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電影算得上是頂級的商業大片?

在集合了多重商業元素下,能夠獲得高收益的票房同時,還能贏得大衆的讚賞,這纔算得上是頂級的商業大片。

24年前,有一部糅合了科幻、災難、愛國主義、特效多位於一體的科幻大片曾橫掃全球影壇,堪稱頂級商業大片的經典。它就是:

《獨立日》

這部由羅蘭·艾默裏奇執導,威爾·史密斯、比爾·普爾曼、傑夫·高布倫、瑪麗·麥克唐納、賈德·赫希等多位演員聯合主演的科幻片,講述了一個外星人突然入侵地球、人類奮起反擊的故事。

《獨立日》不僅榮獲了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還囊括了有着“科幻電影最高榮譽”的第23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特效三項大獎,並獲得多項提名。

在豆瓣上有超過23萬的網友打出了8.1的高分,

更有網友評價:

還沒有科幻外星人片超過它

故事的開頭源起於未來某年的7月2日,美國人正準備熱烈慶祝即將到來的國慶日。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艘直徑達數百英里之巨的外星飛船已經掠過月球、向着地球徑直逼近。。

數百英里的飛船有多大?

陰影將月球完全籠罩,

一顆衛星撞向它只激起了米粒大的火花,鏡頭還看不全它的模樣。

母艦停留在外太空,派遣數十艘名爲“焚城驅逐艦”的子飛船飛抵地球各大城市上空,龐大的身軀可以遮天蔽日來形容。

對於突然到來的外星人,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的感到恐慌、紛紛四散逃走,有的崇拜外星文明、希望被外星人帶走。

就在人們對外星人的來意猜測不已時,電腦工程師戴維截獲外星人的信息並破譯出那是攻擊的倒計時信號。

當他把信息輾轉通知給總統時爲時已晚,外星人向地球發起了攻擊!

在外星飛船的炮火下人類文明遭到巨大打擊和破壞,全球各大城市淪爲一片火海,瞬間被夷爲平地。

對外星人的高科技飛船,人類現有的武器皆無法破防,甚至連最強的武器核彈都不能傷其分毫。

面對一邊倒的攻勢和毀滅式的打擊,無力反擊和抗爭的人類充滿了無力感。

當美國總統一行人撤入代號爲51區的羅斯韋爾基地,電腦工程師戴維意外發現電腦病毒可以使外星飛船的保護力場失效。

飛行員史蒂文決定駕駛外星飛船與戴維一起混入外星母艦並植入病毒。美國總統則率領倖存的部隊與外星人在地球上展開激戰。

最終,史蒂文和戴維成功一顆核彈打入外星母艦中心將其摧毀,外星人被打敗、人類得以倖存。

說完了劇情,不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爲什麼這部科幻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大衆所稱讚呢?

原因有三點

一、教科書式的微縮模型特效,十足的真實感。

羅蘭·艾默裏奇素有來“好萊塢災難片大師”之稱,這位被網友稱作“地球上最善於毀滅地球的人”,最擅長就是對地球上的各大地標建築進行毀滅式的轟炸。

無論是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還是象徵着權力中心的白宮,統統逃不出他的“魔爪”。

沖天而起的火光、四散炸開的碎渣,在營造震撼的視效效果同時,這些名建築就這樣被毀於一旦了?!

別擔心!它們都不是真的,電影裏用的都是微縮模型。

無論是被巨大外星飛船的影子所籠罩的月球表面、停留在地球城市上空的“焚城驅逐艦”,還是各大地標性建築,製作團隊都是通過使用微縮模型完成拍攝的。

更厲害的是那艘停留在51區內的外星攻擊機,按照1:1的真實比例進行製作的,寬度近20米,各種細節堪稱完美,令人歎爲觀止。

作爲好萊塢史上使用微縮模型數量最多的電影,《獨立日》的特效部門爲整部電影一共製作了3978架F-18戰機、52278塊碎片、3931架外星戰機、1549枚導彈和22014個光球。

使用實物模型進行拍攝所帶來的最大好處是,真實感。

微縮模型在鏡頭下所呈現的空間感、在燈光下的光影變化,以及爆炸場面中的質感,是那個年代的電腦CG特效遠遠無法企及的。

CG特效製作素來是“高成本”、“耗時長”的代名詞,甚至有可能花重金砸出來的特效還不如用模型拍攝得來的效果好。

更別提早在那個電腦CG特效並不成熟的年代裏,五毛特效的鏡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星際迷航8》裏CG特效做出來爆炸的場面……

模型因此成爲了當時電腦造夢的最優選,既能夠滿足拍攝效果的要求,又無需動用勞民傷財的實物。

像《2001太空漫遊》、《大白鯊》、《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等經典大片,同樣是使用模型完成的特效鏡頭,爲影史留下了一個個經典的瞬間。

還有一個有趣的花絮,在影片拍攝前期,美國的軍方曾想提供軍人、服裝、車輛協助片方拍攝,但就是因爲《獨立日》不願刪掉有關“51區”的內容,而導致雙方的合作破裂,軍方隨即退出拍攝。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部“異想天開”的電影,上映後火遍全球,以8.7億美金的成績拿下了全球票房冠軍。

二、豐滿生動的角色,成就一部優秀的羣像戲

在這部電影裏沒有誰是絕對的主角,2個半小時的時長裏與劇情相關的二十多個人物,電影都給足了時間和鏡頭去展現他們是如何在面對生死存亡之際所做出選擇的。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史蒂芬”,是個衝動又愛罵街的飛行員,

但在他的心中始終深愛着女友,不忘到與女友約定的地點接她回來。

更令人可敬的是,在最後關頭需要人開飛船潛入敵人內部的時候,他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雖然“史蒂芬”性格上有些莽撞,但是他的內心充滿了責任感和正義感。

他的女友“茉莉”同樣不俗,別看她是一個在酒吧中跳豔舞的女郎。但她爲了養活孩子可以選擇一份辛苦低微的工作。

不僅如此,在災難來臨之際她逃離之時不僅沒有丟下孩子和狗,更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伸出援手。

雖然身份低微卻心存善念,這樣的反差讓一個女性的形象瞬間變得高大起來。

傑夫·高布倫飾演的“戴維”,是一個熱愛環保的工程師,

雖然是個容易緊張的工科男,但是他的聰明才智讓人類有了逆風翻盤的機會。

最後他同樣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深入敵後爲人類在這場反擊戰中贏得致勝的關鍵。

神經兮兮的科學家則是另一個經典的工科男形象,外表看着有些瘋瘋癲癲,

但是當他滔滔不絕聊起外星研究的時候,看得出他對於外星科技的癡迷和狂熱。

看似他沒有像“戴維”那樣奔赴前線,但是他同樣爲在這場反擊戰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比爾·普爾曼飾演的“托馬斯”,與許多影視作品的“總統”形象完全不同。

面對妻子的離世他將悲傷埋藏在心裏,反而淡淡的話語去安慰女兒。

在決戰時刻需要飛行員之際,曾經是一名飛行員的他沒有因爲自己的身份而安於後方,而是站出來與其他人一起奔赴前線。

文能當總統、武能當戰士,雖然這個“總統”有些完美得過分,但是人物身上的親切感卻讓人難以抗拒。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個當農藥噴灑員的越戰老兵了。

愛喝酒、不靠譜是他留給觀衆的第一形象,但他的內心始終深深愛着着自己的三個孩子。

在國家徵召時他再度披掛上陣,爲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去,甘願犧牲自己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樣內心堅定、充滿父愛的男人,讓我們懂得什麼叫做平凡而偉大。

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匯聚成一幅人類不屈抗爭的畫卷。在關鍵時刻,他們的勇敢和智慧成爲擊潰敵人、致勝的關鍵。

《獨立日》裏這些角色鮮活的形象,是這部電影成就經典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三、反個人英雄的精神:災難中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從片中我們看到,在面對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入侵時,電影中的人類並沒有選擇妥善和退縮,相反衆人團結一心、頑強抵抗,最終贏得了勝利。

在如今超級英雄大肆流行的時代,我們幻想着有從天而降的超級英雄能夠力挽狂瀾、救人於水火之中。

可現實當中,哪裏有什麼超級英雄啊!真正的英雄,都是來自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

在日常生活中或許他們並不起眼,辛勤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可當意外降臨時,不管是爲了家人還是自己,他們會毫不猶豫站出來誓死保護自己心愛的人。

災難面前人人都是無法逃避的經歷者、參與者、受害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摒棄前嫌,團結一心,匯聚全部的力量戰勝災難、度過難關。

恰如《獨立日》裏的人類一樣,彼時無論他們的身份地位有多大差異,在外敵入侵之時變成了共同奮戰的戰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共同爲人類贏得生存的勝利。

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對此更加深有體會,當我們衆志成城、共抗疫情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我們才明白原來真正的英雄是你、是我、是我們每一個人。

《獨立日》作爲一部科幻電影,不僅營造良好的視覺效果,更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一代代人產生了共鳴和思考。

這是爲什麼《獨立日》能夠被觀衆稱讚的原因。

青石電影|冷子墨(實習)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