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寶篇-5#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世界博物館陶器瑰寶系列——寶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前面說了,博物館裏佔據獨立展櫃的文物都是重中之重的寶物,都有令其他文物望其項背的重要價值。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件陶器——裸體浮雕彩陶壺(上圖),就是這樣一件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獨立展櫃中的稀罕之物,無論從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的角度,它都是它那個時代的傑出者。它的兩性人造型,讓後人對那一時期的宗教、民風以及藝術表達有了直觀的感知與認識,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下面咱們就聊聊這件寶物。

(本文圖片由M·辰、色影拍攝,版權所有

器物簡介

裸體浮雕彩陶壺,又稱“彩陶堆塑人形壺”,約公元前3200—前2000年,新石器時期;高33.4釐米,口徑9.2釐米;侈口、短頸、鼓腹、平底;泥質紅陶;器身施有紅色陶衣,上堆塑裸體人像;以黑彩繪紋飾;1974年青海樂都柳灣出土;國家一級(國寶級)文物。

這件陶壺最大的亮點、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外壁上的堆塑人像——男女複合體浮雕。

由上圖可見,在陶壺的外壁上有一個凸起的人形雕塑。人頭在壺的頸部,五官俱全:小眼、高鼻、闊耳、大嘴;人像雙手捧腹,胸部有一對似乳房狀的小凸起;中部有肚臍以及既像男性、也像女性的模棱兩可的性器官;下部爲兩條直立的腿。

研究表明,這是一件表達兩性特徵,也即兩性人的陶器作品。其似大又不夠大的乳房以及既像男又像女的性具特徵,表明它是一個合男女爲一身的兩性人。

當時的人們爲什麼要製作這樣一個怪異形象的陶器?我們後面再說。

陶壺的背後,壺頸處是一些交叉的斜線條紋用來表示人的頭髮,由此推論壺的背後代表了人的後背。後背由蛙形紋飾進行裝飾,表明設計者意喻人蛙相融、合爲一體的狀態。壺體下部圍繞壺的一週有一圈水波紋,說明這件器物與水有關。

現在咱們來說說,這件“兩性人”陶壺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它又因何成爲了國寶級文物。

薩滿教

薩滿(Saman),通古斯語,意爲“知者”。這裏指具有通神能力的巫師。

出現、形成於史前時期的薩滿教是世界上部分地區原始民族的一種宗教信仰,它曾對我國北方民族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信仰薩滿教的原始先民認爲,罕見的、具有男女性別特徵的兩性人是天生具有神性的一類特殊之人,這類兩性人被認爲是天、地、人、神的中介——薩滿。由於兩性人在現實生活中比較罕見,當老的兩性人(薩滿)過世後,他所在的部族或許沒有能接替他的新的兩性人,因此,一些性別正常的人便替代兩性人成爲薩滿。這些代薩滿者爲獲取兩性人薩滿的神性,便將自己裝扮成兩性人:將胸部裝飾成隆起狀,穿戴女性服裝,做針線活等。

另外,薩滿教信仰萬物皆有靈,相信動物的靈魂和人的靈魂可以互轉,當薩滿請某種動物附體時,人們就認爲薩滿即是這個動物的化身。而青蛙在薩滿的觀念中是具有很大神力的動物,它不僅具有強烈的蛻變再生能力(蝌蚪—青蛙),還具有穿梭於下界(水下世界)和天界的神力。因此,薩滿在做法時常請蛙神附體,這也是這件陶壺的背後繪以蛙紋的重要原因。

在信仰薩滿教的民族中,流傳着許多薩滿變蛙的傳說。

中國歷史上,匈奴、烏桓、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都信奉過薩滿教。現在,薩滿教在中國北方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中還有保留。

裸體浮雕彩陶壺,作爲早期以捏塑手法制作的陶器,反映了堆塑工藝的初創形態;又因其兩性人浮雕形象與蛙紋的組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以及社會觀念,對於研究原始宗教、堆塑藝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故定級爲國家一級文物。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