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阿里再次入股高鑫零售。

阿里又有大動作。

10月19日,高鑫零售(06808.HK)和阿里巴巴(BABA.US,09988.HK)同時發佈公告稱,阿里擬投資36億美元增持高鑫零售股權,從36%增持至約72%,成爲控股股東。上午,港股高鑫零售股價開盤一度漲近30%。

根據公告,此次購買是通過阿里的子公司淘寶中國投資,收購吉鑫控股有限公司的合共70.94%股權,吉鑫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高鑫零售有限公司約51%股權。股份購買後,阿里巴巴會將高鑫綜合入賬至其財務報表中。

01 各取所需

2017年11月,阿里就曾以每股6.5港幣,總價200多億收購了高鑫零售36%的股份。

這是第二次了。

雖然第二次作價只是高於第一次24%,只不過阿里這次控股高鑫,看起來會很順利,兩邊意向都很明確。

首先從高鑫零售的角度來看,當然主要是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在競爭越來越激烈下,傍上一個多金的老爸,成爲阿里新零售戰略的重要角色,肯定是有未來的。

對於阿里成爲控股股東,高鑫零售表示,通過此次合作將加強阿里與公司的聯盟關係,能使集團的業務繼續受益於阿里的數字生態系統,推進門店數字化,從而爲集團帶來更多網上流量,更好的線上線下同步存貨管理,以及提升配送能力。

之前沒有控股,高鑫只能算是乾兒子,現在即將被控股並且還要並表,這就變成親兒子了,怎麼也得照拂一下。

就算不看長期,短期來說,對股價的提振作用也是立竿見影。

在此之前,高鑫零售股價經歷了連續數月的陰跌,7月以來跌幅約40%,並在10月7日以每股7.57港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

8月中旬,高鑫零售公佈中期業績,期內公司營收總額爲5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淨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17%,略高於市場預期,但並未攔住股價下行的走勢。

而今天控股消息一出,立杆見影,給了想走的人一個機會。

阿里這邊,這幾年從投資百貨業(銀泰)、3C家電連鎖(蘇寧)、各地超市便利店(三江、百聯),再到聯手全國最大的商超賣場集團(大潤發、歐尚)阿里巴巴全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進程逐漸清晰。

阿里巴巴表示,與高鑫零售合作的最初設想,今天已經全部實現: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和歐尚超市484家門店已經全面實現在線化,並接入餓了幺、淘鮮達和天貓超市共享庫存業務;所有門店都提供門店5公里範圍內1小時達配送,其中180家門店支持20公里範圍內半日達服務。

確實也不得不佩服阿里,自從提出新零售想法和概念以後,就持續的行動,直到完成。無論是想象力還是執行力,都是巨人。

阿里新零售自身取得紮實成效,如盒馬已建成了一套面向全國主要城市核心消費羣體的多業態、多種供應鏈物流體系,商品體系也已經基本上佈局完成。

另據餓了麼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全國676個城市、超過13萬家超市入駐餓了幺口碑數字化商超開放平臺;同時,淘鮮達幫助三江購物、新華都、中百、卜蜂蓮花、綠地優選等線下商超,以及菜老包、錢大媽等社區菜場等全國50多家零售和商超品牌完成基礎數字化改造。

而高鑫零售作爲中國規模最大的大賣場運營商,具備被阿里看重的資質和潛力。高鑫零售是發展着重於重塑綜合性大賣場、探索多業態營運模式,算是實體零售數字化轉型的領先者及新零售標杆。

阿里控股高鑫零售意味着,高鑫零售旗下超市大潤發和歐尚將在新零售賽道上持續加速,全面提升供應鏈效率,並有望創造更加多元的新零售業態。配合阿里的新零售戰略,去覆蓋和搶佔更多的市場。

面向未來,尤其在疫情發生後,各行各業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充滿巨大的機會。生鮮到家業務成爲了零售必爭之地,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皆入局中,給新零售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這個時點,隨着冬天臨至,國內外都在擔憂二次疫情的爆發,國內也有疫情波動的跡象。阿里整合新零售,也不排除是未雨綢繆。

02 阿里投資的“三條主線”

回顧過去,除了像Magic Leap這種幾億美元的刮彩票式投資外,阿里的投資併購路線清晰。

首先是新零售相關的併購,比如說280億元入股蘇寧,這一次的36億美元全資收購,都屬於新零售的範疇。

其次是快遞領域的收併購,其中包括13.8億美金投資中通、持有2%的韻達股權等等。

目前阿里在三通一達上都持有股份,和快遞企業站在一起,更有助於菜鳥對物流行業的改革。

最後就是流量相關的業務,比如說微博、小紅書、優酷土豆等等,阿里作爲交易平臺,本身並沒有流量,需要不斷的從其他平臺引流。

這就是阿里投資的三條主線,新零售,物流和流量相關。其他的投資,比如說入股足球隊中國恒大淘寶、和孫正義搞機器人Pepper,無非就是錢太多,買一個希望。

而三條主線中,目前來看,對阿里的業務最有協同效應的,還是新零售業務。

根據最新一期財報,阿里的線上核心業務增速放緩,雲計算又還太小,新零售業務反而是這段時期的增速擔當。

6年前,馬雲在向美國投資者介紹阿里的時候,一個很核心的點就是中國未來的5億潛在中產。

隨着中國人收入越來越高,消費上的需求是多樣的。縱觀全局,中國沒有美國那樣廣泛的零售基礎設施,很少有全國性的零售連鎖機構。

每百萬人所擁有的購物中心幾乎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所以,在中國電子商務先發展起來了,中國消費者獲得跨越式的個人化購物體驗。

但是未來,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們,不會僅僅侷限在線上購物,線下消費會依然是一個重要的零售場景,不過因爲他們已享受過了跨越式的個人化購物體驗,即使去到線下消費也不會是美國傳統那種模式。

而阿里投資高鑫零售、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瞄準得正是這個龐大的線下市場。

03 結語

資本市場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入股、收購,看多了你就會發現,有些是好deal,有些是爛deal。

最頂級的收購當然是能給企業帶來革命性變化的。

比如說騰訊收購Foxmail,買郵箱服務送一個微信;比如說字節跳動10億美金收購Musical.ly,開創短視頻新時代。

這種都是踩在時代鉅變節點上的deal。

稍微差一點的deal,其實標的也是好的,但是對公司的推動不大,或者只有財務上的推動。

比如說雅虎投資阿里。對於雅虎公司來說,投資阿里取得了巨大的財務回報,但是對於雅虎的股東來說,效果遠遠不如直接投資阿里的回報大。

再差一點的交易,就是那種刮刮樂類型的交易,這種類型的deal就多了去了,丟幾個億進去一點水花都沒有。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好公司還是很少的,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