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住老兵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抗美援朝老兵張建華:七十載風霜磨不滅,三千里征途灑熱血

每一個老兵都是一段傳奇

每一段記憶都是一次洗禮

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

每一場戰鬥的背後

總有太多的無名英雄

伴隨時光的流逝

散落到歷史的角落

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週年,中共白城市委宣傳部、白城日報社、白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留住老兵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活動,通過一線記者走訪慰問,聆聽老兵講述當年的烽火人生,感受老兵現今退伍不褪色的晚年生活, 用影像和文字雙重致敬,讓更多的人認識這羣最可愛的人。

——編者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鏗鏘的旋律、激昂的歌詞,總會讓人想起抗美援朝戰爭。如今尚且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已經爲數不多了,曾經以步槍對抗美軍坦克、光榮負傷並落下殘疾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建華,90歲高齡了,仍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

1950年10月,20歲的張建華從大安參軍。在新兵訓練期間,張建華就充分體現出了優秀軍人的素質。一次手榴彈實彈訓練中,一位戰友因爲精神緊張,把拉開引信的手榴彈掉在了腳下,眼看就要爆炸,千鈞一髮之際,站在附近的張建華一個箭步衝上去撿起冒着煙的手榴彈奮力扔出去,隨着手榴彈在十幾米外爆炸,張建華和戰友都被爆炸的氣浪掀倒在地,所幸沒人受傷。張建華的機智勇敢和沉着冷靜得到了部隊領導的充分認可,他也因此榮獲個人三等功。此外,上過五年小學的張建華,在那個年代的基層部隊裏,已經算是高材生了,所以他還經常幫助戰友寫信,深受戰友們歡迎。新兵訓練結束時,張建華還作爲新兵代表上臺發言。

1951年2月,張建華所在部隊授命入朝作戰。部隊出發前,張建華和戰友們爲表達戰鬥的決心,紛紛咬破手指寫下了血書。

入朝後,張建華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他在多次戰鬥中表現英勇,還親手抓獲了敵方俘虜。後來,因作戰需要,張建華又被調入運輸連,負責向戰場輸送給養和彈藥。在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的海陸空立體作戰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對於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破壞也是空前的兇狠和殘酷,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部隊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甚至比前線主力部隊還要嚴酷。

張建華回憶,他們曾經路過美軍丟棄的炮兵陣地,看到炮彈殼堆得像小山一樣,可見美軍炮火有多麼強大和猛烈,而張建華的運輸連在運輸補給的路上,更是經常要面對來自美軍戰機的掃射轟炸、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的圍追堵截、海岸線附近美軍戰艦的艦炮轟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志願軍仍然頑強、英勇地戰鬥着。

1951年6月,張建華所在的運輸連執行一次運輸任務時,遭到了一支美軍部隊的阻擊。根據偵察,發現這是一支由坦克和步兵組成的部隊,戰鬥力十分強悍。張建華和戰友們依託山勢地形的掩護,冒着猛烈的坦克炮火與敵人頑強周旋。就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一枚坦克炮彈落在張建華身邊,巨大的爆炸衝擊波讓張建華差點暈死過去。很快回過神來的張建華拍拍身上的泥土,正準備起身繼續戰鬥,忽然覺得褲子很溼,伸手一摸才發現是血,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臀部和大腿受傷了,而且很可能傷得不輕。很快,戰友們發現了受傷的張建華,抬着他撤離了火線。

這次負傷讓張建華落下了終身殘疾,炮彈彈片造成的傷口,讓他一側腿部的肌肉和神經嚴重受損,從此跛了一條腿,走路也離不開柺杖了。談起這次負傷,張建華感覺很遺憾,但他遺憾的不是自己落下了殘疾,而是無法繼續留在前線。

回憶那場戰爭,張建華感慨地說,志願軍真的了不起,面對武器裝備、物質條件世界第一的美軍,我們絲毫沒有畏懼,英勇頑強地打到底,不僅打贏了戰爭,更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看如今我們的軍隊如此強大,感覺特別自豪,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有落後捱打的日子了。

作者| 記者 張風/報道 朱世傲/拍攝

編輯 | 家慧 責編| 家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