉此拉動背後無數流水線生產。

每年賺取的兩萬多億美元外匯,讓中國的企業有錢全球收購技術,石油,糧食……形成一個完整閉合的鏈條。

所以,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我相信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不會改變。

對於世界來說,中國有一種連接器的作用:自中國崛起成爲世界工廠之後,整個全球形成了“拉美資源、中國製造、歐美消費”的三角格局,中國進口拉美、非洲、中東等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在國內加工製造之後,大量出口給歐美日發達國家消費。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絕對是全球貿易和產業鏈條的門戶要津,深刻影響着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

放眼全世界,我們經常能看到這一類“超級連接器”的存在

比如說巴拿馬運河,英吉利海峽隧道等,它們掌控了貨物貿易的黃金要道,其一啓一閉之間,左右了很多上下游城市的興盛衰亡。

粵港澳大灣區也有這樣的地位。

大灣區之所以會被定義爲千年大計,就是因爲它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卡在了中國與世界交換生產要素的大動脈上,成爲了一個無可替代的超級樞紐平臺。

港珠澳大橋

其中,廣州是商貿的樞紐,香港是資本的樞紐,深圳是科創的樞紐,佛莞是製造業的樞紐,澳門是文娛樞紐……

廣州。作爲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在珠三角經濟運行當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輻射作用。這裏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有號稱“中國第一展”廣交會,每一個檔口背後,都着泛珠三角的一個工廠。

非洲中東等地的洋商紛至沓來,源源不斷的訂單,讓身後遙遠的機器開足馬力,日夜轟鳴。無數皮革皮具、鞋業、紡織服裝、五金建材、玩具等具有比較優勢的中低端產品,通過廣州走向海內外。

這座千年商都就像中國製造與世界市場之間的連接器,上承生產,下承消費,極大拉動了廣東地區的產業擴張和經濟增長。而且伴隨着珠三角產業的轉型升級,廣州甚至有機會從第三世界首都逐漸晉升爲第二世界首都。

香港。在中美脫鉤的大勢下,香港作爲超級聯繫人的重要性越發突出。不管過去還是未來,外商投資要進入內地,經常都會選擇香港作爲中介橋樑。內地走出去尋找全球資本融資,也經常會把香港當做跳板。而且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進程中,香港發揮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毫無疑問,香港就是中國的金融“碼頭”,一個每時每刻都在吞吐着海內外資本的控制中樞。

深圳。深圳近年來的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長,成爲下一個硅谷的有力競爭者。這裏產業鏈完備,任何一個從硅谷過來的方案,都能在幾十公里範圍內湊齊所有東西,從而批量生產落地。硅谷想法與中國製造,在深圳實現了完美對接。以至於越來越多的全球最強大腦,把深圳當成了創客之都,一個國際科創中心冉冉升起。

作爲一個超級樞紐平臺,大灣區集散了海內外各類要素資源。它所擔負的國家使命,絕不僅僅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佔據一席之地,而是要引領中國下一個百年的發展。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任何人想要分享大灣區這個當今時代最大紅利,就必須深度嵌入大灣區的發展命脈。在大灣區內-內、內-外的要素流動大通道上,扮演一定的角色。

只有這樣,才能與大灣區共生共存。隨着它的崛起而水漲船高。

最近我在研究大灣區的時候,有一個很意外的發現,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9年10月,珠澳口岸人工島首次公開掛牌了一塊地,宗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規劃用途爲包含商務、旅館、商業、會展、綜合交通樞紐在內的超級綜合體。

最後,世茂集團以56.4億元拿下了這塊地,計劃以“超級商業+超級娛樂”爲概念進行一體化規劃設計,涵蓋綜合交通、濱海美學商業、燈光秀、5大酒店集羣、2個會展中心、國際辦公和酒店式辦公等全能業態的超級綜合體。打造約120萬㎡“灣海不夜城”。

本身這塊地是圍填海造出來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修建一個大工程,技術難度其實是非常複雜的。世茂不惜重本,我想,原因就在於這塊地足夠特殊。

過去,珠三角西岸礙於珠江天塹,無法跟香港深圳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接受超級城市的最大輻射,塌陷了很多年。

中國花一千多億打造港珠澳大橋,其應有之意之一,就是想爲東岸的生產要素流向西岸架起一座通道,改變東強西弱的局面。

作爲港珠澳大橋西岸的落腳點,珠澳口岸人工島是三地互通的唯一場所。從香港方向的車輛到達人工島後,向左可進入澳門,向右可進入珠海。

一旦世茂的項目建成,可以就近滿足港珠澳三地的居住、工作、休閒、娛樂各類需求,成爲東西兩岸資源交換的樞紐型節點,一個承載香港要素轉移的最佳平臺。

世茂港珠澳口岸城效果圖

不僅如此,它還能爲澳門的產業多元化開闢更多想象空間。我們知道,港澳兩地的發展空間實在太逼仄了,尤其是澳門,由於博彩業來錢最快,吞噬了全社會最多的資源,造成博彩業一業獨大。

而港澳珠大橋作爲一項歷史性的超級工程,是中國基建征服海洋時代的開端,完全有實力像法國埃菲爾鐵塔,美國帝國大廈一樣,吸引全球遊客來打卡品鑑。

城市新客廳的目標,就要是打造成爲世界級的水岸目的地,以多樣化的業態使各地遊客獲得科技人文新體驗。如此,海內外遊客就多了一個近距離接觸港珠澳大橋的“觀景臺”,推動珠海澳門共建全球旅遊休閒中心。

國家對大灣區的要求,包含了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珠海的時代命題,就是以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身份,助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所有想要分一杯羹的人,都必須在這裏頭挖掘。因此,這樣的選址可以說是相當精準。

在大橋的另外一端,是與珠澳口岸人工島遙相呼應的香港口岸人工島。當前其對面正在興建一家世茂旗下最大單體酒店及酒店羣——香港東涌世茂喜來登酒店&福朋喜來登酒店。

這個酒店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旁邊是香港國際機場,相當於卡在了香港作爲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的咽喉要塞上。

衆所周知,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一年7000多萬的旅客人次當中,有80%爲國際客流。國際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三。

而香港世茂東涌酒店羣是每一個經大橋抵達香港的人都會看到的地標,也是每一個落地香港的國際旅客最初印象,必然會成爲全球精英休息中轉的首選場所。

要知道,香港機場本身也是圍海吹沙憑空造出來的,周邊土地資源十分緊張,不像內地城市那樣,可以在幾公里的範圍內開建多家配套酒店。之前的休息,基本還是位於香港鬧市區。

香港世茂東涌酒店羣無縫對接機場,可以減少多少誤機的可能性?減少多少無效的通勤時間?可以說,香港世茂東涌酒店羣的存在,讓香港鞏固金融中心的地位又多了一塊基石,畢竟時間就是全球精英最大的成本啊。

誰這麼有眼光,選擇了這個位置開發酒店?還是世茂。

可以說,港珠澳大橋的一東一西都被世茂“佔領”了。其眼光之毒辣,不得不令人感嘆,背後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做研究的。

放眼全中國,大灣區可能是同城化做得最好的城市羣。其互補效應特別強,產業同構的現象比較弱。

而且城市與城市之間,都市圈與都市圈之間的聯繫特別密切,形成了一張生產要素頻繁流動的大網絡。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分享到大灣區發展的時代紅利,就必須選擇在大灣區的門戶位置上,去賦能大灣區。等到大灣區崛起爲宇宙中心後,也一定會反過來,給予佈局者更多的饋贈。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的希望所在。未來若要追趕上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有兩個動作是一定要做的。

第一是拆牆,拆掉城市之間無形的政策阻礙,讓資本、信息、人流的更加自由流動。這方面涉及到不同的地方政府主體,有關部門已經在努力破冰了。

第二是搭橋,也就是構建起更多類似連接器的存在,讓城市與城市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有更多血管連通。

城市間的連通依賴跨海大橋、高鐵、城軌、機場等。產業間的連通則需要那些位於城市樞紐門戶、能夠集聚和分配各類資源的建築空間來實現。

舉個例子,中央在深圳佈局了一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前海自貿區。前海的使命是與香港融合發展,連通香港的資源打造成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

世茂在這裏開建了自貿區的第一高樓——深圳前海世茂大廈,恰好就爲前海發展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提供了最高等級的承載空間。

如果說前海是深圳與香港互通的樞紐,那麼前海世茂大廈則是這個樞紐中的樞紐,賦能了深圳的生產性服務業。

位於龍崗區的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也是類似道理。該項目開發耗資500億元之巨,集合了商務、酒店、文化教育、高端公寓、深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創業中心、深港國際演藝中心等等,體量約等於3個東京六本木新城。

這個城市地標不僅爲深圳東部導入都市型產業,推動東西兩翼平衡發展,還起到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成爲香港和深圳之間的一個重要紐帶——

大家不要忘了,世茂是一家發源於香港的公司,在香港的資源衆多,利用該優勢可以大力引入香港的資本、人才和管理,在這裏孵化香港的科創項目,使其成爲科技之城、商務之城,研發之城,創新之城。

我相信,結合深圳區位政策和成本優勢,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有機會成爲深港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一個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樞紐。

當前海成爲下一個曼哈頓時,前海世茂大廈的商務辦公租金收益一定會節節攀升。等到東部崛起之後,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就能成爲一臺站立的印鈔機,這就是與大灣區同呼吸共命運的必然結果。

可以說,世茂在大灣區佈局的項目,很多都處在了門戶位置上。其不知不覺之中,已深度嵌入大灣區的血管,構建起一張經脈網絡。

如果你仔細盤點世茂的其他產品,你會發現,它們很多住宅、公寓的選址特別有意思。絕大部分都落子於軌道交通或者是河道網絡邊上,具有四通八達的功能屬性。

河道網絡方面。廣州世茂天鵝灣坐擁珠江後航道的黃金水岸線景觀;江門世茂碧海銀湖則處於崖門水道的出海口,對望珠海;肇慶世茂濱江壹號臨江坐擁西江一線江景。

軌道交通方面。廣州世茂天越可一站抵達廣州的經濟心臟珠江新城,在那裏進入縱貫南北的地鐵軌道網。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未來將坐擁14號線、3號線、16號線、21號線、23號線及33號線等6條地鐵線路,住在這裏的高端公寓,可實現與深圳各區的快速互聯……

有人曾預測,到2050年大灣區會從當前的7千萬人口擴張到1.4億,翻了整整一倍。人口不斷湧入下,城市的交通壓力一定會越來越緊張。

世茂的住宅公寓佈局於軌道交通世界的節點之上,減少了許多通勤成本,幫助大灣區以更快的速度,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

伴隨着大灣區的跨城地鐵逐漸連接成網,每一個軌道交通節點的邊界將會擴張得更遠。廣州世茂天越、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等諸多項目,將融入更廣闊的信息流當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已一年有餘,世茂與灣區共同進入發展快車道。截止目前,世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儲貨值已超4000億元,除了澳門之外佈局每一個大灣區城市。

這裏雲集了衆多房企巨頭。恒大、碧桂園、萬科、華潤、招商蛇口等等。有的是靠對政商關係的精妙把握髮跡,有的是靠資本運作擴大。

世茂有點不一樣,它的崛起壯大,更多的是卡在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上,與城市、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

這一打法,真的是前所未有。與其說它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倒不如說它是城市經營的戰略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