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碳鏈價值

作者:碳8編輯:黑土

來源:碳鏈價值(ID:cc-value)

合規和監管,永遠是懸掛在加密貨幣交易所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於許多人來說,加密貨幣的故事始於“英國財政大臣考慮第二次出手紓解銀行危機”。雖然比特幣是一個開始,但在“中本聰”構建這個P2P形式的加密數字貨幣之前,交易所、以及圍繞加密貨幣的基礎設施就已經在市場上出現。從局域網、消費互聯網,到移動APP和Web 3——隨着時代的變遷,一代又一代充滿進取心的行業從業者不斷探索更快、更新的電子方式來交換價值。

在加密貨幣行業裏,交易所其實一直都是個“特殊存在”。一方面,交易所滿足了消費者兌換加密貨幣的需求,是一個獲取、銷售和託管加密貨幣的實用平臺;另一方面,加密貨幣交易所更像是一種圍繞加密協議/項目而創造的“產品”,因爲幾乎所有加密商業模式最終都要落到“交易”本身上。

更重要的是,交易所已經成爲如今加密貨幣行業合規和安全的一面鏡子,有時只需看看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態度,就可以嗅出一絲“風險信號”。事實上,以火幣爲代表的一批國內交易所也在不斷強化合規和安全策略,而且逐漸成爲這一賽道中的領跑者。

01

交易所「合規史前史」

1996年,從事黃金和白銀儲備業務的Gold&Silver Reserve, Inc.公司“突發奇想”,推出了一款名爲“電子黃金”(E-Gold)的線上產品,其價值由線下存儲在金庫中的實物黃金支持,旨在讓人們更輕鬆地相互轉移黃金。這款具有開創性的產品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金融時報》甚至在1999年將E-Gold稱爲“唯一在網絡上達到臨界質量的電子貨幣”。

起初,E-Gold只提供實物黃金和數字黃金的兌換服務,但在2000年,Gold&Silver Reserve, Inc公司決定重新設計這套電子黃金系統,並將E-Gold的發行和結算與交易活動分開,結果這次轉型導致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支持E-Gold的電子黃金交易平臺,用戶也因此可以在法幣和E-Gold之間進行兌換,其中就包括2002年成立的Gold Age交易所。

  • 或許是因爲E-Gold開放了法幣兌換交易敞口,最終引發市場出現大量與之相關的非法活動。2006年,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突襲 Gold Age 並指控該交易所涉嫌利用E-Gold協助數百萬美元的洗錢活動。

  • 2007年4月,美國政府命令E-Gold管理方鎖定/阻止58個由多個交易所擁有和使用的賬戶,包括The Bullion Exchange、AnyGoldNow、IceGold、GitGold、Denver Gold Exchange、GoldPouch Express、以及數字黃金貨幣1MDC,隨後又要求G&SR(OmniPay的所有者)強制清算了所有被扣押的資產。幾周後,E-Gold遭到四項起訴。

  • 2008年7月,E-Gold三名董事接受檢察官調查,並最終對“共謀洗錢”和“無牌運營貨幣轉移業務”兩項罪名認罪。

  • 2009年,E-Gold關閉。

不過整個事件中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本次執法行動後美國聯邦調查局發佈的官方聲明,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網絡執法部門助理主任的 James E. Finch表示:全新電子貨幣系統的出現增加了犯罪分子和潛在的恐怖分子利用這些系統在全球範圍內洗錢和轉移資金的風險,同時能規避執法機構的審查,繞開銀行業法規與報告。美國聯邦調查局將繼續與司法部、聯邦和國際執法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以積極調查和起訴使用這些系統來促進兒童色情製品散播,支持有組織犯罪和其他金融犯罪活動的任何人、任何組織。

上面這套說辭是不是有些耳熟?是的,十多年過去了,針對加密貨幣、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合規和安全的監管態度似乎並沒有發生太大改變,不管是試圖發行數字貨幣Libra的馬克·扎克伯格,還是最近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起訴的BitMEX首席執行官亞瑟·海瑟斯,都需要認真、謹慎地面對這些問題。

“有趣”的是,Gold Age後面的故事更加精彩,該交易所創始人Arthur Bukovsky Bellanchuk雖然在E-Gold上遭遇滑鐵盧,但之後很快又創建了一個全新的數字貨幣Liberty Reserve,並在PayPal禁止比特幣交易後的那段時間裏提供比特幣與法定貨幣兌換服務。實際上,Liberty Reserve更像是如今穩定幣Tether(USDT)的雛形,但這個數字貨幣在2013年同樣因爲監管合規問題被迫關閉,Arthur Bukovsky Bellanchuk也最終在2016年被捕並判處20年徒刑——讀到這裏,你是否產生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因爲類似故事今天在國內、國外仍在上演,不是嗎?

你或許已經發現,作爲電子貨幣雛形的E-Gold在許多方面爲早期加密貨幣交易所定下了基調,尤其是在合規和安全方面與當前加密貨幣行業所遵循的許多問題都非常相似,比如:反洗錢、預防欺詐、以及貨幣轉移許可等等。不僅如此,合規和安全問題一直也是影響市場投資情緒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會導致加密貨幣/加密貨幣交易所與用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而隨着交易所在當今加密資產行業變得越來越強大,這種緊張關係也會被逐步放大。

02

交易所「合規現代史」

如果按交易所定義標準來看,世界上第一個加密貨幣交易所應該是BitcoinMarket.com,該交易所由Bitcoin Talk成員“dwdolla”牽頭創立,於2010年3月17日上線,並且使用PayPal作爲比特幣/法定貨幣兌換的手段。然而就因爲合規問題,BitcoinMarket.com上的騙子越來越多,最終導致PayPal不得不斷絕雙方的合作關係。

2010年7月,Mt. Gox登上舞臺,這家加密貨幣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交易所同樣因爲合規和安全問題而破產,迄今仍未履行賠償計劃(最新消息顯示賠償計劃提交日期被延長到2020年12月15日)。相比之下,成立於2011年的Bitstamp、成立於2012年的Coinbase、以及成立於2013年的火幣則因爲嚴格的合規和安全要求逐漸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根據CoinMarketCap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所約有342家,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所14家,去中心化交易所39家。如果類比傳統股票市場,你會發現全球證券交易所數量並沒有那麼多,比如中國只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新三板”3家證券交易所,美國則是紐交所、納斯達克和AMEX三大交易所。這一事實說明加密貨幣交易所門檻較低,其中能真正達到合規和安全要求的交易所更是少之又少。

那麼,各國又是如進行合規約束和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呢?

當然,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已經意識到合規和監管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嘗試改變這種狀況,尋求擁抱監管、積極進行合規化,下表展示了部分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合規化舉措:

需要注意的是,與海外合規交易所相比,以火幣爲代表的國內交易所在合規和安全方面的表現其實並不弱。比如,火幣最近完成了本年度最大的反洗錢風控策略升級,新規則中增加了限時限額提幣策略並進一步細化了高風險行爲的處置措施,全面覆蓋登錄、劃轉、幣幣交易、充提幣、鏈上數據等場景;之後火幣又在APP首頁上線“防詐騙”知識專區,詳細介紹了投資類詐騙、冒充朋友詐騙、平臺外交易詐騙、假幣詐騙等欺詐手段,幫助投資者練就防詐騙“慧眼”。

值得注意的是,火幣早在2019年初就推出了“科技助警通道”,而且已經與包括福建莆田、湖南長沙、河南洛陽等多地警方開展相關交流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鏈上資產流向監控追蹤系統—— “占星系統”在區塊鏈詐騙、洗錢等案件的數據分析、證據收集、資金追蹤方面爲司法機關提供了重要數據和有力技術支持,還收到了多地警方的感謝信。

目前,火幣“占星系統”維護着一個龐大的地址庫,其中包含數以千萬計標籤和數萬個黑名單地址,這些地址庫會自動更新、擴展,從而幫助火幣更有效地檢測惡意帳戶,甚至可以檢測衆多複雜交易中的暗網交易,實現了鏈上資產流向主動追蹤監控和事件關聯分析功能,針對可疑或惡意、暗網、混幣服務等有風險的資產進行主動追蹤、流入平臺自動處置、關聯分析橫向打擊,並與相關監管部門充分對接。

03

交易所「合規未來史」

無論是商品市場還是證券市場,都經歷了無監管無合規的蠻荒時代,之後開始逐步建立監管合規標準,最終形成了規範完整的監管合規體系。以美股爲例,美股用200年時間從野蠻生長到理性繁榮,創造出人類歷史迄今最繁榮的金融二級市場,監管與合規是其發展中堅定的主旋律,並組織形成了各級法律法規層層結合的合規生態。

加密貨幣行業也是如此,隨着數字資產逐漸走向主流並引發監管關注,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已經發現合規是未來業務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紛紛把合規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當然,加密貨幣交易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頭部交易所相對保守,通常不會、也不願意冒太多風險;而新晉交易所則稍顯激進,爲吸引流量快速上幣,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又火速下幣求生。因此,不同加密貨幣交易所採取的合規舉措也不一樣,像火幣這樣的交易所行業領頭羊在將交易業務移至海外後便開始專注在國內佈局區塊鏈相關業務,並與各大高校、上市公司、國企以及政府部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積極融入到主流經濟體系之中來更好地適應主流合規監管環境。

另一方面,隨着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業務迭代速度加快,風控合規問題也逐漸增多。以2020年興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爲例,加密社區有些人存有僥倖心理,認爲去中心化交易所不會受到監管合規約束,但其實並非如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網絡執法部門早在2018年就已經明確指出,凡是使用區塊鏈技術創造的交易所,儘管沒有中心化的運作或管理,但該交易所創始人仍需承擔責任。時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網絡執法部門負責人的Rober Cohen表示,使用區塊鏈來創建但沒有中央服務的交易所並不能免除原始創建者的責任,重點不在於你貼上什麼標籤或者你使用了什麼技術,重點是功能、以及平臺在做什麼,不論其是否去中心化,不論其是否只是一個智能合約,重要的是這是一家交易所。

就目前而言,加密資產行業的全球監管體系已日漸明朗,雖然目前各國監管政策各不相同,但爲了不扼殺金融創新基本形成了包括傳統牌照監管體系、沙盒監管和行業自律等在內的動態綜合監管體系。現階段,已經向數字貨幣交易所頒發過相關牌照的國家主要有日本、美國、瑞士、泰國、加拿大、菲律賓等,用頒佈牌照的方式將交易所納入監管,總體而言也是爲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確保加密市場良性發展、促進數字資產在本國法律框架之內合規存在。

從監管機構針對加密貨幣交易所所實施的合規約束手段來看,未來合規“牌照化”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近日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在全員內部信裏指出,火幣一直立志於成爲價值互聯網時代的開拓者,成爲全球領先的數字金融服務商,全球化、合規化、專業化及多元化一直是火幣近幾年的核心戰略。如今,公司在美國、日本、歐洲多國、中國香港、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相關數字金融業務牌照,同時還有一些新的業務及牌照正在規劃和申請中。

從火幣的戰略可以看出,加密貨幣交易所其實非常願意、甚至主動與監管、執法機構都有合作助力打擊行業不法行爲,並在反洗錢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比如Coinbase、火幣、Kraken等頭部交易所在KYC和AML方面所做的合規監管工作可能比某些傳統中小銀行還要嚴格。

04

總結

合規和監管,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長期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當前加密市場中的合規鴻溝依然存在——而這,其實也是各大交易所需要持續優化、改進的動力,任何創新產品和服務都需要在監管合規條件下構建。

有些交易所可能認爲合規和安全需要耗費大量成本,最終可能導致投入大於產出,得不償失。這種想法不無道理,但加密貨幣行業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你會發現,目前探索合規和監管方法的大多是像Coinbase、火幣這樣的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一旦這些頭部交易所在該領域裏探索出一條道路,中小交易所就能“複製”成功之道,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合規監管上的前期投入從長遠來看能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舉個例子,Telegram、EOS、KIK等加密項目在發展後期都因爲合規問題而陷入與監管機構的官司之中,有的不得不支付鉅額賠償達成和解,有的則由於耗時太久導致項目擱淺。因此對加密貨幣交易所而言,越早關注合規和監管問題就越能獲得保障,投入回報也更大。

總體來說,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合規和監管正在朝着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正所謂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隨着一些頭部交易所逐漸摸索出“合規之道”併成爲業內典範,勢必會推動整個加密行業蒸蒸日上。

參考資料:1.https://blog.nomics.com/essays/crypto-exchanges-history/#:~:text=Around%20the%20world%2C%20new%20exchanges,dropped%20PayPal%20in%20June%202011.2.火幣研究院《全球區塊鏈產業全景與趨勢年度報告》3.https://news.bitcoin.com/bitcoin-history-part-6-the-first-bitcoin-exchange/4.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yptocurrency_exchange

相關文章