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其实有不少历史和地理上的常识错误,这是很多研究或阅读《水浒传》的学者和读者并不避讳的事情。

历史上的常识错误先不说,而在地理上的错误,最明显的便是“智取生辰纲”这一节中。在小说第十六回,北京大名府(今天的河北大名)的梁中书为了讨好老丈人,搜刮了十万贯珍珠宝贝,让青面兽杨志护送,前往东京开封府。

书中写道:

五七日后,人家减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对于晁盖等人实行“智取”的地方黄泥岗,书中也写道:

休道西川蜀道险,须知此是太行山。

等到第十七回,杨志等人被晁盖等七人的蒙汗药迷晕,丢失了生辰纲后,杨志独自黯然离开,而老都管等人,却“来到济州府该管官吏首告”,可见,黄泥岗应该是在济州的管辖范围内,并且从宋江私放晁盖等人来看,晁盖所住的东溪村,应该是在宋江的老家山东郓城附近,否则宋江不太可能在吃个早饭的时间,就去通风报信。

那么问题来了,从北京大名府,到东京开封府,需要经过山东济州(郓城)附近吗?

答案是:并不需要。

当时,黄河改道北流,从大名府到开封府,可以沿着黄河一路向南,并不需要绕道东南方向的济州地区,而且一路南下全都是平原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山路,和太行山,也自然没啥关系了。所以如果作者地理水平不差,那么自然不会写错这种常识上的错误。

除此之外,这一段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些地理上的常识错误,比如,杨志盘问晁盖等人的身份,晁盖回答说是:“我等兄弟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

濠州在今天的安徽凤阳一带,在开封府的东南方向,而按照书中的描述,黄泥岗必然在开封的东北方——大名府与开封府之间,那么,要从濠州贩枣子去开封府,肯定不会特意绕道东北再往南走,所以杨志如果发现这点,自然会怀疑晁盖等人的意图,也就没有什么“智取生辰纲”了。

像这样的地理常识错误,《水浒》中还有很多,比如,史进去找师父王进,不可能经过甘肃地区的渭州;鲁智深从五台山去开封大相国寺,也不可能经过山东青州桃花山……此处不再一一列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再找一些(参见虞云国的《水浒寻宋》)。

为什么《水浒》中会有这样“低级”的地理常识错误呢?

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的一个是:《水浒》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原创作品,它是以当时的说书话本为底本,进行加工的,只不过作者施耐庵是集大成者,是润色修改最成功者,而古代精确的地图很难得到,说书人那么说,大家也就那么传,很少有人会考证,施耐庵在修订《水浒传》的时候,也是个地理盲,所以也就不做修改,全盘接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