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的浓厚,尤其在农村,比如说过年的时候贴春联,其实这就是一种一种文化习俗,除此之外,更多人的还比较在乎礼尚往来这种习俗,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进门就是客,你来我家串门随礼,明天我也去你家回礼,其实就是一种互相沟通感情,说白了就是走亲戚,当然在农村的婚礼中,这礼尚往来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你来我去这才叫人情。

以前的农村人虽然意识不像现在这么宽阔,并且与外界联系的也比较少,但是人与人之间都非常简单,人与人更加注重周围的亲戚朋友关系,很多人总想自家的亲戚越多越好,这样也能显得自己的家族比较大。不过现在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景象,现在农村酒席越来越冷淡,很多人都是人不去,把钱直接捎带过去,说白了这就是还钱,而以前农村参加酒席基本都是为了还人情,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捧场,所以主家希望亲戚来得越多越好,即便是一家老小都来只拿一份礼金也都毫无怨言,但是现在的农村不光只是为了“钱情”,并且有的越办越离谱。

01酒席永远喝不完,隔三差五就有请柬

说起现在农村的酒席,那可谓是花样百出,以前农村酒席基本都是婚丧嫁娶或者孩子满月才会摆酒席,一年到头也有不了几次,可是现在不同,酒席的理由越来越多,比如说孩子的升学宴、买车、房子装修,甚至在南方有些偏远地区还出现了母猪下崽还要请客吃饭,对方下了邀请,如果你不来对方就会生气,当然今后你如果也有这样的事情对方也不会来,按理来说这是礼尚往来,这钱总归还是自己的,可实际呢不是这样,比如说有的富亲戚总觉得的穷亲戚就应该来随礼,而穷亲戚家有事却不去,而作为一些穷亲戚越是不去就感觉对方看不起自己,所以现在很多酒席不是为了还人情,而是看在钱的情分上。

02酒席不光多了,随礼也涨了起来

农村的酒席多这还只是其一,而现在的礼金更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以前基本都是在农村院子里举办酒席,而现在都去饭店,可是这随礼的时候礼单上的金额着实让人吃惊不小,20年前20、50元还能拿得出手,现在100元都难以拿出手,关系好点的动则上千,稍远点的亲戚朋友也得200或者500,关键这随礼的金额不见下降,短短几年的功夫,这礼金似乎正在随着物价上涨,但问题是,以前有些人可能收到的礼金是50元,现在你家有喜事了,别人再为了还人情拿50元,这主家肯定不高兴,所以为了还“钱情”这一点也不假,更有些村子举办酒席随礼特别夸张,把随礼的人名字和礼金多少都写到墙上,有的亲戚觉得为了面子不得已就多拿钱。

以前农村所谓的“人情”无非就是礼尚往来,其实这样也很简单,彼此之间也比较公平,你给我拿多少我就给你拿多少,现在再看,有的人觉得求到了对方,而对方家里有喜事,这礼金即便内心不愿意给但不得不拿出,这就是为了“钱情”,那么为何说更多的人在乎“钱情”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得比较现实了,你来喝喜酒,拿得少了,别说主家不乐意,就连记账的人可能都看不下去,你拿的多了对方自然觉得高兴,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的农村酒席就成了金钱的“收割机”,根本就不是为了攀谈感情,而是为了收取更多的礼金。

有的人可能地位比较高,而这样的人酒席比较多,还有些收礼的人,觉得如果对方来参加酒席拿得少了就不想和这样的人再联系了,当然对方故意拿得少,也就是不想再联系,但是这样的做法实则就是“钱情”,送礼的不是真心实意,收礼的眼里也只有钱,加上农村的酒席越来越多,这样的习俗依然让人无法接受,更甚至攀比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