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

在複雜多變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開始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今年下半年以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先後登陸美股上市;國內威馬、吉利等車企也聞風而動紛紛啓動融資,並傳出了明年上市的計劃;加上已經遞交招股資料的恒大汽車,一時間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紛紛開啓了上市加速度。

從內外部各方面因素來分析,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從國家政策來看,越往後留給造車新勢力們的窗口期越短。到目前爲止,造車新勢力們面臨的問題仍然挑戰重重;從資本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一級市場融資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而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就成了爲數不多的解藥。不過,在蜂擁而至的“車企上市潮”到來之後,車企們如何構建新的競爭力,依舊值得細究。

新能源車企扎堆上市

近日,“恒大汽車”已經與海通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並已經與相關部門完成了備案登記,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而在不久前,恒大汽車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經董事會決議,其擬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這次恒大汽車上市的這隻靴子,總算是落地了。

實際上,恒大汽車並不是今年上市的造車企業中的第一家,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據最新消息透露,威馬汽車也在最近傳出了擬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根據外界推測,此舉或與威馬最新得到的一筆超大額融資有關係。

9月份,威馬汽車對外宣佈,它剛剛完成多達100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這也是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筆融資。此輪融資由上海國資投資平臺及上汽集團聯合領投,百度與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等參投。伴隨着這次融資完成,威馬汽車明年初登陸科創板的消息也一併傳出。

而在此之前,理想、小鵬也先後掛牌美股市場。正在儲備中的哪吒汽車、剛剛拿到融資的天際汽車,也不時傳來上市的消息。近期,吉利、東風等頭部車企,更是紛紛表示將回歸A股,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爲,這將有利於A股市場對汽車行業進行重估,提高整體新能源板塊的景氣度。在車企扎堆上市的背後,與目前汽車產業面臨的一系列變化不無關係。

密集融資上市的背後動因

隨着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在市場的競爭力也在逐漸增強,各方面表現也越來越好。具體來看,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國內頭部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如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都已經核心技術和量產交付能力,雖然這個交付成績還算不上亮眼,但卻足以說明,造車新勢力們造的“新車”還是受到了市場認可的。

作爲造車新勢力領頭羊的蔚來汽車,在二季度還一舉實現了毛利率從-7.4%轉爲毛利率9.7%的“歷史性跨越”。主打“增程式汽車”的理想,也在近期完成了“當年上市、當年交付2萬輛”的銷量奇蹟,威馬、小鵬的交付量,也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它在其他方面也在全速追趕前者。

國際上,特斯拉創造了年銷30萬輛的Model 3,更是讓衆多車企看到了電動車的巨大潛能。這給了所有在做電動車的車企們以極大鼓舞和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些觀望中的傳統車企推動其電動化的步伐。

從政策層面上來看,無論是中國、歐洲還是美國全球主流市場的新能源政策力度不減,電動化、智能化繼續向前發展的趨勢不可扭轉。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洗牌加速。傳統汽車轉型新能源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造車新勢力們則面臨產能爬坡、研發新品也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因素都促成了車企扎堆上市的外部誘因。

另外,從資本市場來看,目前一級市場的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撐作用已經明顯不夠了。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早期,一級市場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進步,其需要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單純依靠一級市場資本支持已經遠遠不夠了。

同時在殘酷的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之下,大的資本更加關注頭部車企的表現,一部分稍微靠近的車企面臨融不到資的窘境。而這種情況在疫情到來後,變得更加普遍。與此同時,新能源車企盈利難、競爭大,也成了各路廠商加速上市的重要誘因。從汽車行業的規律來看,車企上市之後,盈利難、競爭大的困局依舊沒有太大改變。

競爭大、盈利難的困境還將持續

造車究竟有多難?看看特斯拉、蔚來的情況,可以一窺端倪。

從2003年創立,特斯拉連續虧損16年,直到2019年才迎來了季度性盈利。在沒有出現規模量產的汽車Model 3之前,特斯拉幾乎每個季度都在虧損,持續虧損的歷史也讓它成爲被華爾街做空最多的車企。

蔚來汽車也不遑多讓。蔚來汽車創立6年來,連續燒掉了超過400億的融資,仍過着“買一輛虧一輛”的苦逼日子。直到上個季度,蔚來才首次迎來了首次毛利轉正。即便如此,其存在的虧損情況仍沒有得到徹底扭轉。

而導致車企普遍虧損狀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很多車企缺乏量產能力,而量產能力卻又直接關係到汽車的盈利能力,由此導致虧損也不難理解;第二,行業競爭壓力大也是導致虧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隨着新造車勢力的崛起,彼此之間的競爭也也逐漸升溫,而這種情況在傳統車企入局新能源領域後,變得更加嚴重了。

從目前來看,募資上市之後新能源汽車競爭大盈利難的問題依舊不會發生太大轉變。更本質上來說,上市對於一些企業來說只是續命而已。廣汽蔚來創始人廖兵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即使你打贏了特斯拉,未來3年死掉的可能性也極高。”他還對當前的汽車市場做了說明,他表示當前汽車依靠硬件盈利的希望,已經不太大了。

根據2020年上半年各個車企發佈的財報來看,目前車企毛利率最高的是比亞迪(23.93%),吉利、長城、上汽集團則在10%以上,其餘的均爲個位數、負毛利率。刨除各方面的一些費用之後,即便是頂級車企也難有看得見的利潤。

這從側面說明了車企面臨的盈利之難,而這些問題通過上市的方式顯然不能夠得到解決。而隨着各路有實力的玩家紛紛上市之後,汽車業的大變局顯然已經來臨。誰能夠在大變局之下撐到最後,就成了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事情了。

新能源車企們的全新競賽

在新能源汽車集體上市之後,各方競爭態勢也隨之發生變化。究竟誰能夠撐到最後,備受外界關注。

從大的格局來看,國內傳統車企的力量依舊強大。比如,在年銷量破十萬的新能源車企中,目前排在前面仍是北汽、比亞迪等老牌車企,上汽、廣汽等車企在新能源領域,也在不遺餘力全速前進。而隨着最新國家相關行業規劃的出臺,以及混動政策的調整,傳統車企們還將得到更多紅利。

而在新造車勢力當中,蔚來領頭大哥的位置漸漸坐穩。除了在量產、交付速度上持續快人一步之外,其在綜合實力上也更強於其他各家,如今在得到各方資本的支持下,其接下來的發展有望更上一層樓。稍微落後一步的小鵬、理想,在上市拿到融資之後,除了需要加速擴張線下渠道多賣車之外,如何持續提升量產速度也成了關鍵所在。

對於剛剛拿到融資的威馬、天際以及恒大汽車等車企來說,時間窗口則更加緊迫。接下來它們在量產、銷售、交付方面的任務,會十分繁重。

總的來看,過去新能源汽車能夠活下來憑的是融資能力,接下來則到了拼體力、耐力的時候了。這意味着拿到融資之後,車企能否憑藉自身實力在這條擁擠的跑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跡,仍需要看其自身的硬實力能否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