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手術——無論是闌尾炎、膽結石、剖腹產、椎間盤突出,還是相對嚴重的各系統疾病。

有人說,"人生最孤獨無助的事情,莫過於一個人去住院做手術。"

一提到住院,大部分人往往一頭霧水,本來就生病了,跑窗口、辦手續、排長隊就夠複雜耗時的了,由於對住院流程不瞭解,有時還會處處碰壁,病還沒好已經一肚子氣了。想要更高效、更省力嗎,下面Dr.X總結了這份住院流程詳解,可以幫到你。

住院之旅從一張住院證開始。一般在門診看過醫生之後,如果醫生告訴你,這個問題光打針喫藥可解決不了,需要做手術,就會給你開具一張住院證。這張紙就意味着你需要住院手術了。

什麼時候去住院

開了住院證,也不一定意味着你立刻就要去住院。畢竟住院手術不是小事,而且辦理了住院之後,大部分醫院規定病人不允許自行離院回家,比如在等待手術的時候,想回家洗個澡,睡個覺,喫個飯,都是不允許的。所以,你首先需要處理好手頭的各種事情,再來辦理住院。

在住院前,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打電話向當地醫保部門諮詢一下——有些疾病屬於當地醫保的"重大疾病"或者"特殊病種",可以享受非常大的報銷力度。

如果是在知名的大醫院,牀位緊張,可能不能立刻住上院。你需要把信息登記在病區的護士那裏,開始等牀。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的大醫院,人滿爲患,有些甚至要等上幾周,甚至幾個月。

當然,如果等不及,你也可以選擇去一家人少一些的醫院。等到護士通知你住院的時候,你就可以準備住院了。

住院第一天

(1)什麼時間去住院最合適?

特別要注意的是,去辦理住院不要太早,到達病房的時間最好是"下午3點"。這和很多賓館辦理入住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因爲早上前面牀位出院的病人還在收拾東西,之後需要更換牀單和消毒。如果來得太早,也只能乾等着。

(2)住院需要帶些什麼呢?

住院需要帶上:身份證、醫保卡(住院的時候即使沒有帶,只要在出院之前,都是可以補辦醫保的,這一點不用擔心)。

生活用品也不能少,主要是洗漱用品、打飯的餐具。一般醫院都允許一名陪牀,根據手術情況不同,陪你住院的人也要"帶好"。

即使你做的不是大手術,能走能跑,在住院期間需要做各種檢查,一個人還是很困難的。

有的醫院提供陪護牀,你可能需要自帶一些牀上用品。如果沒有陪護牀,你可能需要買,或者租一個摺疊牀。如果被護士小姐姐發現陪護人員躺在病牀上,你可是會被罵的哦。

到達病房

辦理住院後,你的牀位護士會對你進行簡單的評估。比如身高、體重、血壓等等,如果你的指甲太長,還會讓你剪指甲。然後你需要填寫一些基本信息,護士會告訴你病房打飯、接水、晾曬、洗澡的地方在哪裏,還有一些住院的注意事項。

之後會有醫生和你見面,如果他詳細詢問你的情況,那就是牀位醫生,你一定要認識他。因爲未來和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這位醫生。如果他只是簡單詢問了你的情況,可能就是當天的值班醫生。一般只會針對你現有的情況,做一些簡單的處理。

無論是哪位醫生接診了你,他們都會開具一些你第二天需要做的常規檢查。這個檢查一般包括:胸片、心電圖、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凝血象和免疫檢查。

這些檢查都是檢查些什麼呢?

胸片:主要是看你有沒有肺部感染,感冒咳嗽是不能做手術的。

心電圖:看看你的心臟有沒有明顯問題,心臟功能是否能耐受手術。

血常規和生化:反應了你基本的血液指標,比如血小板低,或者嚴重貧血的病人,不能手術。如果有肝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等問題,也需要在手術前處理解決。

凝血:如果凝血功能不行,手術切開後出血止不住,也不能做手術。

免疫指標:比如乙肝兩對半五項,加艾滋、梅毒等等,如果患者攜帶這些疾病,手術室的醫生和其他病人都要採取一些防護措施。

住院的第一天,時間會過得非常快。熟悉一下病房的環境,就到了晚上。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你很可能有點緊張、又有點擔憂,甚至看到別的病人手術後傷口疼痛,還有些害怕。不過還是趕緊睡覺吧,住院的第二天將會忙碌起來。

住院第二天

第二天早上大約6點多,你還睡眼惺忪的時候,護士就會來抽血。然後就可以起來喫早飯了,一般醫院會送病號飯,但是你也可以打聽好醫院附近有哪些好喫又健康的外賣。因爲手術之後的幾天可能胃口都不會很好。

這時候你的手上可能有幾張昨天給你的檢查單。比如心電圖、胸片等等。但這時候千萬不要着急去做檢查。因爲早上8點多的時候,你的牀位醫生會來查房。

這是門診之後你第一次和主任、各級醫生見面的時候。也許門診的醫生看過太多病人,自己都有點不記得你了。這時候就是主任再次回顧你病情的時候,進一步開具一些必要的檢查,後面有一個拿着小本子記錄的人,就是你的牀位醫生。

查房的時候一定要認識你自己牀位醫生和牀位主任,他們是對你並且最瞭解的人,也是你治療方案的制定者。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在查房的時候提出來,之後很可能找不到醫生了。

查完房之後你就可以去做檢查了。記得要問一下檢查的結果何時取、怎麼取,是有人送到病房,還是需要自己去拿,這樣可以避免後面麻煩。

後面幾天可能相對比較清閒,這時一般是預約各種檢查,等待檢查的結果。如果有不正常的,醫生會根據情況,對症下藥,調理病情,之後再複查相關指標。如果你的病情相對複雜,所在科室的醫生,還要根據這些資料進行全科室的討論,最終得出一個最佳的治療方案。

如果你是在知名大醫院,常常是檢查已經做完了,因爲需要手術的病人太多,還得再排隊。

在你已經百無聊賴的某一天早上,主任在無數次路過你病房的時候,突然說了一句"明天就排他吧"。

恭喜你,明天你就要手術了。

這一天,你又開始變得忙碌起來。

醫生會和家屬談話,請病人和家屬籤一大堆的知情同意書。在歐美,醫生常常只和患者單獨溝通,是否把病情透露給家屬,是病人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中國,親情關係中,人們又沒有那麼看重隱私權,還有從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角度考慮,醫生和家屬的溝通,常常超過了患者本人。所以在手術前一天,最好有1~2個直系親屬一直留在病房。父母、子女、夫妻爲主;兄弟姐妹次之;至於其他親屬我們一般不建議來瞎摻和。

術前談話會告知家屬手術的必要性、操作過程、術後的預期效果、手術風險等事項。隨着近年來醫患關係的緊張,手術風險這一項越來越被重視起來。

這裏我要澄清一個概念,知情同意書並不像許多人認爲的,是醫生的免責聲明,它只是用於保障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讓你在清晰、明瞭手術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如果術中真的發生了醫療事故,醫生還是要負責任的。

但是,這個時候,醫生會告知你最後選擇的機會。因爲醫療的手段不是唯一的。做手術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手術的效果比較好,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接受手術的風險。

大部分手術,即使不做,也不會危及生命。你可以選擇做,還是不做;現在做,還是等待一段時間再做。

之後,麻醉醫生也會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同患者和家屬見上一面,和家屬溝通麻醉的風險,並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

還有一些更加具體的工作,常常交給護士。

爲了方便手術操作,護士會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處理。比如備皮,就是把手術區域表皮的毛髮剃掉,腦部手術就剃頭髮,胸部手術就剃胸毛,下腹部手術就剃陰毛。

有些腹部手術會需要患者進行胃腸道準備,就是喫瀉藥拉肚子拉到都是清水爲止。這是爲了防止術中腸漏糞便,污染腹腔。

如果是全麻手術,在手術的前一晚,10點之後,一般就不能再喫東西了。你可能會很緊張,如果實在是失眠焦慮,可以讓值班醫生給你一片安眠藥。

手術當天

如果你是首臺手術,一般早上7點之前就會被推入手術室,進行術前最後的準備。

如果不是首臺手術,可能要在病房繼續等待。這時候不能喫東西,護士會給你吊水,維持身體的能量。

接手術室的過程中,家人會陪着你,但是一旦進了手術室的大門,裏面就只有穿着藍色或者綠色手術衣的醫生和護士了。

剛被推進手術室時,裏面是護士和麻醉醫生。麻醉醫生你可能昨天見過,但是帶上口罩和帽子,你可能已經認不出他了。

護士會讓患者躺在一張很窄的牀上,這就是手術牀了。爲什麼不能寬一點?因爲如果太寬,醫生操作時會探着身子,不方便。但是你也不用擔心摔下來,手術的時候,你會被五花大綁的。

之後護士會脫光你的衣服,這個過程也可能在麻醉之後。不過,別害羞,大家都見得多了。上了這張牀,你在醫生護士眼裏是沒有任何社會屬性的。

比較常見的兩種麻醉是腰麻和全麻。腰部以下的手術,比如剖腹產,可以用"腰麻",也就是"蛛網膜下腔麻醉"。這種麻醉只有腰部以下失去知覺,意識還是清醒的。再往上就不能用這種麻醉了,因爲它會抑制肺部的呼吸。

多數的大手術採取的都是全麻。剛開始,麻醉醫生會說"給你打個小針",就是建立一條靜脈通路,用來輸液。然後會罩一個氧氣罩到口鼻部,讓你數十下。此時,他已經悄悄地通過剛纔的靜脈通路推了靜脈麻醉藥。就算你的意志再堅定,也抵抗不住麻醉藥物的作用。雖然你可能有點緊張,但是大部分人還沒數到10,就會失去知覺。

所以,在絕大多數患者的記憶中,就停留在數到4、5,後面就是有人喊名字叫醒你了。中間的記憶則"消失了"。你"消失"記憶的時間裏,醫生和護士們並沒有閒着。

麻醉醫生會進行氣管插管。在靜脈麻醉幫助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後,之後的麻醉是通過氣管輸入的麻醉氣體與靜脈麻醉共同配合完成的。這是因爲,靜脈麻醉有一定風險,可能會抑制患者的呼吸,氣管插管會保證氧氣和麻醉氣體同時吸入,消除了這一風險。

在比較大的手術中,麻醉醫生會進行動脈穿刺,這樣可以更精確地測出血壓。一般也會有2條輸液通道,保證各種藥物可以暢通地輸入你的體內。與此同時,醫護人員會給你插尿管,因爲在麻醉狀態下你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括約肌的。

整個手術的過程

手術醫護人員的標準配置是:主刀醫生一名、一助一名、二助一名、麻醉醫生一名、器械護士一名、巡迴護士一名。如果是更復雜的手術,助手和護士會更多一些。

手術快要結束的時候,麻醉醫生就要開始緩慢停止麻醉藥物的輸入了。當手術結束後,你可能會慢慢地甦醒過來。

這時候你聽到的第一句話一般會是:手術結束了,睜開眼睛,大口喘氣。

你會感覺非常疲倦,就像媽媽把你從被窩裏拽起來的感覺差不多。

麻醉醫生拔管撤監護後不是立即撤退,而是和工人一起把病人安全地送到麻醉復甦室。

手術結束

在"麻醉復甦室"裏待上一會兒,你的意識就基本上清醒了。這時候可以感覺到自己哪裏做了手術,也可以感覺到自己插着尿管,甚至還有手術的引流管,手上打着針。但是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如果感覺昏昏沉沉,不妨就繼續睡覺吧。

復甦室護士確認無誤後,就會把你推出手術室。家人會在手術室門口等你,衝上來噓寒問暖。這時候你的一個點頭微笑,可以讓他們把懸着的心放到肚子裏。

回到病房後,一般會有很多藥水要吊。有些是止疼的、有些是止血的、有些是預防感染的,更多的還是因爲術後不能立刻進食,需要吊水來補充一些能量。

負責任的手術醫生,在當天手術結束之後,還會來查看一下你的情況。

手術後的當天晚上,其實是較爲難熬的。麻醉藥物的效果褪去,你開始感受到傷口的疼痛。但是不用太擔心,這種疼痛會慢慢減輕的。如果你覺得疼痛過於嚴重,可以請值班醫生給你用一些止疼的藥物。

手術第一天

這一天最大的問題是喫飯。如果不是胃腸道手術,就可以開始喫東西了。但是由於胃腸道空虛,又剛剛經過手術,一定不能進補,雞湯、魚湯都要等幾天,剛開始稀飯、米湯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是胃腸道手術就要更麻煩一些。在開腹後幾天,胃腸道不會像術前那樣正常蠕動,需要一個恢復過程,而排氣正是恢復的表現。在排氣之前,患者是不能喫東西的,如果是胃腸道手術,連水也不能喝。

如果術後患者沒有異常,恭喜你,你進入了恢復期。根據恢復進度,醫生會逐漸拔出你身上的各種管道,也可以根據每天查房醫師的指導,開始逐步下牀活動。

一般住院多久是根據各醫院和科室的習慣不同,大部分都要拆線之後就可以出院了。頭、面、頸部:4~5天,下腹部、會陰部: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四肢:10~12天。

出院當天

出院的當天,早上醫生查過房之後就會開始處理醫囑,書寫你的"出院小結",給你開具一些帶回家喫的藥。

這時候千萬不要催,因爲醫生大都要先處理好在院的病人,再去處理出院的病人,而且出院的病人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一般就在病房等通知就好。大部分情況下,10點以後才能處理好出院,這時候就拿好材料去結賬即可。

每個地方醫保報銷需要的材料可能有些差異,這些也要提前諮詢好。有些保險公司需要住院病歷進行報銷,需要在出院後的1~2周,病歷歸檔了之後再去"病案室"複印,一般只需要攜帶患者的身份證即可。

最後,"出院小結"上的注意事項要認真看,開給你的藥怎麼喫、什麼時候來複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走的時候可以留個科室的電話,或者是醫生網上辦公平臺的聯繫方式。這樣下次再有疑問的時候,可以直接聯繫醫院和你的主刀醫生。

但是沒事的時候,千萬不要騷擾醫生,要是想跟醫生拉家常被拉黑了,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哦。

Dr.X說:

1. 對於第一次住院的人來說,搞清楚流程很重要!

1. 住院第一件事就是記住自己的牀位醫生和護士,不是穿白大褂的人抓住一個都瞭解你的病情。

3.住院了,就安心休養。地球離開你一樣轉。但是身體只有一個,生命只有一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