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關於陳可辛導演作品《奪冠》的話題不斷,恰逢此時海信宣佈鞏俐爲全球品牌代言人,消息一出引發熱議,藉着《奪冠》之名宣佈代言人,海信這一步棋意義非凡。

看過報道的網友或許都知道,當陳可辛剛開始邀請鞏俐演郎平的時候,鞏俐是拒絕的。這或許不光是鞏俐,換作任何一名演員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因爲演員們都害怕塑造這種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實在是太出名了,稍微有點演得不好的地方,就會被觀衆放大。尤其是現在互聯網時代,飾演郎平這樣的人物,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作爲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郎平曾被許多人冠以英雄的皇冠。出生於60年的她,經歷了中國最艱難的那個年代,生活貧困,沒有太多的糧食,導致了營養的缺乏,而此時郎平的父親唯一能做的是讓女兒多鍛鍊,增強體質。

直到青春期,郎平的身高優勢逐漸體現出來,加上有一定的天賦和堅韌不怕輸的精神,郎平被排球教練挖掘,接受專業的培養。之後,郎平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國家隊,並開始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殺四方。

而在電影《奪冠》中之所以用大量篇幅渲染中日對戰的比賽,正式因爲70年代末的日本女排纔是世界最強。而當擁有了郎平的中國女排卻在80年代初,一次次阻止了日本女排的冠軍夢。

郎平有多強,相信看過中國女排比賽的人都知道,比起如今世界最好的排球運動員朱婷的最高70次一場的扣球次數來說,郎平的110次可以說是無可匹敵。

因而世界五連冠,鐵榔頭的名聲響徹國內外。郎平一時之間成爲了對手最懼怕遇到的運動員,郎平的扣球身影甚至被印上了郵票。可超出身體負荷的訓練,也給郎平帶來了諸多的傷病,以至於郎平自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完好的骨頭,並在一個運動員最好的26歲的年齡裏不得不選擇提前退役。

隨着年齡的增長,郎平飽受傷病的折磨,甚至一度擁有了殘疾人症。伸出手指和腳趾,沒有一處不是變形的。儘管如此,郎平並沒有放棄她的排球夢,每當祖國需要她的時候,她都義無反顧帶領着團隊中國女排征戰世界,因此也有了現在的郎平指導和中國女排。看到這裏將郎平稱之爲“排球女皇”一點都不爲過,與之相比,也被人成爲“皇”的鞏俐,不但擁有強大的氣場,更是將郎平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無論是紅毯照或者是定妝照,鞏俐的強大氣場一直是她的特色,走在紅毯上也讓其他女星成爲了丫環,以至於在90年代許多人外國人對於中國最熟悉的分別爲天安門、長城和鞏俐。

可想而知鞏俐的名頭有多響,近年來的鞏俐更是多以女皇的角色示人,也是令到她“鞏皇”的名號越來越響的原因之一。

而且在某場頒獎活動上,作爲主席的鞏俐拒絕上臺頒獎,更讓“鞏皇”的霸氣名揚海內外。

當然了,除卻打扮和氣質上稱之爲“皇”,鞏俐從影三十多年以來,她一直都是中國電影的常青樹——是“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演員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還曾作爲評委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先後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等等,能做到這一點的可以說在中國除鞏俐之外,再無第二人。

更重要的是鞏俐對於作品的專注和打磨,達到了無人能及的程度,爲拍好《奪冠》,鞏俐自接受劇本開始便觀看中國女排比賽,觀察郎平指導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揣摩球員們的心態,感受他們的一切。

除了對事業全心投入和尊重,和主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持續專注對演技打磨之外,俐沉穩大氣謙虛低調,也成了鞏俐成功的內在。

“鞏皇”的實力有目共睹,而作爲中國電視機屆的“皇者”,海信同樣專注於產品,藉着科學的鑽研精神,將海信彩電做到了中國彩電份額16連冠的好成績。

曾幾何時中國彩色電視還是一片空白的時候,海信便開始引進技術,拆解研究,最終有了屬於自主研發的品牌,一舉打破了日本彩視對中國市場的壟斷,近年來的海信更是專注產品研發,首推國內第一款高端基準級廣播監視器。

可以說同樣是60年代的郎平、鞏俐和海信,他們都有着那個年代獨有的印記,也都憑藉自身實力,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相信此次海信藉助鞏俐的名聲,將會在國際的大舞臺上大展拳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