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皆知,日本曾經在二戰期間被美國投放過原子彈,導致日本相關地區至今還有核輻射。而二戰後世界各國爲了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紛紛投入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用於研發原子彈和氫彈,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核廢料。目前各國的核廢料是自己保存或者是藉由專業處理核廢料的公司保存的,像是俄羅斯就有一家專業處理核廢料的公司。

雖然不知道日本爲什麼沒有采取其他方式處理核廢水,但是簡單的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明顯是一種反人類的行爲,日本緊鄰的國家韓國已經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海洋資源是流動的並非像土地固定在一處,日本排除的核廢水勢必會通過海水的流動性污染到其他國家的海域,對當地的海洋資源造成嚴重的危害。

日本將打算將核廢水排入大海這件事引起了很多國家的抗議,唯獨美國卻沒有發聲,這讓人感到十分奇怪。要知道,美國早在2016年就在西海岸發現了"-134"污染魚,應當十分明確核廢水排入海洋後的巨大危害。另外,曾經轟動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曾經被美國"記憶"了34年,在這34年當中,美國動用一切文化形式的力量,例如紀錄片,電影,遊戲,甚至是都市傳說羞辱切爾諾貝利災難,他們認爲這是爲全人類帶來的災難。相當一部分的人在這種影響下對切爾諾貝利災難的看法更多的是負面的,甚至畸形的。

但其實,在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時,前蘇聯就爲了避免核輻射繼續擴大,動用了1500多機組人員,駕駛從全國調集來的數百架直升機向反應堆中心空投沙子,就是爲了儘量掩蓋泄露的核輻射源,而當時駕駛飛機的機組人員面對的是1.5萬倫琴的輻射,這根本就是一場死亡之旅,要知道人體一生能承受最大輻射量爲0.1倫琴,遠遠超過了極限值。爲了對這次事故進行補救,當時派出去的抽乾冷卻水的專家組還有挖掘隧道的礦工都是自殺式的施工,因爲人們都知道這是有去無回的工作。

而美國面對日本這種極度自私的行爲卻選擇了沉默,歸根結底這些這些行爲都是從利益出發。切爾諾貝利是前蘇聯的所有品,是東西方意識形態對立的體現,而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時,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核電站,是核電力最大的受益者。歸根結底,日美兩國享受了核電站帶來的好處,卻不願意承擔其負面影響,是一種十分不負責任的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