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文化科技融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能夠起到‘補缺口’和‘潤滑劑’的作用。” 10月23日,第三屆“文化和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在南京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發佈並解讀了《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0)》。

本次論壇主題爲數字經濟引領文化科技融合新風向。聚焦文化大數據、數字內容、媒體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能、數字文博等文化科技融合新熱點,總結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望文化科技融合的國內外發展趨勢,爲全國文化科技融合產業發展提供新思維和新角度。論壇共分爲主題演講和成果發佈兩大環節,主題演講環節中,各位演講嘉賓圍繞熱點分享了各領域內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帶來了題爲“文化+科技——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演講,通過詮釋故宮文物與文化遺產資源的魅力,圍繞古建築與文物保護、文化創意等,提出運用文化和科技的力量,讓文物重回人們的生活。中宣部文改辦副主任、巡視員高書生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架構和建設路徑”爲題,以體系化視角俯瞰文化大數據建設,從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雲端闡釋了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工作任務。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的演講題目爲“數字技術重塑場館的知識體系”,他提出數字化場館的理念,以上海科技館數字化展示體系的構建格局爲例闡釋場館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成果發佈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發佈並解讀了《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形勢、新動力、新特點以及下一個五年重點發力的領域切入,系統介紹了我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態勢。宋院長指出,文化科技融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能夠起到“補缺口”和“潤滑劑”的作用,未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四個關鍵節點是數據、算法、網絡、裝備,並提出下一個五年文化科技的重點發力領域包括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媒體融合、智慧設計、智慧製作、智慧影音、泛娛樂文化體驗、區塊鏈版權服務、全域智慧旅遊、數字文化裝備與設備、文化安全與文化治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