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GDP備受關注。在2000年,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是曾經的全球前5大經濟體,而美國和日本更是分別以10.25萬億美元和4.89萬億美元左右的GDP排名全球前二。對比之下,在2000年,我國的GDP僅爲1.21萬億美元左右。這也就意味着,在20年前,美國GDP是我國的8倍,日本是我國的4倍。

近些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那麼,現在我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GDP的對比又是怎樣的呢?

近日,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了國內經濟三季度的GDP表現。據悉,在今年前3季度,我國實現了72.2萬億元的GDP。倘若我們將這三個季度分開來看的話,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滑了6.8%、二季度GDP同比上升了3.2%、三季度着同比增長4.9%。GDP增速的轉負爲正,且增幅越來越高,形象地凸顯出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韌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對我國、美國等在內的一些經濟體進行了2020年的預測。IMF認爲,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今年的全球經濟預計會下滑4.4%:預計美國2020年經濟同比實際縮減4.3%、日本GDP下降5.3%、印度GDP預計下降10.3%,等等。對比之下,我國的GDP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據IMF預測,我國的GDP在今年將會保持正向增長,成爲全球唯一保持正向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從GDP總量上來看,在2020年,美國、日本和我國的GDP則可能分別達到20.81萬億美元、4.91萬億美元和15.22萬億美元左右。這也就意味着,我國GDP有望達到美國的73%。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讓我們與美國的GDP差距不斷縮小。

其實,在國內GDP屢攀新高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很多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21世紀初,我國已加入WTO爲契機,與全球多個國家進行着友好的貿易往來,而世界各國也從與我國的合作中受益匪淺。在人口紅利、產業發展紅利、工程師紅利等的助力下,國人勤勞、聰慧、有韌勁的創業熱情被激發出來,而我國的經濟也不斷向前發展。

在最近20年間,我國新經濟業態不斷湧現,而以中國技術(5G、高鐵等)、中國遊客、中國資本爲典型代表的中國經濟力量開始影響全球多個地區,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在全球各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例如,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共有133家企業上榜。在上榜企業數量方面,我國已經連續2年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近些年來,隨着高新科技的不斷湧現,與一系列高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高科技在經濟增長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換言之,科技創新正在成爲GDP增長的有效驅動力,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早些時候,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爲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僅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國就提交出58990件國際專利,較20年前增長了200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科技創新的中心正在朝着以我國爲典型代表的東方轉移。

日前,高盛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在今年9月份,我國的工業生產及零售銷售數據超過市場預期,而高盛同時也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國實質GDP增速將會達到5.2%。這無疑是一個亮眼的預測數字。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相信在高新科技的助力下,我國的經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