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周享玥

編 | 董雨晴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在資本玩家翦英海的魚塘裏垂死掙扎18年後,A股市場上長期“不務正業”的“武昌魚”或將易主。

10月22日晚間,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昌魚”)發佈《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稱,因欠債不還,公司控股股東北京華普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普集團”)被法院裁定,將其持有的ST昌魚8000萬股股票過戶給債權人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中融信託”),以抵償其應支付的債務2.84億元。

ST昌魚表示,華普集團目前持有公司1.0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77%。而翦英海目前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持有華普集團84%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ST昌魚17.45%股權,爲該公司實際控制人,一旦股份過戶手續完成,華普集團的持股比例將降至5.05%,中融信託的持股比例則將達到15.72%,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翦英海也將失去這家他控制18年之久的上市公司。

翦英海的離場和中融信託的入場,對於主業不斷收縮、多年扣非淨利潤爲負的ST昌魚來說,是幸還是不幸?

(圖源:視覺中國)

資本玩家賣電器起家,買魚後卻大搞房地產

在陷入泥潭之前,作爲養殖、加工和銷售武昌魚這一湖北知名名片的龍頭企業,ST昌魚也曾有過一段舒心日子。

2000年8月,ST昌魚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同年,ST昌魚實現營收1.123億元,歸母淨利潤6631萬元,遠非近10年來常見的1000多萬元營收和常年虧損的歸母淨利潤可比。

是什麼讓這條原本身體肥碩的“武昌魚”在闖蕩A股的二十年間變得越來越孱弱?翦英海是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

公開資料顯示,翦英海出生於1962年10月,籍貫北京。眼看着時代變革下的人們紛紛下海創業,不甘於平庸的翦英海也動了心思,在他即將年滿24歲那年隻身前往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特區去闖蕩。

不過,僅一年後,他就再次回到北京,從家裏騰出一間房,又辦了張“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地區英寶計算機技術諮詢服務部”的營業執照,靠着以前在學校學到的電子方面知識以及在深圳搞貿易積累的經驗,開始自己的“個體戶”生涯。最開始主要做計算機技術諮詢,後來則靠賣軟件、修電器、做電路板等賺錢。

據報道,掙了點錢的翦英海很快找了家掛靠單位,於1987年5月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北京華普技術公司,並擔任經理。1991年,翦英海遠赴美國發展,繼續做貿易的同時開始房地產投資,並在一年後返回北京大搞房地產和連鎖超市業務。

1994年6月,翦英海創立華普集團;4年後,又創辦華普智通,主要從事路邊停車計費系統相關業務,這家公司後來於2001年在港交所上市,翦英海由此進入資本市場舞臺。

同年,時年37歲的翦英海登上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以12億元身家排在榜單第35位,之後更是成爲了各大富豪榜單上的常客。

也是在這一時間段,翦英海出現在了全國政協第九、十屆委員會委員名單中,並頻繁以“京都六富豪”“北京最大的6傢俬企富豪”等形象出現在外界眼中,另外5位私企富豪分別是昌寧集團總裁石山麟、通產企業集團總裁陳金飛、金吉列企業集團總裁張世傑、用友集團總裁王文京、葉氏集團總裁葉青。

據當時的報道顯示,1998年,這6家企業集團的總註冊資金就已經達到了7.1億元,自有資產約30億元,相當於6傢俬企業主個人資產平均4億元,其中最多的一位甚至達13億元。

(圖源:百度)

2002年,翦英海通過華普集團以2.15億元交易對價拿下ST昌魚控制權,但回報低、週期慢的淡水魚養殖業務在資本玩家翦英海眼中卻算不得好業務。

於是,在翦英海入主ST昌魚當年,這家公司就將肉禽蛋加工廠、魚加工廠、銷售分公司和高密度流水養殖在建工程項目等資產以1.23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了原控股股東武昌魚集團。所得款項則用於以274%的高增值率收購翦英海旗下的北京中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用2.93億元的價格換得了中地公司51%的股權,自此踏入房地產行業。

2007年,ST昌魚再次以2.25億元價格和高達217%的增值率從華普集團手中拿下北京中地46%股權,使中地公司成爲了其持股97%的公司,ST昌魚的主業也從淡水魚養殖變成了房地產。據悉,ST昌魚的主營業務中,房地產業務的營收佔比一度超過90%。

彼時,頂着“富豪”光環的翦英海,對於ST昌魚和自己的房地產事業的未來無疑是信心十足的。

“武昌魚”不務正業,16年扣非淨利潤虧損

但ST昌魚在房地產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業務上,發展卻並沒有如預期一般進行。

數據顯示,2003年到2011年的9年時間內,ST昌魚的扣非淨利潤就有8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累計虧損3.29億元,僅2010年盈利2585.72萬元。而在虧損之外,中地公司帶給ST昌魚的還有無盡的訴訟、糾紛和債務。

2008年,ST昌魚正式披星戴帽,股票簡稱由原來的“武昌魚”變成了“*ST昌魚”,直到一年後才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變爲“ST昌魚”。

2012年,認識到自己在地產行業難有建樹的ST昌魚,終於決定剝離地產業務,將中地公司48%的股權以1.06億元價格轉讓給了翦英海實控的北京華普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增值率僅爲17.26%。

2016年初,ST昌魚再次計劃以1.063億元價格和94.13%的增值率向華普投資轉讓中地公司49%股權,卻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歷次“高價買”“低價賣”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情況。

最終,ST昌魚終止了繼續出售中地公司的相關進程,決定收回租賃期滿的水面開始自主養殖,重新聚焦淡水魚類及相關水產品的養殖、加工、銷售。

不過,在此之前,ST昌魚還試圖向礦業領域轉型。

就在ST昌魚決定剝離地產業務後不久的2012年8月,該公司就曾披露收購草案,擬以22億元向華普投資等購買主營礦產業務的公司——黔錦礦業100%的股權,而黔錦礦業的資產賬面價值實際僅爲1.09億元,預估增值率高達1926.49%。若此方案能夠順利實行,武昌魚將正式從養魚產業轉行“採礦”。

不過,儘管之後的三年間ST昌魚曾四度調整黔錦礦業估值,將預估收購價最終落定在了6.49億元,卻依舊未能通過監管層審覈,交易最終終止。

無奈之下,ST昌魚也只好重新發力養魚這個被邊緣化了十幾年的業務。但“迴歸主業”的ST昌魚業績依舊不樂觀。

儘管單就數字來看,ST昌魚在2015年到2019年的營收有所增加,從2015年的1126.64萬元漲到了2019年的3893.31萬元,歸母淨利潤也從虧損三四千萬的級別降低到了虧損1850.01萬元,甚至偶有盈利,但其扣非淨利潤卻始終處於虧損狀態,業績增速也極爲不穩定。

2019年,ST昌魚還被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被指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且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計虧損額已達5.33億元。

而據2020年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548.96萬元,歸母淨利潤-1468.33萬元,預計至三季度的累計淨利潤很可能繼續虧損。

實際上,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自2003年至今約17年的時間內,ST昌魚有16年時間都在虧損,僅2010年實現扣非淨利潤盈利。這也讓ST昌魚長時間奮戰在保殼路上,曾多次突擊賣資產保殼,賣過股權,出售過養豬場,還賣過水麪使用權。

(圖源:視覺中國)

據媒體報道,ST昌魚上市之初曾有養殖湖面超過6.5萬畝,年武昌魚生產能力200萬公斤,常規魚產能1200萬公斤,年螃蟹產能30萬公斤。不過,到2017年年報中,其擁有的自有水面已經縮減至了約2.5萬畝。

在股價和市值上,截至10月22日收盤,ST昌魚股價報收3.11元/股,較巔峯時期的24.5元/股跌去87.31%,總市值僅15.82億元。20年的A股之旅,最終只落得個一地雞毛。

翦英海本人也早在2011年9月就退出ST昌魚管理層,只保有對ST昌魚的實控權。2018年5月,翦英海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至今仍在重新提交上市申請的路上,而截至2020年3月,翦英海通過旗下世輝有限持有華普智通的股權爲12.69%,已失去控股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翦英海曾還被公告稱因涉嫌行賄罪被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刑事拘留。

而據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檢察院8月28日發佈的信息顯示,淮北市人民檢察院已經依法審查查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4月,翦英海以非法佔有爲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2012年,其又爲了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情節特別嚴重,依法應當以合同詐騙罪追究被告單位北京華普集團的刑事責任,並以合同詐騙罪、行賄罪追究被告人翦英海的刑事責任。該案由淮北市人民檢察院向淮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此外,據天眼查APP顯示,目前,翦英海擔任法定代表人的17家企業中,有16家已經註銷,他還是華普集團、北京德潤致遠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和廣州市華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在業公司的股東,並在6家在業公司擔任高管,擁有74家公司的實力控制權。

不過,翦英海早已進入被限制消費名單,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其已經有8條記錄,被6次出具限制消費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