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我是冒着很大風險的。

這當然是因爲:過去十年,尤其是過去四五年,隨着貴州茅臺、海天味業、恆順醋業等股票的連續上漲,“消費升級”的概念已經深入越來越多人的人心。“不管怎麼樣,人總要喫飯,總得消費”,這個想法已經越發牢固。所以:

如果你不知道買什麼,那就買消費股。

已經越發變成了一種股市中的政治正確。

這種政治正確,和2007年“每人一手中石油”、“資源、資源、還是資源”,有多少區別呢?

在金融市場上,當一種想法正在被日益多的人所接受時,局勢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尤其是,消費類股票的估值,已經很高很高。

以茅臺爲例。截止2020年10月21日收盤,它的動態市盈率是48.2倍。茅臺的市值,早已超過了貴州一年的GDP。

寫到這裏有人會說:只要茅臺每年保持20%甚至更高的增長,市盈率48又算什麼?明年就40以下了,後年可能30以下了。正是因爲其高成長性,所以市盈率可以在40倍以上。

說得很有道理。看上面的圖,茅臺最近二十多年的利潤基本上是穩步增長,年化增速確實在三十個點左右。

但是,茅臺的增速已經變慢了。

今年半年報,茅臺的淨利潤是226.01億元,同比只增長了13.28%。

這樣的增速,是不足以支持48.2倍市盈率的。按當前股市的估值,30倍頂天了。

也就是說,茅臺必須下跌40%,其估值才合理。

可能有人會說:今年上半年茅臺增速放緩,很可能只是暫時的。或許三四季報,或者明年,茅臺又恢復高增長了呢?

有道理。

但是,現在富人們早已囤夠了茅臺,而當普通人都開始囤積越來越多的茅臺、在婚宴上也能開幾瓶飛天茅臺53度酒嘚瑟時,富人們還怎麼體現優越感?茅臺還有多少潛力?

這話好像很醜陋,但卻是實情。

從投資角度來看,茅臺的潛力已經近乎耗盡。

有人說,茅臺的極限產能是年產基酒5.6萬噸,而2020年的實際產能是5.02萬噸,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了,因此茅臺具有稀缺性,人們將始終追逐茅臺。

這不是理由。

舉個例子:東阿阿膠,阿膠第一品牌,號稱有多少多少功效,把中國乃至世界的驢皮都快用完了,產品也多次提價。但是最近幾年,用戶卻越來越不買賬。

下圖是東阿阿膠的收入走勢。

可以看出,2018年還能勉強追平2017年,但是2019年大幅下滑,今年更是可以用“崩潰”來形容。

因此,東阿阿膠的利潤走勢,更是慘不忍睹。

2019年,東阿阿膠虧損4.44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0.839億,二季度(累計)虧0.840億。

貌似二季度虧得很少,但是大家別忘了,公司仍然是虧的。

東阿阿膠的光環,已經沒了。

下圖是公司過去二十年的月k線(後復權)。自2017年6月份達到局部的70多元的高點後,至今已經調整了三年多,股價只有最高價的一半稍多。

都是著名品牌,都是細分品牌第一,都是老字號。東阿阿膠和茅臺有什麼本質不同嗎?

我沒看出有什麼本質不同。

人們可以不喫阿膠,至少不必一定喫東阿阿膠;人們也可以不喝白酒,至少不必一定喝貴州茅臺。

別跟我說喝了茅臺可以“一夜七次”,在這方面,偉哥的性能價格比肯定更高。

或許,茅臺的未來不會像東阿阿膠這麼慘,但我想說的是:一旦失去成長性,股價很可能和中石油一樣,迎來至少十年的大熊。

爲了讓本文的內容更豐富,我後面給的重磅理由更重磅,我們再看看2014年上市的海天味業,和2004年借殼上市的恆順醋業。

應該說,它們過去五年,營收和利潤增速都不錯,尤其是海天味業。

爲了節約篇幅,這裏就不貼圖了。簡單說一下估值。2020年10月21日收盤後,海天味業收盤價168.77元,市盈率84.1;恆順醋業收盤價22.42元,市盈率75.3。

成長性。2020年半年報,海天味業營收同比增14.12%,利潤增18.27%;恆順醋業營收同比增8.25%,利潤增5.17%。

如此可憐的增長率,怎麼支撐七八十倍的市盈率?

它們比茅臺還要高估啊。

寫到這裏,有人說,如果我們不買個股,買入消費類ETF怎麼樣?

怎麼樣?算一算再說。

消費ETF(159928)的十大重倉股如下表所示,我順便計算出了一些數字。

截止到2020年10月21日收盤,這十大重倉股佔159928的倉位是60.14%,加權市盈率是22.36,實際應該是37.26左右。加權增速貌似很高,主要是今年豬肉股的增速太高了(肉價太高,不具有可比性);如果剔除豬肉股,加權增速是10.86%。

也就是說,如果把消費ETF當成一支股票,那麼它的半年報利潤增速是10.86%,動態市盈率是37.26。

高估嗎?

見仁見智吧。

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高估了。按當前股市的平均估值,其加權平均市盈率應該在20左右。所以高估了大約46%。

當然,如果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消費類股票仍能以較高速度增長,那麼消費ETF這個估值一點都不高,價格也會繼續上漲,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問題是,白酒股、豬肉股、調味品股、其他消費類股,能否一直保持較高增速呢?

對於股市,以及中國經濟來說,這是個極爲重要的問題。

有人可以繼續看好。

但是我,很遺憾,不那麼看好。

因爲,我們必須問自己兩個更具體的問題:

中國的消費升級,是否還能繼續下去?

繼而,消費類公司的業績增長,是否可持續?

在這一點上,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或許是相互無法說服的。如果繼續思考這兩個問題,尤其是第一個問題,或許幾萬字都說不清,或者難以說服人。所以,還不如把這兩個問題放這兒,各位自己思考。

我當然對未來懷有美好的預期和祝福,也希望我是杞人憂天。

但是,我也想提醒大家,未來要充分警惕消費類股票的長期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