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雄逐鹿,国产汽车芯片的未来到底怎样?

2020年是电动汽车的高速增长之年,也是自动驾驶的元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民用科技的水平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变。过去的十年,科技创新、技术迭代大多出现在智能手机上,手掌中的一方小小屏幕,背面是看不见的高速运算的芯片、给图形界面提供强大动力的GPU、高达十几倍光学变焦的微型摄像头等等;在未来的十年,集中爆发的科技迭代将现身于电动汽车领域,更准确地说是智能汽车领域,其中包括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车载芯片、声光传感器、整车部件及组装、车载软件等。

不久前,Waymo在美国试运行了完全没有驾驶员和安全员的无人出租车。眼光转向国内,声势渐微的百度依然在AI领域投入了巨资搞研发,Robotaxi服务应运而生,在北京开放了全面服务。关于对未来汽车的想象,传统汽车厂商、半导体供应商、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给这张宣纸涂上了缤纷的颜色,越来越引发人们对于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关注。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的迭代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芯片,它扮演着整车大脑的角色。

某车载芯片公司负责人曾表示,未来十年是智能汽车的十年,芯片是整条产业链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创新阵地。目前的车载芯片行业,国外制造商遥遥领先,像英特尔、英伟达、特斯拉等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国产电动汽车品牌理想、小鹏,都是采用了英伟达的芯片。国内相关企业和公司还在奋起的路上,国内的芯片产业不够完善,要想追赶欧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有着本土优势的国内芯片企业,想要占据这座山头要跨过不少挑战。

根据2019年的汽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消化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产销量,但在车载芯片上,国内仍旧是一片空白,自给率不足3%,对欧美芯片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国外的芯片企业,有英伟达和英特尔双雄坐阵,还有德州仪器、高通、谷歌、特斯拉这样的活跃选手,对于市场的霸占并非一朝一夕可破。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这是一片等待开垦的荒地,虽然有外来物种已经开始生长,但本土的植物往往更具适应性,只要播下了种子,生长到枝繁叶茂只是时间问题。国内厂商蔚来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芯片研发计划,据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身边人透露,该计划尚未获得董事会投票通过,但李斌的意向已经很明显,并开始了对董事们的游说,芯片计划几乎等同于板上钉钉。

华为、百度等企业也积极地参与到车载芯片这个行业中来,华为主要在做增量零部件,自主研发的MDC智能驾驶平台,基于升腾系列芯片所开发,已经足够支持L4级别的自动驾驶;百度则押注在了昆仑芯片和鸿鹄芯片上,搭配投入巨资研究的AI技术,相信国产车载芯片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