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志刚

乡村学校从教三十年的《荣誉证书》已经陆陆续续颁发了。那些翘首以盼的农村老教师双手接过“红本本”是激动万分。一位40年教龄的老教师动情地说:“自己就是一名中师生,师范毕业在村小任教,后来被调入到乡中,从没有想到自己的平凡工作获得了国家的认可,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

“每每读起证书的正文,我都热泪盈眶。”

张老师是一名村级小学的老师。他高中毕业之后,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1998年转为公办教师。他接到证书时,激动得溢于言表。

张老师声情并茂地读着证书上面的正文“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特颁此证。”

“我这位老民哥被转为公办教师,已经是深受国恩,现在又颁发了国家级的荣誉证书,说咱‘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未迈过本村小学的门口,谈到‘为我国’三个字,我感觉这个评价对于我来说是太高、太高了。”

张老师继续说:“过去说皇恩浩荡,现在应该说是党恩浩荡。只要你做了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情,党和国家就不会忘记。”

张老师还说:“咱也快退休了,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对于国家的鸿恩,咱尽最大的努力,能报多少报多少,绝不掖着藏着,偷工减料。”

也有人抱怨“这等于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抱怨这张荣誉证书是一张空头支票,只是在网上有人这样留言。在河南某所农村中学见到了从教42年的金江老师。

金江老师高中一毕业就扎进乡村教育,在民师选招中考上了中等师范,毕业后回到本乡的初级中学任教,一直担任初中数学课和班主任工作。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江老师对于这个荣誉证书是有自己的看法。

“金江老师,有人说这张荣誉证书是一张空头支票,你有什么看法?”

“扯淡哟。我看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含金量是相当的高。它是在国家层面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

“你说的认可与奖励有什么不同吗?”

“我认为认可比奖励更为重要,奖励是对你工作某一阶段的一种评价,而认可是对你一生工作的评价。”

“有人说,它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你看呢?”

“这个是每一个人的看法不同。有人说‘天冷不能当衣穿,饿了不能当饭吃,穷了不能当钱花。’如果从短视的物质利益出发,这种看法不是说它没有一点的道理。关键是你把这个‘穿’、‘吃’、‘花’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之上,如果是高标准,在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这一块是绝对做不到的。你可以另谋高就吗?现在正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吗?”

“说实话,我也想要一份三十年的荣誉证书”

杨光老师今年53岁,在乡村任教已满33年,看到老哥、老姐手捧“红本本”,心里也很羡慕。

“杨老师,你能不能关于三十年这个荣誉证书谈谈个人的看法?”

“那我就实话实说了。2016年学校统计的时候,我的教龄是29年,没赶上这趟车,心想下一年。没想到一晃4年过去了,不知国家下次颁发此证是何年何月,这次会不会成为空前绝后的一次?谁也不好说。咱是50多岁的人了。直奔60退休的年龄,一生从事乡村教育,要钱没钱,要势没势。有国家的认可,也是咱心灵的渴望与归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