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策在他自述离职视频中,讲述了他离职的原因。跟之前网络上大多数人的推测的原因(钱没给够,关系不合)完全不一致。

那么如何看待策导的这个视频?

一个不到6分钟的视频,表达了张导的心声,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张策导演在视频前半段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一个问题:他作为一个手艺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冲突”。

打工仔和老板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微妙的,朋友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件事。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看,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拼命工作给他赚更多钱,而员工则希望自己能多劳多得,如果只有死工资的话则希望每年会涨工资,你要是不涨工资那就少让我干点活

其实仔细想想是不是就是这么个理?但张策和朱一旦之间的关系还有些复杂,张导在视频中是这么描述朱总的:“他是我的朋友,我曾经的老板、曾经的演员。我们一起从零走过来,有一个模糊的目标就埋头干了起来,直到一起做了朱一旦。”

创业前期大家都是很有干劲的,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话题,看着自己打造的作品一点点壮大,很容易产生成就感。

可他壮大的太快了,快到出乎整个团队的预料,以至于后来分这块蛋糕时必然会出现问题。

张策也在回答中明确表示了公司的管理的确有些问题,越来越复杂,公司也不是朱总一个人的,有些事大家都无能为力。

其实视频到这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继续留在这只会任由资本把他榨干。

我相信老朱和小策的关系应该还是很好的,小策为了维护朱总也反复强调“他是我的朋友”,“他是个好老板、好朋友、好演员,但唯独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

他也把朱一旦和自己的关系比作狮子和女孩,朱一旦这头狮子开始时会很不适应没有女孩的生活,但最终他会成为狮王,女孩也会有自己的生活。

或许他还是不希望自己的老东家就这样垮掉,也可能是不愿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朱一旦这个形象就此毁灭。

并且张策导演是个很厉害的人,在通过视频为我们带来启发的同时,也在另外一些启发着我们。所以关于离职这件事,除了表面所看到的,我们其实应该看得更深入一些。

《多劳多得,工作高效》

策导和旦总所在的城市——淄博,原先是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而现在如同大多数三线城市一样,在科技、金融、环保的多管齐下中,逐渐缺乏发展的后续动力。这期间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像东北的无数家庭一样,一些工人经历了阵痛期。

不过,阵痛过后,他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小的时候走在街上,听着大人们讲着过去工厂的辉煌,然而眼前破败的景象却很难让我想到“辉煌”二字。反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赫然写在厂房的大墙上,白字与黄底相间,格外醒目。这样的经历甚至让我一度认为,工厂就是小作坊,小作坊就是工厂。

后来,长大了些,坐着出租车听着老师傅讲着过去做工人的经历。如果不是他真的讲出来了些东西,很难将技术水平高超,屡屡获奖这些特质,与这位操着土话,不修边幅的滴车司机联系起来。当时的我年少轻狂,还不懂得“剥削”二字如何书写,只是听某些父辈们叽叽歪歪,就有样学样地告诉司机师傅,这都是国企效率低下的错。

师傅听了没有接话,只是淡淡地描述着那年以后的事情。原先和蔼可亲的厂长书记,不知道哪里来的钱,就成为了铁面无私的企业家,董事长;原先不干活的关系户亲随,不知道怎么就“绩效上来了”,继续留在厂里过着过去悠闲的生活;原先承诺的分红、股票、工资,甚至还不如原来的三分之一,不知道是自己睡着了,还是别人睡着了,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了,他们还让你感恩戴德,说是给了你一口饭吃。有能力的人去南方谋生,走不开的就只能腐烂在这土地上。

20多年后,人们逐渐拨开云雾,开始审视当年的点滴。有保障的国有企业,逐渐在人们的呼声中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所谓高效率,多劳多得的私企神话,也终将在现实面前,脱下最后的遮羞布。

《我为企业家做工》

如今,策导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切。在今天的剧本里,时代变了,味道却没变。老工人策导,富有才华,却因为没有关系,被身为“厂长”的实际控股人按在地上使劲摩擦。创造了巨量财富的张策,在目前的分配体制下,显然拿到了与他工作量不相符的报酬。而那些污蔑他的前同事,更像是吃锅砸碗的“关系户”,他们吸吮着老工人的血,做着寄生虫,在感知到自己未来无血可吸时,只好通过污蔑来发泄心中的恐惧。在这样的游戏体制下,董事长做着山大王,还妄图以封建主义的话语来定性现代文化娱乐产业工人,相比较于他所寄生的资本主义,脑子里的封建糟粕,更是要命。至于旦总,做到了他该做的事。

多劳多得,多劳多得,工作高效,工作高效。一路唱着歌,从浦东到上海,从上海到浦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