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被《破冰行動》、《湄公河行動》的掃毒故事深深吸引;

也許你曾好奇槍戰片、警匪片裏的真實細節與背後原型;

也許你也曾想象,保衛這座城市和平安寧的“超級英雄”就在自己身邊……

10月22日下午3點,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國防教育辦公室主辦,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軍情直播間》欄目承辦的2020深圳國防論壇,在廣電大廈演播大廳隆重舉行。

香山裏小學五年級學生表演手語操

本次論壇以《深圳崛起背後的國防力量》爲主題,首次邀請深圳“沙頭角模範中隊”、“拓荒牛下的哨兵”等駐深武警部隊和優秀官兵代表,共同講述駐深武警部隊伴隨特區成立而組建,隨着特區崛起而壯大、擔任改革開放的捍衛者,勇立深圳發展時代潮頭的真實故事。同時特別邀請到著名時事評論員、軍事大咖來到活動現場。

深圳衛視知名主持人張美曦

考慮疫情客觀影響,本屆深圳國防論壇特別設立了深圳大學和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兩個分會場,論壇嘉賓與直播主會場的數十名觀衆以及兩個分會場的數百名青少年學子展開熱烈互動。

深圳大學分會場與主會場實時連線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分會場

趙文超——“光頭劉Sir”也要感謝的“趙大哥”

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執勤十三中隊中隊長趙文超

8月31日,當34200個由深圳中英街軍民捐贈的N95口罩送達香港沙頭角邊界警區,被網友們親切稱爲“光頭劉Sir”的香港警察劉澤基在交接現場與一位“趙大哥”緊緊握手的照片,瞬間刷爆了網絡。劉Sir說:“真心謝謝我的趙大哥,我們一起努力抗擊疫情!”

這位“趙大哥”不是別人,正是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執勤十三中隊中隊長趙文超。劉Sir和“趙大哥”,已是老朋友。2011年春節,他與時任少尉排長的趙文超一起在中英街上巡邏執勤,被攝影師抓拍。如今,這張照片被掛在中英街沿街的文化牆。

中英街作爲一條僅4米寬的街道,它承載着中華民族百年滄桑,以及波瀾壯闊的對外開放歷程,是“一國兩制”的交會點。在這裏駐守着一支武警部隊,這支中隊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名授予“沙頭角模範中隊”的榮譽稱號。

回憶起在中英街執勤的日子,趙文超感慨頗多。從2004年來到深圳起,他把十六年的青春奉獻給了這支部隊。談到戰士們面臨的最大考驗,趙文超直言是“金錢誘惑”。中英街一向經濟繁榮,特別是內地經濟尚在發展起步階段時,中英街裏已經是金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排查走私等非法行爲也成爲了執勤的重點任務。

趙文超回憶,曾有一名戰士在執勤中僅憑短短一眼對視,便從眼神碰撞中覺察出了不對勁,立即叫住嫌疑人進行排查。對方拿出兩萬美金企圖賄賂,說是“喝茶費”,但遭到嚴辭拒絕。隨後從該名嫌疑人身上排查出58萬美金,由此展開調查。

正因爲戰士們行端坐正,面對誘惑不爲所動,也受到了中英街居民們的信賴和擁戴。趙文超說,曾有一位居民來到部隊高呼“兵哥幫我”,原來是家中老人癲癇病發作,急需送往香港治療。儘管住所距離深港交界僅50米左右,但居民還是捨近求遠,第一時間想到向部隊求助,令趙文超十分感動。

李昕陽——民衆眼中的“核博士”與“核衛士”

武警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執勤一中隊指導員李昕陽

武警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執勤一中隊指導員李昕陽所在的深圳支隊,肩負着深圳市黨政機關警衛任務、大亞灣核電站、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重要目標守衛任務。談到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守衛勤務時,李昕陽講述了哨位上的一件特殊物品——揹包繩。

原來,在前期條件比較艱苦的階段,大亞灣核電站的許多個哨位臨山靠海,卻全無遮擋,一旦有颱風來襲,崗位上的戰士便極有可能被捲入大海中。如何能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堅守在哨位上?戰士們就用揹包繩將自己緊緊捆綁在哨位上,風雨無阻,巍然不動,陽光刺眼時就滴眼藥水,堅決保衛祖國的核安全,被民衆稱爲“核衛士”。現在哨位的設施已經不斷完善升級,但揹包繩仍舊作爲一樣紀念品保留了下來。李昕陽認爲,那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除了保衛核電站,擔負核電守衛勤務的官兵還經常與民衆交流,傳播核知識,由此,“核博士”的稱號也逐漸流傳開來。

武警深圳支隊還曾與“世紀大盜”張子強有過一次短暫卻又重要的“邂逅”。李昕陽曾在與擔負張子強押解任務的老領導交流中得以瞭解其中的細節。原來張子強氣焰十分囂張,曾綁架兩名香港著名富商,分別成功勒索10.38億港元和6億港元,甚至揚言要將“香港前十名的富商都刮一遍”。1998年,張子強在內地落網,負責押解任務的正是武警深圳支隊。

張子強資料圖片

李昕陽說,根據老領導們的回憶,那一次押解顯得既離奇又驚心動魄。當時傳聞張子強開出一千萬港幣的“天價”來僱人“劫獄”,這讓押解過程中的風險陡升。爲了保證安全,任務官兵事先根本不知道押解路線,連出發時間也不確定,只能一直整裝待發。而在十餘小時的路途上,他們要每隔十分鐘就檢查一次張子強的手銬和腳鐐,最終圓滿完成了這一次的押解任務。

孫勝——廣東邊防裏的“李雲龍”

廣東邊防總隊原副總隊長孫勝

2019年,一部非常火熱的電視劇《破冰行動》,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其實,它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掃毒故事。事件原型正是2013年12月29日針對汕尾陸豐那場“雷霆掃毒”,而這次行動的前線總指揮就是廣東邊防總隊原副總隊長孫勝。

2013年12月29日,汕尾陸豐“雷霆掃毒”,孫勝在現場指揮

在37年的軍旅生涯中,孫勝創下了許多“傳奇”。他從未完整休過一次假,經常日行千里,拉部隊、強戰備、抓標準。粵北抗冰、汶川抗震、西藏增援、圍剿毒村……處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戰友們都說,他就是“一直在路上的廣東邊防人”。

談起執行過的掃毒任務,孫勝如數家珍。他讚許,“我們打過很多毒品,任務完成很順利”,但也感嘆,“每次順利的背後都有許多不容易。”他回憶起2014年8月的一場掃毒行動,那是一場針對深圳光明某製毒窩點發起的突襲收網,當時順利抓獲八名涉案分子,繳獲1.55噸冰毒以及多種毒品材料、製毒工具,可謂大快人心。但那次任務難點頗多,因爲有犯罪分子將兩處窩點都隱藏在居民區當中,帶來巨大隱患,只能通過一輪輪仔細摸排和不知疲倦地蹲守來精準把控,防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順利的抓捕行動之前,其實還有兩次計劃中的“收網”,均因突發情況而緊急撤銷。孫勝說,仰賴前方情報人員與後方執行人員的密切配合,最終讓犯罪分子落入法網。

除了掃毒任務,孫勝還講述了抗擊走私等多項行動,引發現場觀衆的陣陣驚歎。有熱心觀衆向孫勝提問:從軍以來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孫勝不假思索地回答:“爲民保平安就是最大的意義!”一句樸實無華卻又有千斤重的回答,立刻讓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杜文龍——講述互聯網上的“界碑”

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網絡研究中心主任 知名時事評論員杜文龍

論壇最後,由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網絡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時事評論員杜文龍登臺演講。杜文龍以“界碑”爲題,深刻分析了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網絡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特別提到,“網上也許沒有國界,但網上一定有國防。”通過數個生動的案例分析,從“委內瑞拉黑暗電網事件”,講到“伊朗離心機事件”,甚至通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發佈的一張衛星圖片,就能準確分析出伊朗的重要軍事情報……精彩的講述將論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2020深圳國防論第一場圓滿舉辦,期待下一場再與您相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