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航天一院水下發射火箭研發團隊獲獎(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消息傳遍了軍圈內外,水下發射火箭其意義不言而喻,那自然就是潛射彈道導彈。而在報道內容中有一句話是點睛之筆,首型火箭亮相國慶70週年閱兵,新型火箭完成研製,投送距離世界第一,下一代火箭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在國慶70週年閱兵中亮相的是巨浪2潛射導彈,那麼完成了的新型火箭必然就是傳聞已久的巨浪3潛射導彈!

▲這次獲獎報道是五月份的事情,但是最近才引起軍迷注意

衆所周知,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陸地空中主要是用作先發制人核打擊,一旦機場和導彈發射車被敵人鎖定摧毀,這兩種打擊就難以爲繼。而海基核打擊都是由戰略核潛艇完成的,核潛艇藉助於廣袤而深邃的海洋,具備天然的隱匿能力,即便是構築了強大的反潛防線,也很難一次性將對手的核潛艇完全消滅,因此世界各大國都格外重視海基核力量的建設,將其作爲二次核反擊的主要手段。

▲俄羅斯布拉瓦潛射導彈四發連射

美國的陸基核導彈目前仍然以半個世紀以前的民兵3作爲主力,這種導彈不僅採用了突防能力非常弱雞的單一核彈頭戰鬥部,而且固定發射井在戰時也非常容易被摧毀,可是美國卻沒有多大心思捯飭,因爲他們擁有碾壓優勢的海基核力量。美國海軍目前的三叉戟2D5潛射導彈是九十年代纔開始服役,並且在2015年花費3億美元進行了一次大幅度的升級維護,可見其對水下核力量的重視程度。而法國英國做得就更乾脆了,直接放棄了空地核打擊能力,完全把戰略核打擊手段放在覈潛艇一個籃子裏。近些年來,就連印度這樣的區域強國也開始製造自己的K15潛射導彈和殲敵者核潛艇。

▲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

我國從1969年開始研製潛射彈道導彈,於1982年正式成功試射巨浪1型導彈,不過限於當時中國薄弱的工業能力,這款導彈的性能並不盡如人意,它的最大射程只有1700公里,也只能搭載單彈頭,只能覆蓋駐韓國日本美軍基地,甚至打擊不到第二島鏈的關島基地。

▲巨浪1導彈試射,當時還採用的是尖型整流罩,這種整流罩在高密度的水下穩定性並不好

雖然巨浪1威懾能力有限,但是限於戰略政策的調整,我國在之後優先發展了陸基的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這款導彈射程接近1萬公里,採用公路機動部署,生存能力相比東風5有了較大提升,第一次讓我們擁有了真正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在東風31研製成功後,新一代潛射導彈的研製就提上了日程,於是我們又啓動了著名的東風下海工程,在東風31的基礎上,通過減少長度和體積,研製出了新一代的巨浪2導彈,這款導彈在2013年成功水下試射,最終於2019年國慶大閱兵中正式亮相。

▲相比巨浪1,巨浪2體積明顯增加,這也是導致094核潛艇龜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手短的巨浪1型,巨浪2型射程大幅增加至8000公里,並且可以攜帶3到6枚分導式核彈頭,鈍頭整流罩進一步提升了發射可靠性,進步是顯而易見的。我國目前最先進的094A型戰略核潛艇一次性可攜帶12枚巨浪2,理論上來說,如果094A可以前出至第二島鏈附近,巨浪2是足夠打擊到美國本土地區的。但是第一第二島鏈是美日反潛體系構築最嚴密的地區,094在實戰中想要不被發現實在是難上加難,因此最好的預定作戰區域仍然是水深面積大,並且又相對安全的南海地區,不過在南海地區發射,以巨浪2的8000公里射程計算,只能覆蓋到夏威夷羣島,很難夠着美國本土。

也正是巨浪2的威懾能力仍然不足,我們又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巨浪3導彈的研製,根據上面火箭發射團隊獲獎的消息推斷,我們的巨浪3導彈現在已經完成了研製,必然也進行了多次試射,距離實戰部署只差一步之遙。而文中提到巨浪3射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射程最遠的潛射導彈爲美國的三叉2,它的射程約1.11萬公里,以此推論,巨浪3導彈的射程最少也在1.2萬公里左右。這一射程足以做到在南海地區發射後覆蓋美國大部分本土地區,也符合我們的戰略需求,算是真正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如果巨浪3體積進一步增加,下一代096也不排除會繼續保持龜背,所以巨浪4必須在保持射程的基礎上縮短長度

文中又提到下一代火箭(巨浪4)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巨浪3的射程已經足夠,因此巨浪4沒有必要再繼續拓展射程,那麼大概率是在小型化和多彈頭技術上繼續下功夫,提升單艘核潛艇的搭載數量和導彈突防能力。最有可能的就是採用新式固體燃料發動機、新型複合材料外殼、新式燃料推進劑、新型的分導式彈頭投射器,甚至不排除搭載高超音速乘波體彈頭的可能。如果巨浪4能夠在10年之內服役,那麼就不是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是直接進階到世界第一併且大幅領先了。以中國目前的進步速度,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讓我們靜待巨浪3加096核潛艇的公開亮相,也祝願巨浪4早日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