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長勝

編輯 | 杜志磊

2007年,一個看似無心插柳的舉動,開啓了京東在物流行業十餘年的探索。如今,京東物流不僅成爲了京東集團的護城河之一,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行業的標準,引領着行業的發展。

10月22日,由京東物流主辦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峯會以線上形式召開。這是京東舉辦的第五屆全球智能物流峯會,每年都有新變化、新事物,也可以從中窺探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與進程。

在今年的峯會上,JDL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正式發佈京東物流科技品牌,並明確“京東物流科技 以簡馭繁”的科技品牌理念。

在2020年8月18日,京東物流進行了使命願景、組織架構和品牌形象的三大升級後,京東物流便以更年輕、更科技、更開放的JDL品牌形象來迎接新的挑戰。而此次峯會,可以說是京東物流的再次“進階”,以乙方的姿態向服務產業升級。

物流作爲一個相對重資產的行業,其發展與升級並非易事,京東物流亦是如此。從2007年自建物流開始,京東物流就被視作難以盈利的重資產,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拖着沉重包袱與多方質疑的京東物流,如今在履約費用不斷下降的趨勢下已經實現盈利平衡,並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以創新的姿態不斷刷新行業紀錄、樹立行業標準。

1、技術助力第二條增長曲線

目前,京東物流在時效、履約、技術上不斷提升整個行業的標準。首先在時效上,京東物流“半日達(211限時達)”服務已經推出10年,從最初全國6座城市試點,擴展爲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時效服務標配;其次在履約費用上,京東在過去的四年間實現了履約費用率從“8”的時代進入“5”的時代,也使京東物流向盈利更進一步。

這些成績的背後其實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加持。2017年,京東物流提出“3S”理論,認爲短鏈(Short-chain)、智能(Smart)、共生(Synergic)成爲新一代物流的發展方向。京東物流自身也成爲了這一理論的踐行者。

這其中,技術將是未來發展最爲關鍵的因素。在今年京東對自身“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重新定位上就可以看出,京東對技術的重視程度。回到物流業務上來,京東物流也同樣將技術作爲未來發展的重點,京東物流科技已經實現了六項全球第一和十項行業首創,申請專利數量位列中國智能物流領域第一陣營。

這些都是京東物流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區塊鏈、機器人、邊緣計算、GIS、WMS/OMS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應用所取得的成績。目前,京東物流已經形成了科技產品、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生態三大板塊,覆蓋物流全鏈條、全場景。

當然,無論是硬件上的無人倉、無人車,軟件上的WMS/OMS等開發,還是前沿技術的探索,一直處於行業前列的京東物流不斷將技術應用到現實場景中。比如,在區塊鏈技術上,“京源鏈”可以爲品質農產品進行溯源,在今年大連美早櫻桃上,京東物流用了10萬個溯源碼,幫助農民提升收入超過30%。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京東物流更是發揮了其常年積累的經驗與優勢,在抗疫前線,不但活躍着數以萬計的京東快遞小哥,同時,京東物流的技術也在這一期間嶄露頭角。

疫情爆發後,爲了減少人員接觸與員工緊張的問題,在距離只有600米的武漢第九醫院與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之間,京東物流投入使用了完全爲L4級別的智能無人配送車,不僅能夠助力醫療物資高效順暢地到達抗疫前線,還可以使市民從配送機器人手中接收自己的貨物,避免與他人產生面對面接觸,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讓配送和接收更加安全,爲醫護人員和消費者帶來安全感的提升。

在疫情後方,京東物流建造了30座超大規模的智能物流倉儲中心——亞洲一號,研發的智能大腦——WMS系統,更是實現了軟件、硬件、員工作業一體化協同和智能物流模式的創新,這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各環節的運轉效率和質量,完成了618以及11.11期間數以億計的訂單,爲今年的京東618帶來了2692億的銷售額。

同時,隨着5G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物流將成爲5G應用的最佳場景。京東物流是國內最早應用5G的企業之一,在去年推出了基於5G技術的應用與開放平臺LoMir“絡謎”,發佈了《5G智能園區的解決方案》,在全國30座亞一中均完成5G網絡覆蓋,並運用“5G+藍牙AOA”技術,在北京亞一達到了室內釐米級的定位。

可以看出,京東物流在技術上的重視程度與投入明顯超過了行業水平。京東物流在走過了供應鏈物流這一增長曲線後,開始依靠物流科技打造第二條增長曲線,通過無人技術、智能供應鏈、雲倉等應用實現降本增效、業績增長。

2、開放是未來發展的基本要求

京東一直秉持着開放共贏的理念,爲合作伙伴、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京東物流一開始是爲了京東自營電商業務的發展而建立;2017年京東物流獨立運營,全面對社會開放;2018年宣佈推出個人快遞業務。

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的轉變,讓京東物流開始了快速地更新迭代,經過幾年的發展,京東物流在全國的倉庫數量已經擁有750多個,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雲倉面積在內,倉儲總面積約1800萬平方米,全國擁有30個“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和超過7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形成了亞洲最大的智能倉庫羣。

在業務覆蓋範圍上,京東物流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衆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同時,京東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網絡已實現大陸行政區縣幾乎100%覆蓋,90%區縣可以實現24小時達,自營配送服務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超90%自營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

京東物流的規模效應開始凸顯,此時進一步佈局開放策略也便更加順理成章。從商業邏輯看,物流是規模效應明顯的行業,開放一定會帶來更多的訂單,規模化效應則會帶來履約成本下降。

比如在汽車行業,售後備件供應鏈經常會出現上下游信息割裂、庫存水平高、配送時效慢的問題。京東物流則可以依靠常年在供應鏈上的探索來提供一套解決方案,即通過訂單協同平臺系統,打通鏈路,解決了信息割裂的問題;通過銷售預測和智能補貨,使得整個庫存水平降低30%;通過備件庫智能分倉,配送頻次從每週2-3次提升到6次,訂單一次滿足率提升10%。

此外,在科技賦能上,京東物流常年積累的技術能力在各種場景得以顯現。除了與江蘇常熟市聯合打造全球首個無人配送城外,2018年5月,平邑縣與京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電商產業園和智能雲倉相結合,打造了電商進村和物流進村的“平邑模式”,入選2019年“山東省地方改革案例”。

通過技術與當地的實際情況分析,可以走出一條具有京東特色與當地特色相結合的商業模式,通過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的物流基礎設施來提高當地的經濟水平。而這也進一步加速了京東物流科技商業化的進程,以此爲基點進行快速複製,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物流成本的降低。

而且,開放也爲京東物流帶來了超過40%的外部收入,在助力合作伙伴增長與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的業績增長、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實力。

結語

在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分散,需求場景越來越即時化、碎片化的當下,京東物流以優質的服務贏得了社會與用戶的認可。而技術的更迭爲京東物流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也讓京東從供應鏈服務向科技商業化升級,爲客戶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

同時,京東物流把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與用戶,在實現降本增效外,也將會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加速運轉。在今年的GSSC全球物流峯會上也可以看到,京東物流的再次“進階”也是對物流行業未來的一個判斷,通過技術與賦能策略,來實現自身與合作伙伴的共生共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