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對機械手錶走時“不準”,經常需要上條或校對時間,會感到不解。爲何機械手錶就不能像石英手錶的一樣,做到高精度。其實這個除了機芯結構不一樣之外,機械手錶和石英手錶的動力來源也不一樣,因爲這個動力來源的穩定會對手錶走時精準直接造成影響。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機械手錶的原動力系原理,感興趣的朋友接着往下看。

對於機械手錶和石英手錶來說,一個原動力輸出屬於機械做工,而另外一個原動力輸出屬於(電池)化學能轉換。毫無疑問,石英手錶的動力來源更加穩定。那麼機械錶這個原動力受到哪些因素限制呢?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機械手錶的原動力系其結構中的發條是其主導作用,我們常說的機械錶上滿弦能走多久(行業內稱爲走時延續時間,計算公式爲:條盒輪齒數÷中心輪軸齒數x發條工作圈數),有的機械手錶就是通過增加發條數量或圈數實現,長時間待機,即使一段不佩戴或上條,也能夠保持機械手錶的走時精準。

接下來,再做進一步瞭解。發條力矩是指發條受到外力收緊以後,會因爲變形產生一個彈性能,簡單來說就是收緊後發條想要恢復原來鬆弛的狀態,這個就是發條的恢復力矩。由於機械手錶在運作的過程中,消耗的是發條這個發條彈性能,一段時間後,這個能會慢慢減少。這就是造成後面機械手錶(不再上條情況下)走時誤差越來大原因之一。也是爲什麼發條力矩落差對擺幅落差影響,導致這個等時差。其實最好是沒有這個力矩落差的產生,但是實際上是根本不可能(能量不可能百分百傳遞)。

因此力矩落差對於普通的機械手錶要小於滿條力矩的20%。雖然最理想的狀態是沒有力矩落差,而實際上是不可能。另外簡單介紹一下發條力矩怎麼算出來的(計算公式爲M=Ebh3π/6Ln),發條力矩爲M;發條材料的彈性模數爲E;發條的寬度爲b,單位毫米;發條的厚度h,單位毫米;發條的變形圈數爲n;發條的長度爲L,單位爲毫米。另外還有發條效率,也是影響機械手錶的機芯走時精度。

發條效率=工作力矩÷上條力矩,而影響發條效率的因素有四個。首先是用於製造發條的材質,例如早期發條用的碳鋼製作,與現今使用的不鏽鋼材質,其彈性,防磁抗腐蝕,疲勞強度等,有天壤之別。其次是發條形狀的設計,最開始的時候使用的是螺旋形的發條,而後是如今主流的S形發條。

S形發條與螺旋形發條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鏽鋼S形發條設計有反圈,可以在保持條盒輪的大小和不對發條的寬度,厚度和長度修改的情況下,能提加發條的變形圈數。從上面的計算公式,可得值發條力矩的大小與發條圈數是一個正比關係。所以S形發條的力矩落差稍小,而工作力矩較大。這個對於提高機械手錶的走時精度和穩定性,是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還要說的是,關於原動力機構摩擦力的問題,一般來說發條和條盒內壁的接觸面需要適量增大摩擦力。

而對於頻率每小時在28800次以上機械手錶,原動力系統需要潤滑的地方,應該採用二硫化鉬固體潤滑劑。本次輕奢品尚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裏,碼字不易,喜歡本文朋友可以,點個贊,加個關,更多有趣好看的文章可以翻閱之前內容!下次將會繼續爲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感謝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